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研究烤烟品种K326中、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的进程,中部叶蛋白酶活性呈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双峰曲线;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降解速率呈慢→快→慢→快→慢的曲线;蛋白酶活性的变化与蛋白质降解速率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上部叶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与中部叶相似。因此,通过适当延长烘烤变黄时间、提高变黄相对湿度可达到降低烤后上部叶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烘烤方式对烤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常规挂竿、"两炖一停"和散叶装筐3种密集烘烤方式对烘烤过程中云烟87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两种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但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高低存在一定差异,以T2处理("两炖一停")酶活性最高,蛋白酶的峰值分别为258.2 U/mg、263.3 U/mg蛋白,淀粉酶的峰值分别为26.79 U/mg、25.45 U/m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30.92 U/mg~59.31 U/mg、5.41 U/mg~9.13 U/mg;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T2处理蛋白酶和淀粉酶峰值分别出现在42 h、78 h和42 h、84 h,较其他处理晚6 h~12 h;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在烘烤变黄期快速下降,但在变黄前期下降速率T3T1T2,变黄后期T2T1T3,约90 h时达到稳定。烘烤结束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T3T1T2。因此,"两炖一停"密集烘烤方式最有利于提高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有利于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和烟叶化学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烤烟片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陈化时期安徽和贵州烤烟片烟中的多酚、蛋白质、淀粉以及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陈化过程中4种供试烟样中多酚、蛋白质、淀粉含量均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单峰曲线,并在陈化10个月时达到最大值;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与生态区和等级有关;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表明,片烟陈化在18~22个月内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陈化时期安徽和贵州烤烟片烟中的多酚、蛋白质、淀粉以及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陈化过程中4种供试烟样中多酚、蛋白质、淀粉含量均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单峰曲线,并在陈化10个月时达到最太值;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与生态区和等级有关;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表明,片烟陈化在18~22个月内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烘烤方式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设置"两炖一停"烘烤(T1)、常规烘烤(T2)两种烘烤方式,研究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都表现出,淀粉酶活性为变黄中期定色期干筋期变黄前期的四峰曲线,而对淀粉分解作用为变黄中期变黄前期定色期干筋期。两种烘烤方式的差异表现出,淀粉酶活性方面,变黄前期和变黄中期波峰出现的时间点两者有一定差异,而定色期和干筋期相同,变黄中期和定色期的峰值都为T1T2,变黄前期和干筋期的峰值两者差异甚微,其中变黄中期的峰值T1达26.79 U/mg,较T2高出6.40 U/mg;淀粉含量变化方面,分解速率最快的变黄中期和变黄前期都为T1T2,其中变黄中期T1达2.2520%/h,较T2高0.2053个百分点,变黄后期至干筋期烘烤结束,淀粉分解速率快速下降且两者差异很小,因此,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为T1(4.98%)较T2低0.35个百分点。"两炖一停"烘烤更有利于提高淀粉酶活性,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延长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及定色期的时间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吉烟9号为材料进行了烘烤试验,探讨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降糖降淀粉适宜的烘烤技术.[结果]试验表明,延长烘烤与正常烘烤相比较,烟叶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降低,淀粉酶活性提高,且叶片各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说明延长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淀粉酶活性并且降低烟叶中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了降糖降淀粉的目的.[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难变黄烟叶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烤烟K326品种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选取返青烟、高温逼熟烟、贪青晚熟烟3种类型难落黄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含量、外观颜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返青烟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失水较快,叶绿素降解量最高,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高温逼熟烟在变黄期失水最慢,叶绿素降解量中等,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稳;贪青晚熟烟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失水较慢,叶绿素降解量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最大。研究得出:易烤性为返青烟贪青晚熟烟高温逼熟烟;耐烤性为高温逼熟烟返青烟贪青晚熟烟。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促进烟叶生长的植物生长物质,研究了烤烟喷施植物生长物质(主要成分为赤霉素)对烘烤过程(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中烟叶含水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和非正常(高温高湿)2种烘烤条件下,植物生长物质处理烟叶的含水量差异较大,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36h烟叶含水量下降速度缓慢,而在后期下降速度较快;而非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60h烟叶含水量下降均较慢,至烘烤60h,仍在鲜烟叶的50%左右。在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烘烤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到烘烤60h时,活性达到最低;而在非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但在烘烤最后酶活性仍明显高于正常烘烤条件下的酶活性。