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浙江省茶叶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八年來獲得了巨大成绩,茶叶产量飞跃增長,茶叶品質年年提高。195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比1949年增長250%,平均每年增产31.26%,巳超过战前正常年产量40%以上。若从平綠、湿綠、杭綠、遂綠、越紅、烘青等六个主要茶类的品質來看,1952年1—3級茶占总产量的35.5%,1957年提高到占总产量的67.5%。由于产量、品質的不断提高,全省外銷茶1957年也比1952年增長了37.89%。在茶園恢复与發展上不僅是数量大、速度快,而且新僻茶園多半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是目前我省71个产茶縣市中茶園管理最好單位面積产量最高的一个市。1957年,全市3686畝生产茶園,共产龍井茶5601担。(其中头茶2233担,二茶1434担,三茶543担,四茶1391担)平均每畝产干茶151.95斤;比1952年,每畝产量112.84斤,提高34.66%比全省平均每畝产量56斤高出171.34%。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杀虫刺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无公害生态茶园、有机茶园防治小绿叶蝉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武大绿洲YY800倍、7.5%鱼藤酮乳油800倍、0.2%苦皮藤乳油500倍、0.5%楝素乳油1000倍、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结果】参试药剂第1、3、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武大绿洲YY800倍73.3%、73.8%、80.8%,7.5%鱼藤酮乳油800倍49.8%、61.8%、55.6%,0.2%苦皮藤素乳油500倍68.铴、71.3%、73.5%.0.5%楝素乳油1000倍80.5%、82.0%、72.2%,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62.8%、67.3%、63.5%,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75.3%、76.2%、74.9%;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基本都在60%-80%之间。【结论】综合防效以0.5%楝素乳油、武大绿洲YY和0.6%苦参碱内脂水剂3个药剂较好。0.5%楝素乳油速效性较优。武大绿洲YY持效性较好。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秧施用壮秧剂具有简化育秧程序、培育矮壮秧、防治立枯病等功效 ,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的发展方向。为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制了一批新型壮秧 ,进行产业开发 ,以提高旱育稀植规范化水平 ,促进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并于 2 0 0 0年在全省 5个县 (市 )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试验在遵义市农科所、余庆县、罗甸县、瓮安县和岑巩县等 5个县 (市 )实施。1 2 试验设计1 2 1 试验壮秧剂参试壮秧剂为 12个 ,即秧圣 1号、秧圣 2号、秧圣 3号、秧圣 4号、秧圣 5号、秧圣 6号、秧圣 7号、秧圣…  相似文献   

5.
我国(日本)茶叶栽培上自古以“八十八夜”(5月2—3日)为新茶上市的节日,是为第1季茶收获。随后,有第2季茶和第3季茶的收获。茶叶的牧获次数因栽培环境和经营方针而有区别,一般以1年采收3次者为多。但在静冈县或鹿儿岛地方,有采摘4次者。反之,在山间或寒冷地区,有的仅采收2次;而采制上等绿茶“玉露”和“研茶”的棚下茶园则一年仅摘收1次。  相似文献   

6.
嵊县间山人民公社56年用分枝种(郎分株法)种茶树4千株,成活率达95%以上,58年茶苗高普遍达1尺5寸以上,茶蓬直徑亦在1.2至1.5尺,侧枝30至40条,生長十分茂盛,58年头,2、3茶已开始打头采扎,4亩茶园共产干茶60斤,59年可大量进行采扎,十叢种比茶籽种要提前三年采扎,同时采用此种方法是解决种苗不足的一个办法,这种繁殖的特点是:成活率高,方法簡單,种苗来源多,开采时間短,可选种,管理简便。  相似文献   

7.
1.培育壮苗:首先要选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晒干后备用。播种前先将圃地做成长20尺宽4尺的小畦,每亩施足15—20担人畜有机肥,另施30斤过磷酸钙作基肥,全层碎土后即可播种。时间在4月上、中旬,出苗后分两次间苗。第一次是在苗高一寸左右时进行,苗与苗间掌握在1.5寸左右,苗高1.5—2寸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掌握在3—4寸。每次间苗后都浇一次薄粪水以促进壮苗。  相似文献   

