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我国人均直接消费的粮食从1986年的207kg降到2010年的148kg,降幅为28.5%,但间接消费的粮食却大幅增长,如饲料用粮.这说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科学估算,中长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约为2亿t“食物当量”,而家畜饲料需求则为5亿吨“食物当量”.为保障13亿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中国工程院任继周、李文华、张子仪等九位院士近日联名倡议我国 “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近30年来我国人均直接消费的粮食从1986年的207kg降到2010年的148kg,降幅为28.5%,但间接消费的粮食却大幅增长,如饲料用粮。这说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科学估算,中长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约为2亿t"食物当量",而家畜饲料需求则为5亿吨"食物当量"。为保障13亿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中国工程院任继周、李文华、张子仪等九位院士近日联名倡议我国"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口粮消费稳中有减,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对稻谷和小麦的需求稳中略降,对玉米、大豆和杂粮的需求呈现规模和比重双增的态势。未来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不断减少,饲料粮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工业用粮的需求仍将迅速扩张。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53092万t和56500万t。  相似文献   

4.
众多专家在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上建议,我国畜牧业用饲应以草代粮。  我国传统的“人畜共粮”模式,使粮食和饲料这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专家一致认为,畜牧业用饲大量占用粮食的局面,是当前我国仍不能对口粮供应持乐观态度的重要原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直接消费的口粮以年均1—2公斤的速度减少,并且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减少下来的口粮数,原本足可以供应今后新增人口的口粮,但是,由于饲料用粮消耗了30%左右的粮食总产量,使得政府仍为“粮食安全”问题担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黄青何还指出,谷物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量统计方法预测表明: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大陆地区)可控制在12.5205-12.7285亿,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以7.6%-9.2%为宜。口粮消费总量趋于稳定,动物性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说明食物结构正向营养化、科学化方向转化。估计到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4863.9-5096.7亿公斤,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数量统计方法预测表明: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大陆地区)可控制在12.5205~12.7285亿,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以7.6%~9.2%为宜。口粮消费总量趋于稳定,动物性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说明食物结构正向营养化、科学化方向转化。估计到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4863.9~5096.7亿公斤,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7.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立足于居民整体食物消费趋势的判断与分析,分别测算了薯类杂粮对谷物、动物产品对口粮、饲草料对饲料粮的替代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粮食需求做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薯类杂粮口粮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与2014年相比,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需求量将分别减少539万t、108万t;增加饲草料在草食动物的饲喂比重既能明显改善其饲料营养结构,还可节约使用籽粒玉米1 100万t、豆粕770万t;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进口大豆、适量玉米及杂粮,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可以调减为6.04亿t,调整出567万hm2播种面积用于发展青贮玉米、牧草或休耕。上述结果可为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跟踪粮食消费需求变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单元,将粮食消费量划分为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粮和损耗5个组成部分,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粮食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以及全国城乡、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级行政区的口粮与饲料粮消费总量及结构变化。最后,从人均口粮与饲料粮消费、人口和城镇化率、工业用粮等与粮食消费需求密切相关的因素出发,展望了未来全国四大区域及重点省份的粮食需求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趋势,结合我国人均年消费农产品需求的基本标准,以2001年农产品生产量为基准,同时考虑退耕还林还草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西北地区2006年农产品需求状况。结果表明,口粮缺口21.4万t,饲料粮食缺口427.4万t,油菜籽缺口194.9万t,甜菜缺口358.3万t,水产品152.6万t几乎是全部短缺;水果、蔬菜和棉花分别剩余558.5,503.3和117.8万t。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效显著,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13657亿斤.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结构上,稻谷和小麦两个主粮品种产量总体稳定、平衡有余,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缺口较大,需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1.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很快,80年代初我省粮食产量约为100亿公斤,到目前粮食总产已达150亿公斤,是粮食自给有余的省份。但从全国来看,按人均400公斤计算,到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以1986年为准,尚缺少1100亿公斤。要抓粮食生产,提高产量,就全国情况看,仍以提高单产为主要奋斗目标。我省如何使粮食产  相似文献   

13.
邹志荣 《农友》2001,(10):9-10
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菜田面积,还是蔬菜产值,在农业生产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已达到2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总产量达3.6亿吨。在我国农业种植业中,蔬菜产值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从人均占有量上,已增长到年消费量330公斤,超过世界人均消费量。特别是近几年设施蔬菜发展较快,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预计2010年将达到2500万亩,已成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4.
粮食需求分析对有效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十分必要,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分析了河北省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需求量变化情况及其占需求总量的比例变化,以及河北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河北省口粮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但略有下降态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逐渐成为粮食消费主体,种子用粮占比较小且基本保持不变;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北省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保障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必须控制其粮食过度消费和不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业的发展对粮食有很大的依赖性,全世界每年粮食总产量的40%用于牲畜饲料。而我国人均粮食年产量只有342公斤(1987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365公斤)。随着耕地锐减、人口剧增,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拿出更多的粮食去发展畜牧业,以粮食为主的饲料将长期处于短决状态。发展以草食为主的牛、羊养殖业又受到牧草资源的限制,每年我国草原生产的牧草数量不超过1000万吨。但是,我国的秸秆资原丰富,全国每年有5亿吨。如何利用我国  相似文献   

16.
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小麦获得大丰收,比上年增产近20亿公斤;秋季虽因灾减产,粮食总产预计400亿公斤左右,比预想的情况好。目前,山东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是425亿公斤左右,在没有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到2000年山东的粮食生产要上到450亿公斤台阶。因此,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用3年时间,使粮食达到45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到本世纪末,山东人口将近达到9000万左右,解决吃饭问题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全省统算,人均占有500公斤粮食不算宽裕。全省粮食总产从300亿公斤到425亿公斤,用了10年时间;从425亿公斤再跨上45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决定粮食需求量大小的有关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变动趋势。在全市人口、收入、食物结构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十余年间的居民口粮、饲料粮、种籽用粮、工商服务行业用粮、储备粮等进行了详细的推算,预测出重庆市在1990年、1995年、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分别为72.5088—73.1929亿公斤、75.6509—77.8074亿公斤、77.0231—79.1857亿公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餐桌食品中肉、蛋、奶需求比例日益提高,传统淀粉类食物的比例下降,供求关系中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转换为质量。从1986年人均口粮207.1kg到2010年的148.0kg,降幅为28.5%。而畜产品上升粮食下降的幅度如此对应,这就意味着伴随粮食消耗的下降而饲料需求相应增加。在未来的15a内肉、蛋、奶的比例将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而畜牧业的发展又受饲料、饲草供应的制约。我国有11亿人口,耕地面积只有15亿亩,人均只1亩多。粮食总产量近几年总在400亿公斤徘徊,人均不足00公斤。加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近几年粮食总产量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我国粮食并不富裕,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如不开发新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发展粳稻生产 不断优化稻米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4亿亩左右、总产2亿t左右。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消费国,全国60%以上的人口主食稻米。每年消费稻谷约1.9亿t,占粮食消费总量的35%.稻谷作为口粮消费占稻谷总消费的86%、占口粮总消费的65%。所以,稻米是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和发展了我国的粮食生产;积极促进粳稻发展、不断优化稻米结构,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结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作用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