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气流换向干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提高干燥品质、减轻劳动强度和实现干燥过程自动化,研制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气流换向干燥系统。采用“小参数热风渗流、间接加热、气流换向深层干燥”的干燥工艺,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气流换向及气流内循环在干燥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气流换向干燥系统和所采用的干燥工艺能有效地保证干燥物料,特别是粮食种子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脱水蔬菜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脱水蔬菜热泵干燥中后期干燥效率较差的问题,文章进行了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装置生产脱水蔬菜,其耗能只有隧道式干燥的74.1%,网带式干燥的84.7%和真空冷冻干燥的9.4%。胡萝卜产品经24h充分复水后,组合干燥的复水性比热泵干燥高16.6%,比热风干燥高24.5%。采用前期热泵除湿干燥与后期热风干燥的组合干燥技术,克服了单一热泵干燥的缺点,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玉米的机理与实验装置的设计。在不同季节,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对玉米干燥过程进行了试验,测出了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玉米的特性曲线,并对干燥曲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实验得出,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玉米能满足玉米干燥的工艺要求,从而为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干燥玉米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气流组合干燥技术干燥菊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菊花的微波干燥、纯气流干燥及微波-气流组合干燥的方法、工艺、效果等分别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气流组合干燥技术可使干燥时间缩短到4h内,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并且干燥后的菊花品质好,等级高,市场销售价格较常规传统干燥的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5.
圣女果分段式变温变湿热风干燥特性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为提高圣女果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和降低能耗,该文采用分段式内循环热风干燥技术,利用4种干燥工艺,对圣女果在不同温湿度以及切分方式下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圣女果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着预热阶段和降速阶段。采用分段式内循环热风干燥圣女果在干燥室内的温度分别为50、60、65和70℃,对应的相对湿度分别为70%、50%、30%和10%,时间分别为0.5、2.5、2 h和直至结束时,沿轴向切分,干燥后圣女果的感官评分为8.5分,圣女果达到终了含水率的时间为10 h,此时干燥速率最快,达到了较理想的试验结果。在同等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快慢依次为轴向切分斜切径向切分。该研究为热风干燥技术应用于圣女果的干燥理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热力干燥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制品的脱水过程,但生物制品在高温和高湿的作用下,可能会引起产品品质的严重破坏,为了降低干燥过程对其质量的破坏,采用一种新的干燥技术,即吸湿性的多孔介质作为载体干燥方法。详细地讨论了生物制品多孔载体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质量降解动力学、及质量保护参数等。在实验室振动流化床干燥器上进行正交实验,提出了影响品质保持的过程参数。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多孔载体方法干燥,产品的最终品质与常规热力干燥后的品质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箱式通风干燥机小麦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了解小麦平床通风干燥特性,该文以某型号箱式通风干燥机为试验设备,开展小麦收获后干燥试验研究,测试分析了干燥床风场分布、干燥床层含水率分布、温度分布及耗能等特性。研究表明,该设备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干燥速度差异;在干燥6h结束时整个小麦床层的最大含水率差异超过3%,影响整批物料的干燥效率和干燥成本;干燥5h后整批物料含水率达到小麦贮藏要求,每1kg物料含水率下降5%的能耗成本为0.09元。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在入风口增加导风栅格、干燥仓体4个角采用圆弧过渡处理、采用气流换向机构和交替换向通风干燥工艺等改进措施来改善该设备干燥均匀性。研究结果为该类型干燥机的小麦干燥工艺优化及设备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三七主根干燥特性及其功效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徽  杨薇  刘英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7):305-313
