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鼻疽杆菌M27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株超声波粉碎后的可溶性抗原作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2D_4与所有实验菌株都有反应,在M27、H4、H103、H146、H152中都有1条分子量为107000的抗原蛋白带,为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共同抗原带;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3A_1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分子量为28000的类鼻疽杆菌特异抗原带起反应,不与鼻疽杆菌的抗原带反应.尽管SDS—PAGE中显示M27与H4有多条分子量相同条带,但缺少3A_1对应的特异蛋白带.  相似文献   

2.
马鼻疽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病畜的主要特征是在鼻腔、肺、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结节和溃疡.病原为鼻疽杆菌.临床上可分为肺鼻疽、鼻鼻疽和皮鼻疽三型.为了解马鼻疽在金平县的疫情动态,给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对金平县勐桥乡和老勐乡进行马鼻疽监测.  相似文献   

3.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流行与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本文较祥细地介绍马鼻疽在信阳地区的发生,防制乃至消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骡、驴多发的传染病,常通过马的慢性经过,驴、骡多呈急性经过。人也可能感染。病的特征实在鼻腔和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和其它实质性器官内发生鼻疽结节。多年来,我市在各级党政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为了搞好马鼻疽的防制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我市防制马鼻疽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坚持"检、隔、消、处"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经过  相似文献   

5.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所引起的马属动物一种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是在马属动物的鼻腔和皮肤上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灶和瘢痕,鼻疽性结节还可见于脾脏、淋巴结以及其它实质性脏器内。通常马呈慢性发病,骡、驴多呈急性发病。在我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马属动物的存栏量和流动性增大,马鼻疽的流行也呈逐渐扩大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6.
用于本试验的酵母样菌共12株。实验证明,这些菌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在免疫学上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关系。为了便于感染这些菌的病例的鉴别诊断,根据形态特征、培养和生化特性以及血清反应等对这些酵母样菌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已于1998年8月通过农业部对本病的消灭验收,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证书.现就马鼻疽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可以感染人、驴、骡、多取急性经过,马常呈慢性经过。主要特征是鼻腔、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和溃疡。  相似文献   

9.
绥化地区马鼻疽病防制体会李长和(绥化地区兽医卫生防疫站·152052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单蹄兽(马、骡、驴)以慢性经过为主的传染病。鼻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疫病,在国内外分布极广,曾造成巨大的损失。绥化地区是农业地区,马匹是主要耕畜和役畜,饲养马匹较多...  相似文献   

10.
类鼻疽快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验感染类鼻疽杆菌的豚鼠,以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证实,类鼻疽杆菌外毒素抗体于感染后4d即可测得,16~32d达高峰;而类鼻疽杆菌脂多糖抗体出现较慢,但维持时间长。用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对7例细菌分离阳性患者进行测试,以血清滴度≥1∶80为临界值,其敏感性达100%;对708名健康者测试,其特异性达99%。在疫区,从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类鼻疽患者,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1马鼻疽的介绍及其危害1.1病原学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所引起,该菌归属于伯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氏菌属  相似文献   

12.
补体损伤类鼻疽杆菌外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获得的类鼻疽杆菌在抗血清和补体的作用下,进行了青霉素药敏试验和L型菌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虽然具有抵抗补体杀灭的特性,但补体激活所形成的膜攻击物可损伤类鼻疽杆菌的外膜,从而增强了其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从这一意义上讲,补体在抗类鼻疽杆菌感染的机制中已完成了杀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的可行性,在东莞市4个马场采集马血清,应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这些马匹进行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为间接ELISA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均成立,采集51份马血清马鼻疽抗体均为阴性,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可行,东莞市的马匹未发现有马鼻疽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鼻疽菌和类鼻疽菌抗原成分交叉严重,又缺少鼻疽的快速免疫学特异性诊断方法,限制了对鼻疽的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免疫学方法能将两菌分开。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制备了抗鼻疽菌和类鼻疽菌的多株单克隆  相似文献   

15.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发生,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的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文就马鼻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马鼻疽的新的诊断方法很少有人研究,在马鼻疽检疫工作中,除仍采用鼻疽菌素点眼和补体结合反应之外,尚未应用新的诊断方法。张宝发等曾用冻融和振荡的方法,制备鼻疽菌抗原,对鼻疽菌素点眼单阳性马的血清进行对流电泳后,再放置16小时判定结果。然而未进行特异性和检出率试验,也未论述其作为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马鼻疽病为一世界性动物传染病 ,至今仍在亚洲、非洲及南美国家中流行 ,截止目前 ,消灭该病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独联体等国家。1 临床分类和病理变化1 .1 临床分类 临床上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将马鼻疽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病灶发生部位、临床症状 ,又将急性马鼻疽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后二者为马开放性马鼻疽。见表 1。表 1 忻州、晋城、吕梁、长治 173匹鼻疽病马临床分类类别病马数忻州晋城吕梁长治匹 %匹 %匹 %匹 %按临床经过分急性型 816 .0 3 17.0 3 15 .0 14 15 .8慢性型 42 84.0 15 83…  相似文献   

18.
应用7个抗鼻疽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17株鼻疽菌与29株类鼻疽菌的表面抗原作了初步分析。结果:(1) 鼻疽菌表面抗原的表达比较急定,大多数菌株趋于一种类型;(2)类鼻疽菌的表达变异性较大,用McAb 2A_5和1A_3可将其分成三个群,用McAb 1A_(10)和4D_4又能将其中的一群和二群再各分成二个亚群(1a、1b和2a、2b),(3)只有1a亚群与鼻疽菌表面抗原的表达类型交叉(占13.85%),因而使类鼻疽菌与鼻疽菌的鉴别率可达到86.15%。  相似文献   

19.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 ,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最早的史料记载为清雍正十二年 ,黑河发生过马鼻疽。多年来 ,本病给我省养马业及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从 1949年到 1997年的不完全统计 ,47年间本病在我省的经济损失达 2 4.6 5亿元。下面是我们在防治马鼻疽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肤浅认识。1 马鼻疽的感染源及其感染特点1.1 马鼻疽主要传染源病马、带菌马是主要传染源。马属动物最易感。马呈慢性经过 ,骡、驴呈急性经过。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感染。从发病率上看骡、驴最高 ,马次之。 1…  相似文献   

20.
以临床检查与鼻疽菌素点眼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的流行、防制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已得到有效控制。1964年~1990年全州共检疫马186673匹(次),检出并扑杀阳性马677匹。2002年~2005年共监测2068匹(次),未检出马鼻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