8.
長兴县李家巷乡第一高級社,全社217戶,有茶园222.49亩。自1955年办了高級社后,三年来,茶叶产量年年增加,品質提高,收入增加,1956年产茶17,375斤,比1955年15,498斤,增产12%。茶款收入11,150.3元,比1955年8,601.39元,增加25.63%;1957年产茶19,968.7斤,此1956年增产15.43%,茶款收入13,972.22元,比1956年增加32.81%。1958年在过去兩年茶叶連续增产的基础上,春茶又获得大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自从十九世紀初期,印度發現所謂野生大茶樹以后,茶樹原产地就引起許多爭論。英国学者勃婁土(R.Brucc)拜通(E.A.Broun)主張原产地为印度;科恩司徒(Cohen etuert)主張原产地有二:大叶种产在西藏高原之东南部,即中国之四川,云南及印度,邏邏諸地;小叶种在中国东部及东南部。中国学者刘轸,陈龙馨等也同意科恩司徒的說法。英国学者否定茶樹原产于中国,其唯一根据是我国西南无野生大茶樹,东南均为小叶种。为了批駁上  相似文献   

10.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生燕麦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Con,2n=4X=28)与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F_1代优势强,主穗和一、二次分蘖穗基本不结实,愈到以后分蘖结实率愈高,所结种子饱满和基本饱满,F_1的穗子不断节,颖壳包裹籽粒不太紧。F_1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2组染色体与野生燕麦3组染色体中的2组基本配对。杂种F_2分离出5株燕麦型植株,经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野生燕麦的特征谱带,又具有野生二粒小麦的特征谱带,大部分小麦型植株均具有野生燕麦谱带。  相似文献   

11.
五八年我队搞了1.14亩根插試驗,結果成活率达92%。我們选用了一块水澆地,中性土壤,疏松肥沃,蓄水性较好,进行二次耕耙,作成五寸高的畦,土壤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成团,丢下又能自然破碎为宜。插根是利用大田二龄茶苗移并时,剪下的过長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属于Gossypium属物种;该属目前包括49个物种,其中4个物种是栽培种,43个为野生二倍体,2个为野生4倍体。这4个栽培种中,G.hirsutum和G.barbadense为4倍体(2n=4x=52),通常称为新世界棉花;G.arboreum和G.herba—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稻米的品质,充分利用收割的头季水稻做饲料,提升水稻的价值,在贵州省兴义市采用优质稻宜香2115进行了在不同的栽插规格、不同的收割时期对再生产量和收割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收割期在2种密度组合种植中,以“4寸×7寸+T2收割期”组合下,水稻的收割饲料达到2.42kg/m^2和0.50kg/m^2的鲜重和干重,产量达到284.68kg/667m^2,与其他密度和收割期相比总产量高。因此,4寸×7寸的栽培规格下T2(分蘖高峰期)做饲料收割最适合兴义市优质稻再生和收割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于前染色体型和分散型;苎麻和23个野生近缘物种(其中15个类群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中,19个为二倍体(2n=28),而大叶苎麻组3个类群为三倍体(2n=42),1个为四倍体(2n=56),1个为五倍体(2n=70)。ITS序列和trnL-F序列分析表明,苎麻属可分成A(含A1和A2亚分支)、B(含B1和B2亚分支)和C 3个基本分支。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苎麻属的两条演化路线: (1)前染色体型进化路线A1→A2,即腋球苎麻组→苎麻组;(2)分散型进化路线B→C,即腋球苎麻组→帚序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  相似文献   

