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普降暴雨,从环流形势、地面填图、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该次降水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加之本站前期具有高温高湿条件,有出现大暴雨的可能;并对日本传真图、欧洲形势预报等数值预报进行了实况检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和高空冷涡影响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有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副热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本次降水水汽通量中低层较大,700 h Pa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此次降水多个模式预报较准确,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3.
肖波  匡方毅  陈红专  蔡海朝  周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9-19452,19499
分析了2010年5月21日长沙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势,应用NECP资料分析该过程中水汽条件、热力不稳定、上升运动、动力条件等,同时对EC中低层风场、T639物理量、RJ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在华南及沿海发生震荡,高空低槽、中低层西南低涡切变、地面倒槽与气旋波等共同活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层低空西南急流活动与暴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湿度条件下,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保证了暴雨所需的水汽条件。由于低层冷空气的嵌入,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有随时间由低层各自往高层发展的趋势;深厚的弱散合层,有利于形成大暴雨。EC各时次风场预报对急流、低涡切变预报较好,预报有强降水理由充足;T639垂直运动预报与实况吻合不好,而水汽通量与实况吻合性好;日本降水预报强度与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6月22-25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一次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通过物理量、雷达、中尺度诊断分析得出,(1)高空地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线形成配合物理量特征促发了暴雨区垂直环流发展;(2)强盛的西南急流给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3)长波槽缓慢东移与中低层切变的稳定维持,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了2013年6月6~7日江西省彭泽县出现的最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发现此次暴雨天气系统中的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的时间与上下位置基本一致,均符合利于强降水出现的3个典型条件,这为今后暴雨的预报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模式:1)此次暴雨天气受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表现出典型的江淮气旋特点,雨区(即风速幅合区)则主要位于低空西南急流与切变线之间;2)水汽条件:此次暴雨系统有着湿度在90%以上深厚湿层;有着14m/s以上、最大26m/s西南急流输送水汽;处于有着大量水汽聚集的水汽通量散度场-16大值内;3)垂直运动条件:在7日03-08时彭泽县正处于-1.0大值中心区内,有较强烈水汽辐合上升运动;4)热力及不稳定条件:K指数一直维持在36~40,最大达到40;假相对位温均在34.0以上,最大达到35.5,利于云滴的碰撞合并使云滴增大形成较强降水;5)降水特点:此次暴雨系统东移南压迅速,持续时间短,量级非常集中,降水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6)预报差异:开始时间比预报提前约6~8 h,结束时间亦提前了近十几个小时;实况雨量级别亦比预报大2个级别。  相似文献   

6.
从天气形势配置与暴雨落区的关系、数值预报情况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7月12日石岛地区暴雨过程,发现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交绥造成的,低空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为暴雨区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能量积累;水汽通量的强辐合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切变线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号,积极做好气象服务,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对于气象部门应对极端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堃 《北京农业》2014,(24):187-18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6月26-29日江西省高安市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层辐散、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过程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低空西南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为暴雨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建立、发展并维持是出现强降水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且θse高值区位置与暴雨区对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此次暴雨的物理量场的分析,中低层的西南暧湿水汽输送与足够的热力作用,是此次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天气形势预报,结合数值产品的应用,总结了这次暴雨过程天气特点,此次降水主要影响系统是受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影响,造成武宁县中南部乡镇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对2012年7月9日河南濮阳地区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天气是在副高稳定,稍有西伸北抬,高空有低槽东移,弱冷空气扩散南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倒槽、中尺度低压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水汽充沛、湿层深厚,为暴雨区提供了水汽条件。暖云层厚度较厚,大于4 km,有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多个中尺度对流雨团先后经过同一地点,产生的"列车效应",提高了降水效率;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的形成,在水汽输送和聚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探空曲线中CAPE值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上升运动的强弱,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可以较好地预报强天气路径、强度及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要素场、红外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分析2012年6月26~27日鄂东南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中副高外围的高能高湿气团,中低层切变线的稳定少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的湿舌以及偏南急流和偏东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暖低压和干线触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美国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菏泽市2009年7月12~14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温度条件、不稳定条件、风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作用是暴雨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动力学机制;低空西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MM5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细网格输出的物理量能较好地揭示这次暴雨产生的机制。对次级环流分析的模拟表明,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使高低空急流产生2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高空激流出口区、间接环流的北侧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模拟出的暴雨降水中心位置基本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省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省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和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省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2月28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过程。中高层西南气流和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向济宁市输送水汽;低层东北风使冷空气先从东北地区回流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着冷垫爬升形成降雪。动力和热力条件对强降雪的发生非常有利,假相当位温场的大值区为此次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预报思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4.
湖南是暴雨较为频发的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较多,对2015年6月湖南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明确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前期降水强,后期减弱南压,主要是受高空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地面有弱冷空气侵入地面倒槽之中,冷暖空气交汇,是一次较为典型的低涡冷槽型暴雨天气过程。高空急流与中低层急流通过强烈的垂直运动互相促进,急流的加强不断输送水汽,在湖南地区建立了持续的水汽通道,暴雨区域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深厚湿对流环境场,促进暴雨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在600~1000 hPa,假相当位温都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表明该地上空为对流不稳定区域,K指数及不稳定能量都较大,低层辐合抬升,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多个连续的对流云团不断东移,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发展,从而造成了该次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22):131-132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降水模式预报等方面对7月11日的区域性暴雨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低空急流以及切变线的配合为此次区域性暴雨提供有利条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对流性降水;EC模式预报对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从水汽通量散度和垂直上升速度中心的分布和移动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来看,均是有利于我市中南部地区的强降水,与实况有一定偏差;T639降水模式预报是与实况最为接近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日到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用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8.
许剑勇  高展 《北京农业》2014,(30):232-233
本文对2013年6月6日至7日安徽省黄山景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出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垂直运动条件、水汽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的上下位置及时间基本上保持一致,并与发生强降水的三个典型条件相符合,进而为今后预报及分析暴雨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模式:①受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低涡、高空低槽及切变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江淮气旋的特点,雨区主要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及西南急流之间的区域。②垂直运动条件:在6月7日3:00~8:00,黄山景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为强烈。③水汽条件:此次暴雨过程深厚湿层的湿度高于90%,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最高速度达到26 m/s,位于水汽通量散度场-16大值之内,并且聚集有大量的水汽。④不稳定条件及热力:K通常位于36~40,最大值能够达到40。假相对位温通常要大于34.0,最大为35.5,对云滴碰撞及合并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增大从而形成强降水。⑤降水的特点:此次暴雨过程持续的时间较短,但强度较大且相对集中,时空分布不够均衡。⑥预报差异:与预报时间相比,降雨的开始时间提前了七小时左右,也提前了十几个小时结束,与预报的级别相比,实际降雨的级别要偏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玉  杨俊玲  孙英歌 《农技服务》2011,28(1):128-129,131
利用高空及地面等各种实况资料的分析,从动力抬升、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对暴雨形成条件及急流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进行总结,为以后做好暴雨天气及落区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