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品种介绍烟农836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烟农836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前列,于201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和2012年又被推荐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试。烟农836具有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高、搞旱性  相似文献   

2.
<正>秀水128是由嘉兴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长密穗型中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浙省稻2007003)。2006年在桐乡市洲泉镇进行大田试种与示范,2008~2009年进行大面积推广,均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相对较高,但Zeleny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指标间不协调。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下降的趋势。优质品种粒重显著较低,这也是提高其产量潜力的重点改良性状。总体来看,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协调的,山东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育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气候和生产条件,单位面积穗数接近600 m-2、穗粒数40粒、粒重40 mg以上。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品种总体品质状况较差,而且各项品质指标非常不协调,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正>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冈173-6作母本,冈19-2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8005。品质产量: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年均审定小麦新品种数量相对稳定,10个左右。科研院所仍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主要力量。品种选育方式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占比98.2%。直接育成品种数≥3的亲本共有20个。其中,川麦42/99-1572、川重组104/川麦104作为直接亲本分别育成了16个、11个新品种,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25、5.50,为四川近年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表型性状演变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年际间增产41.663 kg/hm2,有效穗提高2.944×104穗/hm2,千粒重提高0.274 g,穗粒数降低0.128粒,株高年均增加0.574 cm,生育期年均缩短0.701 d。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品种均为中抗以上水平,部分品种兼抗白粉病或(和)赤霉病,但培育的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新品种在每年审定品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本“940004”为母本,航天育种小麦突变系“121”为父本杂交,经过10年选育育成鲁原301。该品种大穗大粒,高抗倒伏,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且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农艺性状中,株高最高总茎数基本苗生育期;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千粒重。从不同年度来看,2004—2005、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12—2013年度参试品系的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从遗传多样性指数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在农艺性状中,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基本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总茎数的变化不明显;在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穗粒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983-1986年的6 432.0 kg/hm2,上升到2005-2009年的7 755.65 kg/hm2,年均递增49.02 kg/hm2,年均递增率0.82%.(2)27年来产量三要素变化情况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由648.75万穗/hm2下降至581.28万穗/hm2,每穗粒数由30.75粒提高到33.39粒,千粒重由37.50 g提高到42.85 g.三要素变化提高产量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3):16-23
为了给山东省小麦生产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统计了山东省2001—2017年审定的83个高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山东省审定高产品种的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83.30 kg/hm~2;单位面积穗数总体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演变趋势不明显;生育期明显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48 d;株高的演变趋势不明显。面团稳定时间、沉淀值、吸水率呈上升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面粉白度、湿面筋含量的演变趋势不明显。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正相关不显著,与单穗粒数负相关。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及面粉白度均为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可协调。小麦高产育种必须通过产量三因素协调改良、综合提高来实现。从产量三因素看,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省的气候和生产条件,选育穗数600万~700万/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50 g、株高75~80 cm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烟辐188是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烟中22、兴麦7721和鲁麦7号γ2为亲本,运用阶梯式复合杂交和γ射线诱变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矮秆耐肥、抗病抗倒、穗大粒多、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6年,以烟辐188为亲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山东、江苏、河北、山西4省共9个单位共育成品种9个,这些品种通过淮黄北片、黄淮南片各审定1次,通过山东省审定1次、江苏省审定4次、河北省审(认)定3次、山西省审定1次、安徽省认定1次,共计12次。烟辐188不仅是一个大面积推广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亲本,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12—2020年黄淮北片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报告为依据,对近年审定及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黄淮北片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9个审定品种的产量变幅较小,整体水平较高。所有338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幅大,产量构成因素变幅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从演变趋势看,产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效穗数、千粒重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中多穗品种更适合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气候和生产条件,即每公顷有效穗数600万~750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 g左右、株高80 cm左右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山农21(H4686)由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育成,属中大穗型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等特点,2010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10071号),10月申请品种权(公告号:  相似文献   

15.
扬麦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大穗小麦新品种。2008、2009、201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80043.4。2010年度被江苏、安徽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安徽、江苏省淮河以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58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Ⅱ优516系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南恢51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6年参加福建省B组区试,2007年续试,2007年进入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15)。2008年,建瓯市东峰农技站引进作经后稻种植20亩,2009年扩大种植160亩。经试种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组合生育期适中,群体整齐,穗大粒多,丰产性  相似文献   

17.
“临旱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6021)。特征特性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苗期叶片细长,拔节迟,两极分化慢。株高76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茎秆蜡质,成株后叶片宽大,  相似文献   

18.
<正>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用"BN486A"作母本,"H127R"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9001。品质产量:2007~2008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低山平原组品  相似文献   

19.
北豆29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1998年以选育早熟、优质及高产、抗病、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以高油品种垦鉴豆28号为母本、北豆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育成的早熟、高产、高油大豆品种。于2004年F6代决选稳定株行,决选编号华疆3399,2005年鉴定试验,2006、2007年区域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8号。  相似文献   

20.
<正>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天津市蓟县良种繁殖场由单交组合农大3338/S180采用系谱法育成,2009年通过天津市审定(审定编号:2009004)。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9cm。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穗粒数24.2粒,千粒重42.1g,容重796g/L,粗蛋白质16.58%,中筋小麦品种。中抗白粉病(MR),中感叶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