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园林与文学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造林学、园艺学、建筑学、美学、文学等.其中与文学的渊源更深,可以说自从有文学以来,园林就与文学有联系,尤其是中国的园林与文学.以前曾有人提出"园林文学"这个概念,但至今没见过这方面的文字.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关于园林与文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给有志于进行"园林文学"研究的人士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世俗文化,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它的美,这是基于其特有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基础,同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基础的分析,找出影响园林风格的根源,以及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表现,来强调它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肖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3-20625
解析了园林与文学的概念,从园林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出发,通过园林表现形式、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以及游人赏景角度分析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在表现形式方面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在造景手法方面突出了文学在借景、抑景、题景、点景中的应用;分析了游人赏景中的"观"、"品"、"悟"的文学,指出园林设计应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特色;强调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应突出不同的文学韵味;根据游客心理,体现园林景观的文学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室外展区的参展方案——浙江“之园”的构思和实践。探讨如何在一个狭长且为纵向的微尺度空间中,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形散神聚的园林空间。介绍了“之园”设计构思的指导思想、空间的建构与联系及浓郁的民族文化,论述了“小中见大”空间处理方法以及园林小品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赋予作品新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创造出有突破性设计构思的创作理念,还论述了“之园”有机的空间序列及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植物配置。图1参6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代开始,中国的茶道及茶文化随遣唐使慢慢地被带入日本,日本也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而日本的园林文化,与日本茶道及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联系最为紧密的即为日本的茶建筑及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日本园林能够为饮茶提供空间,而日本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又能为日本园林创造合适的意境和氛围。日本茶文化思想的“和、敬、清、寂”、自然、人文、佛教元素都能够运用在当代日本园林的发展中,使得日本园林文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园林艺术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对“自然”的概念加以诠释,重新反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能对中国传统园林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当前的园林建设会产生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传承源远流长,独成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有含蓄、通幽的意境。黄河风情线作为兰州市政府精心营造的大型开放园林,在建筑风格上就秉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二曲集》昭示着为官必须要有官道、官德;学校教育应“济世安民之务”,胡瑗“明体适用”思想应该继承;文学的“本”是道德;不同学术派别之间交流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融和关学的传播与发扬;附录也与正文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这对研究李颙哲学和教育思想、学术交流、创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江 《现代农业》2013,(11):92-93
一、历史溯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相似文献   

10.
禅宗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蕾  陈超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34-135,149
禅宗既是一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中国化佛学,又是一门探索宇宙身心、透彻人类心性的哲学。从禅宗的传入至鼎盛,其在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禅宗园林,虽源于中国,但成熟于日本。尤其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和“露地庭”深深浸润着禅宗思想。与此同时,相适应的植物景观以古朴、简约的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观。分析禅宗园林的植物景观,有助于人们在物质资源锐减的今天寻求新的园林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古都洛阳与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花木和果树,古都洛阳与桃有着极深的渊源。历史上,北魏“华林苑”和隋代“西苑”等皇家园林中有植桃的记载,西晋“金谷园”、唐朝“归仁园”等私家园林中有植桃的记载,洛阳白马寺等寺庙园林中也广植桃李,洛阳古代“八大景”和“八小景”也大多与桃有关,西晋时洛阳城郊的河阳县因广植桃树而号称“花县”。如今,洛阳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桃树,桃树也是洛阳的重要果树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存在的缺漏与不足:缺乏与行业的联系、软件教学与设计课程各自为政、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呆板、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机制等.基于此,提出了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园林设计专业课程横向联系,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等有效教改举措.  相似文献   

14.
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发展下的中国当代园林,正处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传承中国古代哲学中所倡导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走中西合璧的园林将是中国园林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浙旅 《新农村》2014,(8):46-46
绮园座落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一道,位列中国十大园林。它水磨绕梁,碧影重重,古藤盘云烟,是当之无愧的“浙江第一园林”。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学”的教学应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建构起宏观的“文学史”的概念,同时应加强文学的横向比较与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朗读教学、通过讨论来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在讲授时要层层剥离、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文学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张国庆 《油气储运》2006,(12):19-19
“金叶珊瑚朴”最早是由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赵梁军教授发现的。2002年,“‘金叶珊瑚朴’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园林应用”课题被列入浙江宁波市科技计划资助研究项目,由宁波市林业局、中国农业大学和宁波滕头园林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目前,“金叶珊瑚朴”研究课题组已研发出嫁接、扦插、组培快繁相结合的繁殖技术体系与大规格苗木的快速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等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对深圳前湾片区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台风中园林树木的折损情况及其抗风能力,选择了13条代表性道路和5个公园的园林树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园林树木进行风害折损情况和抗风性形态学特征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抗风Ⅰ、Ⅱ、Ⅲ级的园林树木分别有15种、15种和7种;(2)树木抗风性形态学指标的评价结果与田间风害情况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预测园林树木抗风性;(3)园林树木风害受损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不同树种抗风能力不同和树木叶幕层与根系部分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降低园林树木风害损失的对策,旨在为深圳滨海地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边植物配植的艺术构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景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水体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