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和热击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燕月  梁海曼 《作物学报》1996,22(2):220-222
用微波和/或热击处理水稻种子,在相同升温(45℃)下,热击极显著促进种子萌发时的根活力,微波+热击则视微波处理时的功率大小而极显著促进根活力或芽活力。方差分析表明微波处理可以极显著促进芽活力,热击处理则可以极显著促进根活力。因此,尽管微波的显著生物学效应之一是升温,微波处理和热击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青海资源植物黄花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卫东  马欣 《种子》2008,27(3):49-51
研究春化处理、药剂处理、不同温度处理对黄花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条件春化处理14d后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发芽率最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0℃;使用50mg/L浓度IAA处理试验材料后,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不同采集地种子发芽率随采集地海拔上升、年均温下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和聚乙二醇对鸡冠花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胡小京  张璇 《种子》2006,25(7):32-35
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聚乙二醇(PEG)对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均有提高。结果表明:在0~400mg/L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GA,处理和PEG处理对发芽势都有促进作用,100mg/LGA,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50mg/LPEG能极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不同浓度的GA3和PEG处理对鸡冠花种子的简化活力指数都略有提高,但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效果最佳的是50mg/LPEG处理。适当的GA3和PEG浸种可以促进种子内部的物质分解加快,使呼吸速率得到提高,浓度为100mg/LGA3处理的呼吸速率与ck迭极显著差异,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的PEG处理与ck相比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以50mg/L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浓度胺鲜酯(DA-6)浸种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陇藜1号藜麦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mg/L、10mg/L、15mg/L、20mg/L、25mg/L等5个浓度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浸种2h,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苗茎长、根长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A-6浸种均能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浓度的增大呈抛物线变化,除5mg/L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浓度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尤其以15mg/L和10mg/L浓度为最优;不同浓度DA-6对藜麦种苗茎和根的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对种苗茎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明显能促进种苗根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种苗鲜重则随浓度的增大先增后减,10mg/L和15mg/L浓度处理种苗鲜重较大,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初步确定10~15mg/L为最适宜的DA-6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5)
对采收的紫果型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种子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平均发芽率结果为23℃18℃28℃13℃,23℃的发芽率为72.67%。不同层积时间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 d45 d75 d30 d0,层积60 d的平均发芽率为79.67%。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0 mg·L~(-1)900 mg·L~(-1)300 mg·L~(-1)0,600 mg·L~(-1)的发芽率最高,为14%。紫果型黑蕊猕猴桃种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3℃,低温层积60 d,6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  相似文献   

6.
外源DNA导入对小麦转基因D1代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粉管通道介导玉米、稗草总DNA导入4个冬小麦品种(系)9411,955159,96266,鲁麦21中,研究外源DNA导入对转基因D1代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受体的转基因D1代T1(导入玉米DNA)、T2(导入稗草DNA)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ck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而T1和T2间无显著差异;以冬小麦9411和鲁麦21为受体的T1株高和ck相比差异极显著,而T2株高与ck间差异不显著;96266为受体的T1处理的第1节间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9411 T1和T2处理稳长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引发对盐胁迫敖汉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9,(6)
褪黑素(MT)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调节生长发育和缓解非生物胁迫的作用。试验采用MT溶液(50,100 μmmol·L~(-1))对敖汉苜蓿种子引发6 h和12 h后,进行盐溶液胁迫处理,筛选MT缓解盐胁迫的适宜引发时间和浓度,研究种子发芽能力和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利用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配制0,25,50,100,150 mmol·L~(-1)混合盐溶液(记为ck、25 S、50 S、100 S、150 S),NaHCO_3、Na_2CO_3混合配制0,25,50,100,150 mmol·L~(-1)碱性盐溶液(记为ck、25 J、50 J、100 J、150 J)。结果表明,低浓度盐溶液(处理25 S)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种子发芽率,当盐胁迫浓度超过1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降至最低,且碱性盐(pH11.0)显著(p0.05)抑制种子的发芽。在不同浓度MT引发6 h和12 h时,处理25 S种子发芽率最高,50 J最低。100 μmmol·L~(-1) MT引发12 h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25 S、50 S、50 J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MGT)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在100 μmmol·L~(-1)MT引发12 h时可以显著(p0.05)缩短处理50 S和50 J种子的MGT。种苗长度和鲜重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处理50 J时降到最低,且MT引发12 h时后各处理种苗长度均显著(p0.05)增加,但种苗鲜重均无显著(p0.05)差异。确定100 μmmol·L~(-1)MT引发12 h时,可以有效缓解50 mmol·L~(-1)混合盐溶液和高pH盐溶液(pH11.0)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8.