为了研究云南三七干燥过程对其功效指标(皂苷含量)的影响,该文通过自然晾晒、烘箱干燥以及热风对流干燥3种方法对新鲜云南三七主根以及主根切片进行干燥试验。通过不同干燥方法,得出相应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并建立三七主根不同温度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不同干燥条件下干燥成品的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s,PNS)含量,分析了干燥条件对皂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皂苷含量与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烘箱干燥较好地保留了三七的皂苷含量;Page’s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烘箱干燥主根的干燥规律,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3.073×10-10~1.291×10-9 m2/s之间;根据PNS含量回归方程,在达到安全含水率条件下,烘箱干燥法较优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分别为50~60℃、106~144 h;将主根与主根切片干燥成品的PNS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主根的PNS含量明显高于主根切片的PNS含量。综上所述,为更好地保留其功效成分(PNS),云南三七宜采用整个主根进行干燥加工,该研究结果对云南三七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薄层干燥的试验方法,研究干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时间和时期粗蛋白质的变化关系。确定干燥速度与干燥介质温度、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粗蛋白质损失率与干燥介质温度之间的变化方程,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草刈割后,必须在8 h内进行快速干燥;快速干燥的适宜温度为140~180℃。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的干燥工艺,以干后马铃薯全粉的感官品质和颗粒的变形为指标,对马铃薯全粉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风温、干燥方法对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保证马铃薯全粉品质的最佳风温为95 ℃;对撞流干燥所得的产品品质比气流干燥、烘箱干燥、滚筒干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粮食水分结合能与热风干燥动力解析法   总被引:18,自引:17,他引:1  
为揭示粮食中水分蒸发耗能特征,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方法,把水分迁移的现象看作是一定数量的能量迁移,建立水分结合能解析模型,给出了水分结合能随温度、含水率变化规律,清晰地呈现了粮食在高水分段水分蒸发受物料的限制作用很小,而在低水分段水分结合能随温度升高显著降低的特征,研究结果为解析粮食二段降速干燥过程、合理匹配干燥温度提供了依据和分析方法,为揭示干燥质驱动机理,制订科学的能效评价标准,合理的干燥装备系统设计补充了技术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厚层及均匀平铺载荷条件下稻谷和糙米的微波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如果干燥方法和工艺安排合理,微波干燥稻谷和糙米可达到较高的能量效率,甚至可达到高于传统干燥方法。在微波干燥过程中安排一定的间歇时间以发挥照射后期作用、间歇照射作用或缓苏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微波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效率。有2h间歇的干燥工艺的能量效率是没有间歇的干燥工艺的能量效率的5倍。载荷形式对微波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效率影响也较大。微波干燥中建议采用薄层载荷形式。  相似文献   

13.
大型剪切型混合罐的流场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大型混合罐内的液体流动特征,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利用ANSYS13.0软件,选用标准k-ε模型和多重参考系法,研究大型剪切型混合罐内的流体力学特性,获取大尺度混合罐内的压力、速度、湍流耗散率等参数及液体流动特征,并通过可视化试验验证了混合罐内流体的流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加,混合罐内的负压区扩大且压差增大,液体流速增大,使混合罐内的湍流作用增强,高剪切装置内及附近区域的能量耗散率非常高且集中,说明在这些区域内的混合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工业用混合罐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提高山核桃干果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和降低干燥能耗,以前期微波功率密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微波功率密度为试验因素,对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特性,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各因素合适范围。通过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三因素与失水速率、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以及干燥后物料蛋白质保存率、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三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前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6.5 k W/kg,转换点含水率为23.4%(干基),后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3.3 k W/kg。在此条件下,山核桃坚果失水速率为4.072%/min、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为3.467 k W·h/kg、蛋白质保存率为92.15%、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为91.63%、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35.28分。