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老挝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在该国的地位,指出老挝农业生产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农业生态区,并介绍了老挝水稻、玉米、花生、木薯、甘蔗、大豆、咖啡、香蕉、西瓜等9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农业资源有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生产成本高趋,农产品供给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解决国内农产品需求总量不足和品种多元化问题,必须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多边农业合作战略。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相邻,特别是中南半岛地区五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被称之为"亚洲粮仓",具有巨大的农业合作潜力。老挝政治环境稳定、农业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将是中国未来对外农业合作的重点国家。一、老挝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老挝人民共和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老挝在过去近30年的农业经济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老挝农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战略措施,对老挝农业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利对中国有所借鉴,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经济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技术对老挝的农业生产有较强的适用性及技术优势,通过分析广西与老挝开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条件、基础及成效,提出今后广西与老挝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两地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热带农业》2005,(4):F003-F003
近期,广西农业厅分别与来访的越南,老挝农业代表团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这两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建立了各方合作的制度化机制。根据协议,广西将向越南提供杂交水稻和水果新品种的种子种苗,为越南培训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网上信息交流,开展网上论坛合作,双方还将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进行合作;广西与老挝的农业科技合作,除了广西向老挝提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种子、种苗外,还将派出农业专家到老挝,协助引进广西良种,在当地建立水果、蔬菜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为老挝培训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根据协议,越南和老挝…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做好中-老优良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和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加强中-老友谊与合作;【方法】采用走访、访谈与实地调研等方法调查了老挝农资市场现状;【结果】老挝地理位置和气候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农药供应不足,且存在非法销售和使用现象;水稻种子需求量不大,蔬菜、玉米种子和香蕉、火龙果等果树种苗需求量大;化肥供应充足,但大多来源于进口,价格高;有机肥产量和使用量大,且主要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流通不畅,农资产品价格高且混乱。【结论】建议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老挝北部九省主要农作物优势分析与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北部九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在此,搜集了老挝北部9省2003年至2005年的资料,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状况,借此对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进行区域布局,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1老挝发展有机农业的必然性农业和粮食生产是老挝生活的关键支柱。在这个地处内陆、相对贫穷和落后的国家,发展可持续粮食生产对促进当地摆脱贫困和确保家庭收入具有巨大潜力。老挝目前正面临着新挑战。邻国如中国、泰国或越南的粮食需求正在增长,并将老挝作为其供应商。这对老挝来说是一个机会,未来可以通过向邻国出口高质量产品而获得收入。在老挝作为一个农民意味着艰苦的工作和较高的风险。农民通常要努力将其产品销售到市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老挝旱季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老挝万象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旱季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与当地常规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增加花生发芽率、株高、平均荚数、百粒重等,最终能显著提高老挝花生的产量,增产量达1 000 kg/hm~2,增产率为51.9%,同时还能节省人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能增收2 800元/hm~2。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施肥量为91.5 kg/hm~2能使老挝旱季花生生产达到最佳产量。[结论]在老挝旱季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老挝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科技对于老挝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技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些领域对外部投入依赖度较高,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够健全,是当前老挝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加强与农业科技发展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构,是新时期老挝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11.
越南农业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越南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指出根据越南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可将越南农业划分为红河平原、北部丘陵山区、中山部及中部沿海地区、西原地区、东南部、九龙江平原6个生态区,并介绍了越南农业结构以及玉米、水稻、木薯、红薯、甘蔗、花生、大豆、茶叶、咖啡、橡胶、胡椒、腰果、椰子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绿色农业背景下参照PRS模型的理论框架,探索性地构建具有绿色农业和都市地区农业特征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加权函数法计算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数,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阻碍因素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受到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子系统安全指数的综合影响,农业生态综合安全指数在2000-2008年存在下降趋势,随后以年均3.42%的速率保持增长态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节水灌溉率、有效实灌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五项指标在2017年对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度均超过10%,是影响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压力层和状态层子系统。因此,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越南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指出根据越南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可将越南农业划分为红河平原、北部丘陵山区、中山部及中部沿海地区、西原地区、东南部、九龙江平原6个生态区,并介绍了越南农业结构以及玉米、水稻、木薯、红薯、甘蔗、花生、大豆、茶叶、咖啡、橡胶、胡椒、腰果、椰子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地质模式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各种地质资源的最佳组合形式,是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地质实体,是地质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研究区不同的地质资源、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建立了4种不同的农业生态地质模式,分别是最优模式、次优模式、较差模式和极差模式,在不同的农业生态地质模式上生长的宁夏枸杞的农业生态质量具有显著差异,为农业生态地质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河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和畜牧、蔬菜、果品3大农业主导产业现状。根据国家政策和全省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认为河北农业将以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农业等为发展趋势,提出了以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以“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满足以“专业化、多元化、知识化”为特征的新型农民需要的4大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其生态安全问题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以聊城市为例,初步调查和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区域内土地退化有增无减、地表水环境不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布局混乱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剖析了聊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而提出只有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退化土地治理,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推进循环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建立科技推广网络,才能恢复与重建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李庆江  姚文英  郝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42-19744
在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表现:一是禁止生产区划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二是使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三是产品质量控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四是产品认证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构建了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积极完善农业生产补偿法律法规;二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生产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由于农业生态补偿可弥补农产品生产者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生产安全农产品而多支付的成本,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此,尝试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偿对象、补偿范围和补偿机制3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偿,以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