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薇甘菊是一种世界性的有害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迅速蔓延,对当地森林植被,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危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薇甘菊控制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防除及综合利用这种外来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云南薇甘菊危害核心区内薇甘菊发生危害的分布特征,2010年11月22日沿滇缅公路木康至畹町桥段路肩两侧200m进行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滇缅公路薇甘菊分布不连续,呈板块、点状分布;纬度越低,距中缅边境越近,薇甘菊发生、分布点频度越高;薇甘菊发生点盖度变化大,厚薄不均,发生面积大小不等;危害植物高度由被侵害植物高度决定;覆盖能力强,危害植物种类多,表现极强的入侵、侵害性;薇甘菊分布点多在农业耕作区的田边、地角以及稀疏林地、河流、溪水、水沟边和农户院落四旁;林木郁闭度大的林地薇甘菊危害相对较轻,完全郁闭的林中尚未发生薇甘菊危害。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薇甘菊的治理难度,概述了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方面综合防治薇甘菊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生态防除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在人工除草(包括全部薇甘菊)后搭配种植9个树种、1种灌木和1种草本,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长量、盖度。初步研究表明:(1)深圳试验地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东莞试验地米老排、樟树的冠幅增长最快,宜作为防除薇甘菊的造林树种;蟛蜞菊生长迅速,可在短期内有效抵御薇甘菊侵害;(2)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3)薇甘菊盖度、密度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能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4)据(2)、(3),其它植物总盖度以及包括其内的林木冠幅(或郁闭度)、草本层盖度,可作为评价一个植物群落抵御薇甘菊为害的能力或一种生态防除措施的效能的实用而方便的指标。种植当地适生乔灌草植物或促进野生植物生长,建立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可持续有效地抵御薇甘菊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初步调查海南岛各市县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现状,介绍了薇甘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薇甘菊在海南岛已有蔓延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初步调查海南岛各市县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现状,介绍了薇甘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薇甘菊在海南岛已有蔓延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薇甘菊发生区域的新造林地极易受到薇甘菊的侵袭、危害,为了寻找成本低廉、防效显著的薇甘菊控制技术,受森林郁闭度大于70%时薇甘菊难以生存且对周围其他植物不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启发,选择不同透光率的黑色塑料膜、三层遮阳网、二层遮阳网、一层遮阳网、黄色塑料膜、蓝色塑料膜,在薇甘菊发生较为严重的瑞丽市进行人工模拟郁闭、遮荫控制薇甘菊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塑料膜覆盖薇甘菊的透光率为0%,30d后能够迅速降低薇甘菊盖度至0%,降低薇甘菊生物量,致使薇甘菊花序数量为0个,影响其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薇甘菊迅速死亡;因此,黑色塑料膜是对薇甘菊速效郁闭、遮荫控制的最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使其具有超强的入侵能力和独特的危害能力,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将严重危害森林和植被,造成生态灾难.文章从难以防治和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2方面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治理薇甘菊的技术路线、步骤,从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控制几方面阐述具体治理措施.并提出整合各类营造林、森林培育项目,控制传播源,加强培训、宣传和群防群治等相关配套的保障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危害,综合已有的在薇甘菊的生态学防治,生物学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薇甘菊的各种防治策略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薇甘菊防治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如何大面积防治薇甘菊和彻底根除薇甘菊提出了综合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广东省薇甘菊发生现状,分析薇甘菊防控应采取的策略,综述防控工作机制、防控措施以及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Cicadellidae(种名待定)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3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10 m,大小为29.7 cm×19.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13.15±2.31(头),与红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1.46±0.50(头)和0.92±0.29(头),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介绍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传播与蔓延以及给德宏州林地带来的危害.阐述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人工铲除辅以化学防治3种薇甘菊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表明,对薇甘菊的防治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一地块必需重复防治3次以上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灭薇净的安全性及防治薇甘菊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灭薇净(18%2,4-D微乳剂)是一种新型无公害防治薇甘菊的专性除草剂,安全测试表明其对人体无害、在土壤中残留期非常短,高浓度对蔬菜等作物无害。该除草剂防治薇甘菊的效果95%以上,其越年控制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薇甘菊化学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针对薇甘菊在广州地区的危害现状,开展了甲磺隆、氯磺隆、使它隆及添加洗衣粉、Agrocer等助剂化学防治薇甘菊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助剂对上述3种农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使它隆混用茶枯粉、Agrocer、APSA-80,甲磺隆添加洗衣粉,氯磺隆混用APSA-80,增效作用明显。在测定不同用药部位对薇甘菊的防效试验中,发现使它隆喷于植株上、中部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对枣尺蠖幼虫死亡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薇甘菊挥发油处理7 d的半致死质量相对浓度C50为挥发油原提液的49%。3个浓度处理(1×、5×、10×)的半致死中时分别为51 h、91 h、115 h。结论: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