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菜螟以秋播萝卜、白菜、甘蓝受害最重。1~2龄幼虫爬向菜心,吐丝缀叶,取食菜心,3龄以后向上蛀入叶柄,向下蛀食茎髓或根部。要掌握在幼虫初孵期和幼虫3龄前用药。选用10%除尽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桃红颈天牛蛀道及排粪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幼虫的蛀道特性及排粪习性。①该虫蛀过曲折复杂,蛀害韧皮部的蛀道洞口朝上,蛀害木质部的洞口朝下。达木质部的蛀道长度178~22.1cm,洞底距洞口的垂直距离约为12cm。②幼虫的粪周不直接排到洞口外,而留是在蛀道内,当粪屑堵塞蛀道时,才将其推到洞外。幼虫推粪时可达距洞口3.3~4.0cm处。当粪屑被推紧济实、不能掉出洞外时,幼虫则另辟新洞口。③幼虫推粪高峰在晚19:30至早7:00,1d推1次粪的情况居多,占总观察频数的477%;1d椎2次及3次粪的分别占28.4%及7.6%;2d推1次粪的占6.6%;也见3d,4d以至9d推1次粪的现象。④概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每4d推1次粪至每1d推4次粪的概率为0.7365,从而表明桃红颈天牛幼虫推粪的时间间隔主要(73.65%)出现在每4d推1次至每1d推4次之间,其概率函数为:  相似文献   

3.
桃红颈天牛蛀道及排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幼虫的蛀道特性及排苏习性。①该虫蛀道曲折复杂,蛀害韧皮部的蛀道洞口朝上,蛀害木质部的洞中朝下。达木质部的蛀道长度17.8~22.1cm,洞底距洞口的垂直距离约为12cm。②幼虫的粪屑不直接排到洞口外,而留是在蛀道内,当粪屑堵塞蛀道时,才将其推到洞外。幼虫推粪时可达距洞口3.3~4.0cm处。当粪屑被推紧挤实、不能掉出洞外时,幼虫则另辟新洞口。③幼虫推粪高峰在晚19:30至早7:00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防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本研究选择8种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9个处理,分别进行蛀梢和蛀果防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梨小食心虫蛀梢(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16%阿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最佳,防效分别为84.62%和88.89%;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果)防效次之,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81.53%和83.33%。16%阿维·茚虫威SC与10%甲维·茚虫威SC两种药剂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首选药剂推荐使用。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75.38%和72.22%,防效略低于16%阿维·茚虫威SC和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备选药剂推荐使用。20%灭幼脲SC和2.5%联苯菊酯EW处理对蛀梢防效分别为56.92%、50.76%,对蛀果防效分别为50.00%、44.44%,防效较低,不建议在生产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钻蛀性虫害危害严重,直接严重影响到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钻蛀性害虫不仅对植物疏导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在树干和树枝中蛀成虫道,造成树干、树枝脆弱,风吹即折。因此,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钻蛀性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1蛀干类害虫的危害蛀干类害虫为钻蛀枝梢及树干的害虫,危害园林植物的主要有天牛、吉丁虫、透翅蛾等。由于钻入茎秆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秆,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对园艺植物造成危害的种类主  相似文献   