2种烘烤条件下,各处理多酚含量总体上均有升高趋势,且在烘烤前期,除少数处理外,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处理能提高烟叶多酚含量,但到烘烤后期大部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2种烘烤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各处理上等烟比例均显著高于CK,且正常烘烤条件下的上等烟比例均高于非正常烘烤条件,可见,施用植物生长物质均提高了上等烟比例,以植物生长物质4号和7号的配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烘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cky-B型烟叶智能控制烘烤箱,通过调整烤烟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探讨不同部位烟叶淀粉含量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均随烘烤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烘烤48 h内烟叶淀粉含量下降非常明显,烘烤48 h后淀粉含量下降趋于平稳,最终维持在大约5%的水平;下部叶片的淀粉降解速度快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烘烤66 h后,下部叶片淀粉含量可降解70%以上,而中、上部烟叶则在烘烤108 h降解率才达到70%以上。采用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更有利于烟叶内淀粉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与硝态氮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蛋白质与硝酸盐代谢规律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其有一定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呈呈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烤烤开始后24h有一个高峰,硝酸的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的含量均在烘烤上升,变黄期达到 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  相似文献   

12.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及烤后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河南几个主要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烟叶淀粉都以变黄阶段降解量为最大,是鲜烟叶淀粉含量的54%-67%,降解速度以0-48h最快,NC89品种平均降解速度为每h0.31%,云烟85平均为每h0.34%,转入定色后直至干筋降解速度缓慢,降解量小,鲜烟叶中淀粉含量以三门峡地区较高,烤后含量低,降解幅度大,综合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烤房内温湿度分布趋向一致,能明显增大烤房内风速,顶底台最大垂直温差不超过2 ℃,干湿差相差值在1.5 ℃以下。整炉烟叶在基本一致的温湿度条件下变黄干燥,能有效减少烤青烟、挂灰烟及烤红烟等烤坏烟,提高烟叶的内外观质量和烘烤效益。与对照相比较,上等烟比例提高5~7个百分点,原烟均价提高0.79~1.56元/kg,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淀粉透光率、淀粉含量和结构在烘烤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烟草淀粉透光率在烘烤过程中的不同时段(12,24,36,60,72,95,125h)整体上是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70℃以后显著升高,直到95℃透光率值接近100%;不同测试温度的淀粉透光率与淀粉含量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在干筋阶段(95-125h),各测试温度淀粉透光率均显著升高至最大值;烟草淀粉颗粒的结构与烟草的透光率等淀粉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密切关系。烟叶淀粉透光率变化规律和颗粒结构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烟叶在烘烤工艺上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206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烘烤变黄温、湿度对烤烟中部叶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湿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总酚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湿度对总酚的影响则与温度相反,温度对总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湿度,中温及高湿更有利于总酚含量的增加。综合考虑,以提高总酚含量从而增加烟叶中香气值,建议变黄环境在温度35.8—36.7℃、相对湿度93.0%-95.0%(即干湿差2.0℃)这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优化散叶烘烤工艺和提高散叶烘烤质量,以试验专用密集电烤房为设备,研究了湿度(低湿、中湿、高湿)和成熟度(尚熟、成熟、完熟)及其互作对散叶烘烤中烤烟下部烟叶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和成熟度分别在48h及其后、24~48h对不同处理水分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低湿和高湿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表达不利于烤烟烘烤质量的形成,各处理96h色素含量较高,中湿能使氧化还原酶活性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有利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充分降解和转化,各处理96h色素含量较低;鲜烟叶和96h尚熟处理烟叶色素含量较高,成熟和完熟处理含量较低。湿度和成熟度对烘烤中烟叶生理变化影响显著(P<005),而成熟度还影响田间烟叶内含物(色素)量的积累。从色素等生理指标变化看,在成熟至完熟期间采收烘烤较佳。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成熟度因素是烘烤工艺措施(调控湿度)无法弥补的。在不同处理中,中湿成熟和中湿完熟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散叶烘烤中烟叶生理变化和香气前提物质的转化积累。  相似文献   

17.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期有一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成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烘烤开始后24h和60h分别有一个高峰。鲜叶中NO#+-#-3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相关,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硝酸还原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含量在烘烤初期迅速上升,变黄末达到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后含量仍比鲜叶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烤烟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膜脂过氧化及其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延长,叶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烘烤48h和72h后,两种酶先后失活,MDA积累达最大值,证明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处理以高温快烤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慢烤最低。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膜脂过氧化的作用比定色期不同升温处理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气化炉在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烤房建设与改造中的重复投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研究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及气化炉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气化炉的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平均可减少烤烟用工4.8个/房烟,降低鲜干比0.54,节约烘烤成本0.41元/kg,提高上等烟比例5.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66元/kg,同时可增加烟叶的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啸  杨超  江凯  郭瑞  宫长荣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00-202
密集烤房是制约烤烟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重庆密集烤房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重庆的烤房建设要完善扶持政策、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优心设备、构建培训网络、积极抓好专业化服务,为重庆密集烤房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