岑爱华  耿红 《种子》2013,32(2):42-44
对韭葱种子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2,4-D溶液浸种处理,结果表明:0.5~10 mg/L对种子发芽有一定促进作用,100 mg/L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0.5~1 mg/L对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1 mg/L其活力指数、根长、株重均达最大值,10 mg/L以上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极显著抑制作用;以1 mg/L处理12 h对韭葱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覃德斌  黄永业 《种子》1998,(5):61-61
近年来,国内种子种苗事件时有发生,给经营者、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安和关注,因此如何防止对种子种苗事件的发生,是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对种子种苗事件的危害性及其成因作一些粗浅的邹议。1种子种苗事件的主要类型1.1假劣种子种苗表现为严重违反种子种苗的真实性、串改品种名称。1.2劣质种子主要表现为以次充好、掺杂等。种子主要质量指标包括纯度、净度、水份、发芽率、成活率、健康程度等,我国采用最低质量标准,不同质量级别有不同的数量要求,但都不能突破某一极限。l·3生态区域劣种由种…  相似文献   

10.
扁穗牛鞭草浸出液对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扁穗牛鞭草根1.5 g、茎1.5 g、叶1.5 g、根1 g及根0.5g的浸出液为处理液1~5,分别对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畸化苗率、幼苗和根系生长情况,对不同处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说明:扁穗牛鞭草根、茎、叶浸出液对供试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使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器官的浸出液作用不同,同一器官不同浓度的作用不同,同一器官同一浓度对不同豆科牧草种子的作用也不同.扁穗牛鞭草对豆科牧草种苗的生长、发育有化感作用,但不同处理表现出促进与抑制两种作用,同一处理在不同豆科上的作用也不一致;多重比较说明,不同处理之间对紫云英和紫花苜蓿株高、根系长、根总长的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对侧根数作用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种子引发处理对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时新疆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10号”种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调查了各处理种子发芽速度、发芽整齐度、发芽试验及种苗萌发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水合时间和水量的处理中,6h的水合时间处理获得了最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好的发芽整齐度和较快的发芽速度,是较为理想的水合处理方法。棉花种子的引发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种子活力、加速种苗萌发、提高种子发芽整齐度和发芽率。其中大分子PEG盐渗处理(OP)在加快种子发芽和种苗萌发的速度上显著优于未处理种子,略优于6h水合处理;而水合处理(HP)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最大发芽率方面显著优于OP和未处理种子。但HP和OP处理后种子的畸形苗和染病种苗率显著上升,这与前人的报道结果相一致。有关棉花种子引发处理与种带病原菌的发生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因催芽方法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大田育苗可不催芽直接播种;(3)催芽方法对沙枣幼苗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水浸2d或7d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催芽方法对沙冬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因催芽方法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大田育苗可不催芽直接播种;(3)催芽方法对沙枣幼苗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水浸2 d或7 d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种子发芽对温度和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GA3、IBA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进行外源激素浸种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6.0%~86.0%、14.0%~29.3%、7.9~11.7 d和3.3~5.6粒/d,处理组合间此4项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19.6℃提高种子发芽率.温度和GA3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影响,0.10 g/L的GA3溶液浸种促进种子发芽.GA3、IBA和温度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标影响较为复杂,特定条件下对发芽指标的交互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0,(7)
以广西玉林市林科所5个家系火力楠种子为材料,对种子性状变异进行研究,使用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 1)火力楠家系间种子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厚变异系数最大达18.90%,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51%,42号家系种子长、宽、厚和千粒重最大,24号最小; 2)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100 mg·L~(-1)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火力楠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最高,42号种子发芽率高达88.3%;1 200 mg·L~(-1)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最低,24号种子发芽率仅为4.7%; 3)统计赤霉素处理后的火力楠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幼苗生物量发现,经100 mg·L~(-1)赤霉素处理的火力楠种子幼苗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长岭岗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不同家系种子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落叶松28个家系种子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日本落叶松种子的千粒重、优良度、空粒率、涩粒率、生活力、发芽率及发芽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种子不同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用K-Means聚类方法将不同家系种子品质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陕西关中3种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法,对不同类型小麦种子活力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对老化处理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条件下的活力测定相比,人工加速老化法更能反映不同类型小麦种子间活力的遗传差异。杂交种西杂1号和农家种蚂蚱麦老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脱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等的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常规育成品种小偃22,且西杂1号老化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增长幅度显著小于小偃22。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法对蔷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9种不同处理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紫薇种子60Co-γ辐射效应与半致死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紫薇干种子,结果表明,辐射处理极显著抑制了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延迟了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时间;在100-500Gy剂量范围内,对发芽率影响不大,仅500Gy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受到极显著影响;辐射还降低了幼苗的株高、成活率,抑制了幼苗真叶的展露。通过成活率拟合方程,得出紫薇种子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184.94Gy。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诱变剂和赤霉素处理狭叶薰衣草种子,研究其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浓度为1.0%的EMS浸种8 h,对狭叶薰衣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而2%的EMS浸种对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对狭叶薰衣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均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同时,恒温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浸种,种子萌发更快,且发芽率较室温高;GA3处理能显著提高狭叶薰衣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GA3浓度为200 mol/L,处理8 h时,狭叶薰衣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是对照的3.43倍和5.86倍,并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