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优质杂粳新组合常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优 1号 (又名 :常优 99- 1)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8年用武运粳 7号A与R2 5 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1999~ 2 0 0 1年先后参加市、省及全国南方稻区单季晚粳组区试、生产试验 ,连续两年 (2 0 0 0~ 2 0 0 1年 )在江苏省苏南稻区设点进行较大面积  相似文献   

2.
“申优693”(勤优10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新选育的中熟晚粳杂交粳稻组合,以自选的不育系“申6A”与恢复系“R693”配组而成。2003年起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申优693”(勤优10号)全生育期155d左右,适合在上海、苏南、浙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后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苏种 《农家致富》2012,(8):24-25
一、镇稻15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6。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1",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运粳7号/96H061,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8.5公斤,较对照  相似文献   

4.
武香粳1号(原名2507—4)是我县农科所用香糯3007×单125杂交育成的香型早熟晚粳新品种。1985和1986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稻区试,198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地力条件下作一季晚稻种植。 主要特征特性 武香粳1号作单季稻栽培一般在5月15~20日播种,10月2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常优00-8”(武运粳七号A/R192)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9年配置的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2002~2004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单晚粳组区试、生产试验,并通过中试.该组合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合太湖稻区及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稻区种植,通过几年来制种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制种经验。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系“99-295”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以“常农粳3号”/“99-96”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晚粳类型。我站于2003年开始引种,经3年引种示范,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等优点,适应在沿江苏南地区示范种植。1特征特性1.1产量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单季晚粳  相似文献   

7.
武香粳14号(原名武香99-15)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育成的早熟晚粳香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太湖、沿江及淮河以南地区推广,克服了苏南等太湖稻区原有香稻品种成熟偏迟、退化严重、产量偏低等不足,提高了太湖香米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华香糯”(原名“D2 6”)是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武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912 1”品系中选育成的中熟中粳香糯稻 ,1998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 ,1999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稻区试 ,2 0 0 0年在参加江苏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  相似文献   

9.
"运2394"由常州市武进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系,亲本组合为"春江一号/武香粳9号//9520".该品系于2004年参加武进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654.8kg,较对照"武粳15"增产4.1%,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2005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6年区重点丰产方示范推广平均单产均达700kg以上,2007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并在全区较大范围内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实收单产平均达649.7kg,全区5个重点丰产方平均单产达744.5kg.该品系外观、食味品质明显优于"武粳15",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新品系,具有较好的试验示范推广价值,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武育粳18号”是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晚粳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武香粳9号”/“秀水39”//“中花8号”///“秀水42”/“Z20”//“中花8号”.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5年通过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武香粳14号”(原名99-15)系江苏省武进稻麦育种场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我场2001年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易栽培,已成为我场直播水稻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
广陵优粳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外观品质优良、米饭食味可口、产量潜力较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特点,适宜在江苏省苏南及沿江稻区推广种植。笔者阐述了广陵优粳的选育过程、试验结果、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宁粳1号(原名W001)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资深水稻专家万建民主持选育的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以武运粳8号/W3668杂交并于2001年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17)。品种权号:CNA20030547.6。1品种推广进展宁粳1号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在适种地区  相似文献   

14.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宁粳1号”(原名“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近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武育粳39号"是由"武育粳29号"(母本)与"武育粳24号"(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江苏省沿江、苏南和安徽省沿江、皖南单季晚稻区种植。为促进"武育粳39号"在上述稻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机插绿色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适宜推广区域内的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连粳7号——高抗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连云港市农科院以01-65—3(镇稻88×粳8415)/(中粳川-2×武育粳3号1复合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系,2006年参加江苏省中粳预试,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004564E。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苏南及沿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水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生育期均较适中,在156~160d之间,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3个品种的产量居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武运粳23号"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其高产稳产性好。以上4个早熟晚粳品种可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武粳15号”(原名“武5356”)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系(早丰9号/春江03//9522)。2004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我市于2002年引进、试种,2003年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并进行多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米质品尝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好;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穗粒重较协调,互补性能强;耐肥抗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