研究结果为山核桃坚果干燥加工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初乳冷冻干燥特性与节能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奶牛初乳进行了冷冻干燥试验,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建立了单位水分能耗和单位面积生产率与冻干室压力、初乳装填厚度、初乳浓度的数学模型。通过降维分析,给出压力、厚度、浓度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趋势。在较高生产率约束条件下,用复形调优法找出低能耗下较优的工艺参数,即冻干室压力54.54Pa,初乳装填厚度10.02mm,初乳浓度36.73%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进制小波变换及多维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基于多进制小波变换与多维纹理特征融合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在融合过程中,首先对高分辨率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多进制小波分解,再联合提取局部方差、局部梯度、局部能量和局部信息熵4维纹理特征,将高分辨率影像的高频分量分别与多光谱影像的高频分量以多维纹理特征进行多判据联合方法融合,形成新的高频分量,然后与多光谱影像的低频分量进行多进制小波逆变换,最后经 RGB合成为彩色影像。试验选取淮南矿区SPOT 10 m与TM 30 m空间分辨率影像,从目视判读(定性评价)、地物光谱曲线分析、定量评价指标三方面对融合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既保留了原影像的光谱信息,同时也改善了影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利用融合后的影像进行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品质和能耗的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为了提高杏鲍菇干制产品品质,降低干燥能耗,该文应用微波真空技术干燥杏鲍菇。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试验,考察分析微波强度(X1)、物料厚度(X2)、腔体绝对压力(X3)因素对品质指标色差(Y1)、复水比(Y2)、氨基酸含量(Y3)和单位能耗(Y4)的影响及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综合优化,确定干燥工艺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微波强度、物料厚度、腔体绝对压力对试验指标色差、复水比、氨基酸含量、单位能耗影响显著,物料厚度是影响色差的主要因素,物料厚度小于2 cm时,产品色泽较差;腔体绝对压力是影响复水比和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素,较小的腔体绝对压力有利于产品复水和减少氨基酸损失;微波强度是影响单位能耗的主要因素,高的微波强度,能耗较高,高的微波强度与较小的腔体绝对压力组合时,干燥能耗更高;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高品质低能耗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微波强度12.5 kW/kg、物料厚度2.4 cm、腔体绝对压力18 kPa,此条件下干燥的产品品质优良,色泽洁白,色差L为78,复水性好,复水比为1.58,氨基酸破坏少,其值为473.1 mg/100 g,单位能耗较低,为9.3 kJ/kg。  相似文献   

18.
应用Vodyanitsky提出的方法,根据元素组成数据,计算了施用猪粪对棕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HA、FA的形成都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与HA相比,FA的能态较低,分子结构有序度和热稳定性较高;FA在土壤中比HA更容易形成。施用猪粪后,HA、FA的能态降低,分子结构有序度和热稳定性也降低,形成的自发性减弱且放热量减少,这些与它们元素组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离心泵用作液力透平叶轮出口滑移系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通过理论的方法预测液力透平的性能,并针对国内外对液力透平滑移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的空白,借助于离心泵滑移系数计算公式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结合流体力学中的相关原理研究液力透平叶轮流道中流体的流动形式,推导叶轮出口的滑移系数计算公式以及在考虑叶轮进出口滑移时液力透平的基本能量方程,最后选取模型对滑移系数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并与已有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比转数的增加,液力透平叶轮出口的滑移量逐渐减小,且对于大部分低比转数液力透平叶轮进口的滑移量小于叶轮出口的滑移量,而对于中、高比转数的液力透平叶轮进口的滑移量大于叶轮出口的滑移量。叶轮出口滑移量随着叶轮进口直径和出口安放角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进口安放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叶轮出口直径和叶轮进口宽度对液力透平叶轮出口滑移系数的影响较小,在研究液力透平叶轮出口滑移时可不考虑二者对液力透平叶轮出口滑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采用理论的方法预测液力透平的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和提高电机系统能耗模型的计算精度与评估能力,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理论的集群电机系统能耗校正方法。采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LM)算法,对单台电机和集群电机系统的额定效率、额定可变损耗及不变损耗参数进行辨识,建立了电机能耗计算的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典型三机集群电机系统为算例,搭建真实物理试验平台,对集群电机系统进行全域负载率能耗计算。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能耗校正模型的计算误差远远小于能耗出厂模型(误差率不到1%),可以大幅降低集群电机系统的能耗计算误差,工程实用性较强,为电机用能系统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