15.
绵阳地区部分野生黄鳝mtDNA D-loo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技术对12条绵阳市野生黄鳝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对所得9个个体606 bp的核甘酸片段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分析:9条野生黄鳝D-loop序列的四种核苷酸组成中,T和C的组成频率为固定值,而A和G的频率有一定的差异;A+T的平均组成频率(57%)显著高于C+G的频率(43%)。从9条D-loop序列中一共检测到了5个多态位点,占总核苷酸序列总数(606 bp)的0.8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13±0.00057。基于发现的5个多态位点将9条D-loop序列定义为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861±0.087。一共发现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除了一处(15987)为颠换(T→G)外,其余的八处突变位点全部为转换。九条野生黄鳝与标准序列黄鳝个体类聚为2个明显的类群,分子树拓卜分支的置信度百分数达到93%。9条野生黄鳝又可以类聚为2个亚类群,说明绵阳野生黄鳝种群具有一定程度遗传分化,由此推测中国野生黄鳝种群可能具有比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21,(7)
为探究不同倍性云南山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以3种不同倍性的山茶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表型性状及萌发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的居群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含水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763);不同倍性云南山茶发芽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r=-0.45),平均发芽时间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841);3种倍性间萌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海拔升高,低温层积处理的平均发芽时间逐渐变长,即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1,p0.001);激素处理后,200 mg·L~(-1) GA_3浸种24 h可使其二倍体种子发芽率达到70%且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并缩短发芽时间。四倍体发芽率远高于其他倍性,推测是由于海拔高度及杂交渗入等原因使得其萌发特性优于其他倍性。  相似文献   

17.
休宁县花桥社是盛产“屯綠”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今年茶叶也获得丯收,全社茶园有149亩,平均亩产干茶447斤,比1957年亩产260斤增長71.99%。不仅茶叶全面丯收,还放出一顆茶叶卫星”上了天。該社在第二生产队土名司馬墩地方培养的一亩二分四厘丯产茶园,到8月31日,共产干茶1,660斤15兩,其中春茶632斤占总产的38.1%,夏茶881斤14兩占总产的53.1%,秋茶147斤占总产的8.8%,平均亩产1,339斤半,比1957年同地亩产344斤4兩增長近三倍。目前仍在采制,計划采到十月“小阳春”,保証亩产2,000斤,爭取2,200斤。質量也很高,一、二級茶占89.11%。  相似文献   

18.
土沉香轻基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松树皮、锯末和炭化树皮等配制6种轻基质,以黄心土和森林表土混合基质为对照,开展土沉香育苗试验,揭示系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土沉香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土沉香幼苗生长的轻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各轻基质处理间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而且其土沉香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基质T2(沤制松树皮50%+沤制锯末25%+炭化树皮25%)和T5(沤制松树皮50%+沤制锯末40%+鸡粪10%)育苗效果最好,其苗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54倍和1.40倍,地径增粗1.15倍和1.07倍,总干重增加6.39倍和5.27倍.苗木生长与基质的容重、孔隙度、气水比、有机质和全N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建议生产上优先采用基质T2培育土沉香苗木,其次为基质T5.  相似文献   

19.
1.茶苗的始苗期,催芽的一般为4月中下旬,不催芽的推迟至5月中旬,催芽较不催芽的提早21—27天,冬播较春播提前3—8天;2.茶苗的齐苗期,不论冬播春播,催芽的六月分可以齐苗,不催芽的齐苗期要延迟至七月分,甚至推迟至八月初旬;3.催芽的茶苗生长强度较高,整齐度一致;不催芽的茶苗生长强度较低,生长表现参差不齐;4.催芽的茶苗出土后的死亡数仅5%,不催芽的达16%,不催芽的其出苗后死亡数较催芽的大于两倍;5.茶苗的成苗率,以催芽的成苗率高10—25%;冬播较春播成苗率高6—10%;6.在当前我省具体情况下,茶子播种以冬播为宜,各播既节省贮藏人工,保证茶子品质,又符合茶树的生物自然特性。  相似文献   

20.
皖南垦区有省属五场一公司,即十字铺、祠山岗、周王、九连山、敬亭山茶场和宣郎广茶叶公司,茶园集中分布在宣(州)、郎(溪)、广(德)、芜(湖)的低丘缓坡一带。茶园总面积44629亩,1988年,垦区年产干茶6194.6吨,全园平均单产138.8公斤,其中平均亩产干茶150公斤以上的高产茶园33698亩,占总面积的75.51%,单产水平已达到171.8公斤,是全国平均单产(41公斤)的4倍,是全国农垦系统(83.4公斤)平均单产的2倍。垦区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要夺取茶叶大面积高产优质,关键在于掌握茶叶高产优质规律,发挥茶树的高产优质特性,采取综合的栽培技术措施与为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