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紧张,青铜峡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问题,实施了高产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结果表明,应用节水控制技术水,可节水46.6%,节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蓄压节水点灌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建设中水资源极为短缺的现实,行唐县结合枣粮间作治理模式,对蓄压节水点灌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适应性强、高效节水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在生态建设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调控农业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于此,从膜上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微喷灌技术等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秸秆还田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通过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灌溉方式,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上,秸秆还田下节水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中前期分蘖数,降低成熟期水稻植株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分蘖成穗率逐渐降低;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中前期,适当减少水分供给有利于水稻叶片和茎鞘干物质的积累,叶片干物质输出率与转换率以控灌I处理最大,分别达到14.19%和4.15%,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间以歇灌溉处理最大,分别达28.69%和17.39%;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上,水稻产量依次为间歇灌溉淹水灌溉控灌I控灌II;在水分利用效率上,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以控灌II最大,为3.55 kg·m-3,自然降水水分利用率以间歇灌溉最大,为1.10 kg·m-3,总水分利用率以控灌I最大,为0.75 kg·m-3。综上,在秸秆还田和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间歇灌溉和控灌I处理最佳。本研究为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下水分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状况及水稻施硅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茅国芳  汪传炳 《土壤》2002,34(6):270-274
本文应用控制灌溉理论研究了控制灌溉及淋洗条件下稻田土壤的盐分动态,分析了控灌 淋洗水的节水增产及抑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控制灌溉的节水抑盐效果明显。应用控制灌溉技术进行该区灌溉将明显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大勇 《南方农业》2022,(6):228-230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增,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然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水资源较为匮乏,为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阐述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类型,分析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蒸渗仪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的影响,阐明了土壤呼吸速率对节水灌溉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同时,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处理间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小的生育阶段,节水灌溉和常规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处理间水分差异较大的生育阶段,控灌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幅度较大,且速率和变化幅度均要大于常灌稻田土壤。控灌稻田全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值为常灌稻田的1.47倍。控灌稻田土壤一般在复水和脱水的临界点上会出现土壤呼吸速率峰值。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受土温和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稻田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温有较好的指数相关性,控灌稻田土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含水率在35%~55%之间时,土壤体积含水率43%为控灌稻田土壤呼吸的一个临界值,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低于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当土壤体积含水率超过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P0.05)。研究结果为更加全面地评价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小流域雨水集流与节水灌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型量水堰和雨量计观测太行山小流域径流量、降雨量及可利用雨水资源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区实施小流域雨水集流投资少,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为山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太行山区雨水资源分配主要集中于5-10月份,200年日降雨量>20mm的总降雨量达399mm,在研究的小流域年内可集流水量24.9万m^3,加之小流域与下游高差达30-100m,为发展自压微灌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山区水资源缺乏,应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微灌、地膜穴灌、灌关键水、有限灌溉以及节水地面自流灌溉技术,并分析了在太行山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总结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水库现有调度模式,实施生态调度;发展集雨节灌日光温室,开辟灌溉新水源;推广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培育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节水灌溉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学术界认为,节水就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灌溉就是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最大的利润。如何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做到“真正节水”,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减少无效蒸发散。(2)减少流入海洋或其它地区不能再利用的水量。(3)减少流入地下并且不能再利用的水量。为实现“真正节水”,美国采用先进的灌区管理模式,兴建“水银行”(地下水田灌工程),实行废水再利用,并成立农业灌溉技术咨询公司,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灌溉制度,指导农民科学灌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需积极推广应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对此,重点分析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这种万物生长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越来越紧缺,而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因此发展、推广、应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的应用效益,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涌泉根灌是一种可以直接将水肥输送到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的地下微灌技术,由于克服了其他微灌技术灌水器易堵塞、毛管易老化、对果林树灌水效率低等缺点,是一种节水、省工且水肥利用效率高的灌溉技术,在中国果树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从涌泉根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特色出发,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灌溉方式、布置形式、水力性能以及投入成本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涌泉根灌与传统微灌相比表现出的优势,探讨了该技术在田间水分利用、土壤水氮运移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在总结对比前期研究取得进展基础上,提出了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田间试验单一、研究周期不连续、施肥条件下相关研究不足以及灌水器性能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涌泉根灌灌水技术在灌水器性能改进、典型果树灌溉制度优化、土壤水氮运移与利用以及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于进一步完善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口基数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及机械化发展趋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降低水资源消耗,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蓄水-控灌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该文提出了水稻"蓄水-控灌"的灌排新模式,即在保持较低灌水下限的同时,提高雨后蓄水深度,以充分利用水稻的抗旱、耐淹特性,提高降雨利用效率.以杂交水稻"K优818"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耗水量、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利用效率以及对水稻农艺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并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蓄水-控灌耗水量较淹水灌溉减少15.0%,而较控制灌溉增加20.4%;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技术相比,蓄水-控灌水稻本田期内灌溉定额分别减少了20.8%、46.9%,排水定额减少了83.9%、87.2%;降雨利用效率增加36.84%、48.02%.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均高于淹水灌溉,叶面积指数低于淹水灌溉,经济产量高于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上述结果表明水稻蓄水-控灌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渭北旱塬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作物资源等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模式即高标准旱作节水基本农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设备新建与补充模式、高效集雨节灌示范工程建设模式、抗旱节水特色品种和良种繁育引种基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模式,并对各模式进行了综合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雨水资源是宁夏南部山区唯一的水资源。在彭阳县姬阳洼小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建设水平梯田、改造坡耕地,就地拦蓄降雨径流;建设集雨工程,拦蓄利用庭院、道路、荒坡产生的降雨径流,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推广作物关键期补灌技术,结合微集雨技术,发展高效种植业、庭院经济、养殖业;推广利用库、池、窖水资源联合调度技术,利用水保骨干工程拦蓄的水资源,发展补充灌溉农业。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与利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境内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水资源518.2 m^3,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为1 138.5 m^3/hm^2,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8%和4.2%,属资源性缺水地区,且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差异很大,开发成本高。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推动彭阳县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彭阳县节水农业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实施工程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推广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农业推广示范体系等5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农田可持续利用价值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价值核算方法。通过对节水农业冬小麦实验及稻田不同生产方式的案例应用与分析,对不同生产方式及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定量化比较研究,表明节水农业技术及生态农业型种植模式的水资源利用不但效率最高,经济上合算;也有益于它的可持续利用,证明该方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灌溉中往往存在灌溉模式不科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业灌溉的效率,并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灌溉行业的稳定发展。为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打造节水型与高效型的农业灌溉模式,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并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分析了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因素,介绍了常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