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氮、磷、钾平衡施肥进行试验,明确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最优施肥量为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为65 kg/hm2,其秃尖最小、穗粗最大、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分别为0.6 cm、4.8 cm、3 313.8万粒/hm2、373.9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264.1 kg/hm2和22 527.12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氮、磷、钾平衡施肥进行试验,明确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最优施肥量为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为65 kg/hm2,其秃尖最小、穗粗最大、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分别为0.6 cm、4.8 cm、3 313.8万粒/hm2、373.9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264.1 kg/hm2和22 527.12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区域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表明,冷凉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0、60.0、97.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9 217.60 kg/hm2、17 576.82元/hm2;温和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6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0 311.00 kg/hm2、20 056.14元/hm2;温暖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9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109.00 kg/hm2、21 484.14元/hm2。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种植玉米郑单958,通过4.5万、6.0万、7.5万株/hm2 3个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达到6.0万株/hm2,获得了12 253.5 kg/hm2的最高产量,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冲积土壤玉米平衡施肥试验,明确了处理N2P2K3即施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 kg/667 m2、氧化钾6.45 kg/667 m2产量最高,为705.0 kg/667 m2,纯收入最高为1 361.82元/667 m2。回归方程得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0.80、3.85、4.94 kg/667 m2,玉米的最佳产量为700.28 kg/667 m2。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冲积土上种植玉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2—2013年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千亩方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单产达到12 832.4~12 904.1 kg/hm2,收获株数(69 000±1 500)株/hm2,收获穗数(67 500±1 500)穗/hm2,收获粒数(3 750万±300万)粒/hm2,穗粒数(570±10)粒的产量构成。同时提出湿润区单产超过12 750 kg/hm2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指导该区域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区域比较品种产量高低。结果表明,2 75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吉单550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3 364.0 kg/hm2、13 217.7kg/hm2和12 726.7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750℃.d积温区坡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的产量最高,分别为9 652.0 kg/hm2、9 565.3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60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吉单27、科泰19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46.0kg/hm2、11 645.0 kg/hm2,与其他2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明确不同种植区域适宜玉米品种,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西农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陇东半干旱偏湿润区西瓜平衡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以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80、120、90 kg/hm2时西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分别为30 148.1 kg/hm2和为41 277.0元/hm2,在此基础上增施钾肥不经济.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5万粒/hm2、322 g;产量最高,为10 935.0 kg/hm2;去除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为15 976.0元/hm2。表明该处理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纯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通过3种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的试验,筛选出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的最佳机械。结果表明,处理3比处理1和处理2的灭茬率分别提高7.0%和9.5%,出苗率分别提高9.0%和11.0%,处理3的机械播种玉米的效果明显提高。处理3比处理1、处理2分别增产904 kg/hm2、975 kg/hm2,产值分别提高1 808元/hm2、1 950元/hm2。明确处理3的机械为该区域旋耕起垄灭茬播种玉米的最佳机械。  相似文献   

12.
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kg/hm2,补充施中、微量元素Zn、S、Mg、B、Mn等,采用底肥、口肥和分次追肥的施肥方式,玉米生育中后期不但追施氮肥,还要追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3.
白浆土大豆钾肥适宜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吉林省榆树市白浆土种植大豆施用钾肥的适宜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区试验钾的适宜用量为K2O40.05~60kg/hm2。示范试验施用K2O40.05kg/hm2,大豆平均增产125.25kg/hm2,平均增产9.4%,平均增收306元/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农华101等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玉米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在该区域种植玉米密度达到6.3万株/hm2时,苗期早发性好的、在9月25日前成熟期的、产量超过12 000 kg/hm2的供试品种有Kf1055、长大19、齐单1号、吉东59、先玉335。该结论可为该区域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达到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连续11年在洋芋—玉米和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中,年度产量随施肥的不同产生变化,空白区产量逐年下降,常规区产量稳定,配方区产量稳中有升。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大,2种种植模式养分变化不同。2种种植模式土壤N和P2O5的投入量都较作物吸收量大,N盈余93.75~192.7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2/3;P2O5配方区盈余10.20~43.65 kg/hm2,常规区洋芋—玉米模式盈余137.40kg/hm2,小麦—玉米模式亏损5.8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1/3;K2O的投入量不足,平衡系数小于0.9的占2/3。  相似文献   

16.
周至县冬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个"3414"试验方案研究周至县不同地区(南部塬区、中部灌区和北部下湿地地区)冬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区域氮、磷及钾肥对小麦的增产率,N肥显著高于P、K肥,P、K肥的增产率相近。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的南部塬区氮、磷及钾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06 kg/hm2、P2O551 kg/hm2和K2O 95 kg/hm2,中部灌区分别为N 191 kg/hm2、P2O597 kg/hm2和K2O 133 kg/hm2,下湿地地区分别为N 194 kg/hm2、P2O580 kg/hm2和K2O 127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施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效益.[方法]分别在施秉县旱作土中、低肥力水平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施秉县旱作土区中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8.6 kg/hm2,P2O5 146.7 kg/hm2,K2O 191.1 kg/hm2,最佳产量为7 755.6 kg/hm2;低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4.3 kg/hm2,P2O5125.4 kg/hm2,K2O 191.9 kg/hm2,最佳产量为7 432.5 kg/hm2.[结论]加强对施秉县中、低肥力水平的旱作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进行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化控剂丰而壮不同喷施剂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域玉米种植5.3万株/hm2时,使用丰而壮667.5mL/hm2,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能够充分发挥该品种群体优势,增强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为该区域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产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杂交玉米产量和产值影响,采用"3415"设计模式,通过回归分析获得了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319.4、199.5、128.3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9 127.2 kg/hm2;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236.7、125.5、99.4 kg/hm2时,获得最佳效益,产量是8 797.1 kg/hm2。试验获得的黄泥田种植杂交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量效应模型,以及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为武冈市乃至湖南省湘西南地区杂交玉米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先玉335和雷奥150产量最高,分别为12 600.0 kg/hm2和12 448.8 kg/hm2;先玉335和雷奥150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13个供试品种。在每公顷种植密度6.00万~6.21万株的情况下,以先玉335和雷奥150单产最高;在每公顷种植密度5.04万~5.5万株,以长单529、吉单536和吉单275的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