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松阳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并提出分区施肥、分区培肥改土等对策,以期为提高松阳县的耕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松阳县当前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农民施肥状况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现状和测土施肥开展情况,依据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基础作用,以及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机械组成对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的影响,筛选出贵州山地茶园的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土壤条件。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茶园土壤与其它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贵州山地茶园土壤、林地土壤、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值中等略微偏低,不同土地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各不相同,其大小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适中,粗粉粒的含量高于细粘粒含量。从总体上看,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机械组成基本符合高产茶园的要求,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茶园主要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酸度与土层深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客沙改良、建立复合茶园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测土配方施肥、微蓄微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地茶园的高产管理技术,以期指导茶农对山地茶园的管理,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照市岚山区茶园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对日照市岚山区茶园土壤养分进行化验分析,基本摸清了全区土壤肥力状况;结合茶园立地条件和施肥现状,有针对性地总结出了一套茶园土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8.
广西山地茶园土壤改良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初生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95-296,299
介绍了广西山地茶园土壤改良关键技术,包括科学施肥、规范耕作方式、茶园铺草、砌坎保土及抽槽换土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山地茶园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施用羊粪对茶园土壤培肥及茶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羊粪对茶园土壤培肥及茶叶生长的影响,在大田县丘陵山地茶园安排增施羊粪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羊粪处理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效果明显;土壤pH提高0.17个单位,缓解土壤酸化。比常规施肥每667m2茶青平均增产16.2kg,增幅10.8%,增产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依据临翔区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检测结果,对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茶树营养特点,对临翔区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依据临翔区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的水平,提出茶园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系统研究法,通过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温室盆栽和平衡施肥,对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障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好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的信息对于茶园平衡施肥和高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红黄壤地区茶园是全省茶的主要产区。分析了该类地区茶园土壤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提出了其培肥途径 ,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建立复合茶园等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茶农合理施肥,实现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对周宁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周宁县大部分茶园土壤的p H较适合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较低且不平衡,速效钾严重缺乏。同时依此提出了相关施肥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园坡改梯配套技术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 kg/667 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松阳县是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地,茶叶生产是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支柱。土壤为茶树输送养分,土壤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茶产品的质量。今天,人们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也高,更加重视茶叶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茶农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加强了对茶园土壤和茶叶污染的检测与防范。基于此,从浙江省松阳县的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当地的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南靖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不同肥力的的茶园耕层土壤样品274个,测定了茶园土壤肥力的7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南靖县茶园土壤 pH值较低(3.9±0.36),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18.9±7.1 g/kg)、碱解氮(102.6±38.1 mg/kg)、有效磷(39.8±9.5 mg/kg)含量较高;茶园土壤速效钾(116.3±36.9 mg/kg)、土壤交换性钙(268.3±132.8 mg/kg)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差异较大,分布不均衡;土壤交换性镁(21.8±8.4 mg/kg)含量﹤40 mg/kg(缺乏)的样品占85.5%,表明南靖县茶园土壤交换性镁总体含量处于偏低水平。在南靖县南坑镇金竹村开展茶园化肥投入定额制试点表明,“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调理剂”施肥技术模式,茶园平均施肥量489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减少238.5kg/hm2,产量增加158.3kg/hm2; “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施肥技术模式,茶园平均施肥量444 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减少283.5kg/hm2,产量增加205.9kg/hm2。  相似文献   

18.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kg/667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和浙江省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开展松阳县土壤养分调查。从分析土壤养分的丰缺入手,与1982年的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分析松阳县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临沂地区茶园土壤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沂地区现有茶园4万余亩,分布在13个县市,137个乡镇,1400多个村。由于种茶选择土壤不适宜,导致茶树生长势弱,产量低。为了摸清茶园土壤状况,因土种植,因土施肥,拟定改土施肥的合理方法和标准,为茶园高产稳产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