8.
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蛀干害虫355只,隶属于3目7科28种。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对树木危害程度大,虫口数量稳定。通过分析蛀干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的防治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秋季大豆豆荚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豆荚螟的发生情况,在同一块田,随机拔取不同蛀荚率的大豆植株,并对蛀荚率相近的植株产量进行相加,分析其蛀荚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为y=-12.559 8 1.081 0x,进而测算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56%,经济允许密度为15.84%,大豆初荚期防治指标为蛀荚率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的钻蛀振动识别模型结合边缘计算可实现林业蛀干害虫钻蛀振动长期监测和实时预警,但要求大幅压缩智能识别模型的参数量和运算量。本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算法,在不损失精度的前提下,对已有的钻蛀振动识别模型进行压缩,减小模型的体积并提升模型在嵌入式平台的识别速度。   方法   首先采集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和背景噪声两类信号训练人工设计的5层卷积神经网络BoringNet,得到钻蛀振动识别模型;然后分别使用不同裁剪率的滤波器裁剪、模型量化、多目标知识蒸馏对钻蛀振动识别模型进行压缩;最后设计上述压缩算法的组合策略,联合使用3种算法对蛀振动识别模型进行压缩,探究多种组合的模型压缩效果。   结果   3种模型压缩算法组合,裁剪率为60%时模型达到最优,此时模型计算量和参数量分别从原模型的18.06 ×106次和0.54 ×106个降低为3.01 ×106次和0.09 × 106个,模型体积从2 200 kB压缩至134.9 kB,树莓派3B+上的识别时间由原模型的9.04 ms降低至1.65 ms,而模型精度仍能达到99.29%,提升了0.5%。   结论   本研究的深度学习模型压缩方法,可以针对钻蛀振动侦听场景大幅压缩模型参数量和运算量,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实现嵌入式平台的实时识别,促进钻蛀振动识别模型从工作站试验到野外实地部署的转变,为钻蛀振动识别的边缘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桉蝙蛾在广西的发生危害监测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桉蝙蛾2005-2011年广西13个市30县、林场发生监测情况,指出2010年后发生的地区迅猛增加,有6市16县、林场新发生。除了普遍危害广林9号桉外,还在3229和DH201-2上发现。根据风险分析,桉蝙蛾的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因此认为桉蝙蛾应列入中国主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12.
桉蝙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方法]通过对广西北流市和陆川县等地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幼虫分布调查,共设10块标准地,采用6种不同的聚集度指标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判断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桉蝙蛾幼虫主要分布在1m以下树干基部;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主体为聚集分布,是环境因素的作用结果。桉蝙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公式n=t2(1.1/m+0.6744)/D2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0(n),T″0(n)=n±1.332槡n(取m0=1)。[结论]研究结果为桉蝙蛾的调查取样和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桉蝙蛾是广西近年来新发现的速生桉主要蛀干害虫。在对桉蝙蛾幼虫取食行为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桉蝙蛾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树干注药对柳树害虫的持续性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危害柳树的柳兰叶甲、柳蚜、华北大黑鳃金龟为试验对象,采用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3%啶虫脒乳油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进行了树干注药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和4.5%吡虫啉注干液剂注干后对3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田间持效期可达110 d以上。以0.4 mL/cm树干胸径的注药量春季注射,对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发生时间危害柳树枝梢、叶部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啶虫脒乳油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有较好的防效,其田间持效期也可达110 d,但对柳兰叶甲、蚜虫防效差;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持效期为38 d,对在药效期间发生的柳兰叶甲、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珊毒蛾在福建一年3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幼虫6龄、幼虫期38~54天,蛹期11~24天.每雌可产卵196~918粒,成虫寿命5~9天.试验表明,90%敌百虫1000倍液,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鳞翅目害虫是广东桑树(Morus alba L.)种植区主要为害桑树的害虫种类,每年都会对蚕桑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调查与采集,利用形态和分子(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mtCOI)鉴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共鉴定出5种鳞翅目害虫,分别为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棉古毒蛾(Orgyia australis Walker)、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Meyrick)和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 Walker);其中,棕斑澳黄毒蛾(Orgyia subnotata Walker)为国内首次报道为害桑树,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Meyrick)、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 Walker)为广东省内首次报道为害桑树.  相似文献   

18.
江苏部分地区小菜蛾对常规农药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京、苏州、连云港和淮安等地区采集的小菜蛾进行室内抗药性测定,发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为78~324倍;对敌敌畏抗药性为10倍;对灭多威抗药性为25倍左右;对杀虫单、氟铃脲、宝路、抑太宝和锐劲特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菊酯类农药、敌敌畏和灭多威已失去防治小菜蛾的实际意义;氟铃脲和灭虫灵对小菜蛾有优异的防效;将杀虫单配成微乳剂可提高对小菜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种子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128.6~180.0 g包衣处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55.40%~64.83%,对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6.19%~79.77%,防治效果较好,对玉米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以每100 kg种子用药150.0~180.0 g为佳。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是咸阳市在蔬菜上发现的重要新害虫 ,以葫芦科、豆科蔬菜受害最重。该虫在大棚蔬菜田周年繁殖为害 ,露地蔬菜田发生期为 4月~ 1 1月。应用黄牌诱杀和敌敌畏熏蒸可消灭大量成虫 ;叶面喷洒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与敌敌畏复配剂农药防治幼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