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静  周岩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26-227
《中兽医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更新原有的内容,融合当今最新技术和方法是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该文分析了中兽医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进行中兽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要处理好,中兽医学与中医学、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中兽医学理论与中兽医学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与学5种关系,为全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预防兽医学学科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预防兽医学学科中多门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学及动物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然而在多专业下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针对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从完善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为河南科技大学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兽医学人才提供保证,也为其他相关高等学校预防兽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存在农科专业萎缩现象。分析了综合性大学中兽医学教学中教学课时量削减、课程建设投入减少、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及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对传统中兽医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确定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专业"造血功能",旨在为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首节课的引导重要性,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胆引入中医学的相关内容,临床良好的实例,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分析了中兽医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为提高《中兽医学》理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国家对兽医学专业人才执业化的发展需求,对兽医专业相关课程进行了有效改革。该文分析了《兽医病理学》课程对于兽医学专业的重要性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兽医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从改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及调整实践教学等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中兽医学课程的特点与当前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从课程导入、幽默教学、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节奏及爱生如子六个方面,对培养与营造活跃课堂气氛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高职生对中兽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及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一个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而一个专业的信息化必然是由各门专业课程的信息化逐步完善起来的,高职《中兽医学》课程是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传统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服务于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围绕我校高职《中兽医学》课程信息化的最初设计、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法在动物病理学讲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病理学是临床基础兽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临床基础兽医学相关专业的学习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动物病理学内容体系庞杂,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将以案例教学法为起点,探讨该种教学法在动物病理学教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3,(1):264-266
于船先生 ,原名孙裕川 ,曾用名孙英。著名中兽医学家 ,我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 194 6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 194 8年任教于华北大学农学院。 195 0年转北京农业大学任教。历任华北大学畜牧兽医教育工作站主任、兽医专科主任 ,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副主任、教授。曾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 ,农业部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兼中药专业组组长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等。于船先生长期从事兽医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直提倡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总结提高中兽医学遗产 ,在中西兽医结合的理论和途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在北京农业大学 (即现中国农业大学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中兽医专业 ,培养出一批中兽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及外国留学生。并多次被请至有关国家和国内院校、师资培训班讲学。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10 0余篇 ,主编或参加编著、校释的著作有 30多种 ,其中有《中兽医学》(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中兽医学基础》、《中国兽医针灸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中兽医学史简编》、《元亨疗马集校注》、《激光兽医学》、《中国兽药知识大全》、《中国兽医秘方大全》、《现代中兽医大全》、《中兽医学大辞典》以及《畜牧兽医古今人物志》  相似文献   

10.
在兽医专业要搞好中兽医学教学,必须结合现代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其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联系中兽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启发学生思考,与西兽医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提纲式的版书,避免繁琐的讲解。变枯燥为活泼,紧密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自学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学(TraditionalChineseVeterinarySci ence)是中国的传统兽医学,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防治家畜、家禽、伴侣动物、竞技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病症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色的病症防治技术是现代兽医工作者用于控制动物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历史上,中兽医学为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繁衍、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F0003-F0003
<正>李宏全男,1963年出生,山西汾阳人,教授,临床兽医学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留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外科  相似文献   

13.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该研究将OBE引入《兽医学》理论教学中,设计了教学方案应用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对中兽医学的偏见,促进其发展。本文特点阐述了中兽医学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以及坚持特色和悟“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兽医学传入朝鲜半岛(韩国、朝鲜)比日本在先,日本通过朝鲜半岛(韩国、朝鲜)间接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朝鲜半岛(韩国、朝鲜)传统兽医著述以《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为主。日本到中国直接学习中兽医学,早在中国隋朝就已有记载,此后不断有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兽医学并将其传播到日本,中兽医学经典《司牧安骥集》、《元亨疗马集》等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东洋)兽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桥梁学科,兽医病理学在动物医学教学、科研和兽医临床诊疗中被广泛应用。该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兽医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对兽医病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条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情况、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学即中国传统兽医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病证防治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畜禽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兽医学作为我国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保障我国历代畜牧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一千多年前便传至国外,对世界兽医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兽医学得到了重视和提倡,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是中药在兽医临床和保健上的主要应用形式。它集中兽医学理、法、方、药于一体,反映着传统兽医学思想精髓,凝聚着历代医家的经验结晶,闪耀着先贤医圣的用药灵性,是中兽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中兽医方剂的教学有一些粗浅认识,现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进步。1明确方剂在中兽医学中的地位中药方剂表面是合理选取几味中药将其按一定量组合在一起,并以一定制剂形式使用的一种组合用药方式。其实质关系到中兽医诊疗实践的每个环节,即诊断、辨证、论治、调剂、应用等。它…  相似文献   

19.
兽医学(临床)是动物药学、动物科学的重要必修课之一,也是连接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综合性较强的桥梁课程。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兽医学(临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将TBL教学模式引入兽医学(临床)的实验教学中,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TCVM)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多彩的病证防治技术。中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它对我国家畜的繁衍起了保障作用,并对世界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