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根蔗是指上造甘蔗收获以后,留在蔗地上蔗蔸(头、桩)的蔗芽萌发培育成新的一造(季)甘蔗,又称老根蔗、老蔸蔗。甘蔗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目前,龙州县种植面积35300hm^2左右,其中宿根蔗面积占总面积50%左右。因此搞好宿根蔗的栽培管理,对促进甘蔗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龙州县农技部门通过指导农民在宿根蔗地覆盖地膜提高了宿根蔗的出苗率、减轻霜冻为害,使得每667m^2产值在原有基础上多增0.8~1t,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蔗单产十年徘徊的原因分析李绪文(广西武鸣华侨农场,广西530105)武鸣华桥农场是有300多年种蔗历史的老蔗区,1965年建成武鸣县第一家日榨500吨的机糖厂,蔗区覆盖全县。农场当时也和农村一样,贯彻“以糖为纲”的方针,甘蔗处于副业地位,面积小,单...  相似文献   

3.
宿根蔗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云南农业》2003,(12):6-7
甘蔗是思茅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全区每年种植约2.4×103hm2 ,其中宿根蔗约占总面积的60 % ,宿根蔗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甘蔗的总产量高低。思茅地区虽然具有高温多湿、雨热同季 ,适于甘蔗生长的优势 ,但降雨分布不均导致冬春干旱严重 ,严重制约宿根蔗的萌发、出苗、成茎 ,使  相似文献   

4.
我场蔗糖业发展的回顾、问题与对策梁庆普(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武鸣530105)1引言我场糖厂于1965年兴建,农场种植甘蔗和加工机制糖已有32年历史。改革开放前农场的蔗糖业发展很慢,改革开放以来,农场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在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蔗糖业...  相似文献   

5.
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艳 《云南农业》2014,(10):30-31
宿根甘蔗栽培是盈江蔗区甘蔗的主要生产方式,栽培面积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50%~60%,单产不高不稳,阻碍了盈江糖业发展。通过分析宿根甘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大即砍即管宿根甘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对高熟高糖宿根性强的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大优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从而促进宿根甘蔗单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7.
地处上思县的昌墩农场,土地均为缓丘陵旱坡地,多年来种蔗面积达15000~17000亩,种蔗工人人均管理9—13亩,多的达25亩。1985年以前,每年都发生严重的蔗田草荒,极大地阻碍甘蔗生产的发展。致使甘蔗单产长期徘徊在1.5~2.5吨之间。1984年该场的农业技术员开始进行了广泛的蔗场大面积推广施用阿特拉津除草剂的化学除草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蔗区职工(农民)增产增收与甘蔗糖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 ,2004年 ,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承担了广西农业厅、广西农垦局、上思县共同建立的蔗地间种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项目。截止2004年6月30日 ,项目实现示范面积2045亩 ,总产商品瓜309 25万kg,总产值达185 5万元 ,取得较显著的示范效果。1西瓜种植情况间种植期 :2004年1月中旬~3月中旬。种植规模 :全场以二队为中心 ,辐射周边生产队共9个生产队参与该项目示范。种植面积2045亩 ,占全场甘蔗总面积26500亩的7 7 %。其中二队950亩 ,占该队甘蔗总面积52 8%。种植黑美人嫁接苗占95%以上 ,…  相似文献   

9.
甘蔗产业是耿马县经过30多年来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宿根蔗面积比例大,约占种植面积的75%,因此,管理好宿根甘蔗种植,提高宿根甘蔗产量,对夺取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重要意义。该浅谈宿根甘蔗栽培管理技术,旨对今后勐永镇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蔗台糖172品种是台湾糖业科学研究所有成的,其亲本为台糖153X台糖152。该品种呈中至中小茎,植株直立均匀,叶片直立,利用光能较好,利于提高产量。我县于1985年9月从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引进试种,经多年的试验示范,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宿根性好等优点,适宜来宾县各蔗区种植,受蔗农喜爱和欢迎,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6年全县种植台糖172品种已达12071.7公顷,占全县种蔗面积的44.8%,比原当家品种挂糖11号多8063.2公顷,约为其3倍,成为全县的当家品种。其中凤凰糖厂蔗区种植台糖172品种达4438.7公顷,占全区种蔗面积的7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相似文献   

12.
甘蔗栽培因下种时期不同,可分为春植、冬植、秋植和宿根栽培制度。其中春植蔗是我省甘蔗栽培的基本制度,也较适应我地冬、春气温偏低的特点,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而稳定。春植蔗是指雨水至春分放种,霜前或次年"雨水"节前后砍收的植蔗制度。一般以新植1年,宿根1~2年为宜。  相似文献   

13.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属宿根性作物,就永胜县而言,多为宿根1-2年。本文综合阐述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宿根蔗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宿根蔗单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正宿根甘蔗即新植甘蔗收获一次及以上的再生甘蔗,统称宿根甘蔗(一般种植一次,可收获3~5次),具有蔗芽萌发快、种苗多、成熟早、节约成本(无需种苗,种植底肥,种植工时费)等优点。因此,作好宿根甘蔗的生产管理,对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蔗农和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品种选择在新种植甘蔗时选择宿根性强、产量高、蔗糖分高的中大茎种规范栽培,为后期的宿根甘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引进和筛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优良新品种,为广西甘蔗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后备品种,促进广西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农垦国有新兴农场甘蔗基地进行大田1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比试验,以10个甘蔗品种(系)为材料,比较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等。【结果】凉蔗系列(包括桂热系列)的新植及宿根蔗均在产量和产糖量方面表现出优势,其中:新植蔗LZ02-186、LZ07-53、GR2和LZ03-81的产糖量均高于CK(ROC22),GR2宿根蔗在产量和产糖量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大优势,产糖量达16.32 t·hm~(-2),超过CK 57.68%,LZ02-186和LZ03-81宿根蔗产糖量也较CK高。【结论】GR2的宿根性及抗性等综合性状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下一步重点示范的新品系;LZ02-186、LZ03-81虽然糖分略低,但其在有效茎数、蔗茎产量方面都存在较大优势,抗性也较好,建议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备用。  相似文献   

17.
甘蔗是龙海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它能帮农民走向致富奔小康之路。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蔗田被工业区开发占用,甘蔗价格下跌,致使我市甘蔗种植面积、产量走向低谷。2002年全市甘蔗种植总面积为0.32万亩,比2000年减少0.13万亩,减幅达29%。因此,我市甘蔗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巩固甘蔗生产,市领导以“科技兴蔗”为指导思想,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甘蔗生产新技术,重新认识甘蔗生产的意义。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抓好种植面积的落实;甘蔗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区新育成及引进的甘蔗优良品系在全区各蔗区的表现,为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实施了由9个区试点参加、涉及8个参试材料及一个对照品种的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6-154,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抗旱能力强,甘蔗蔗糖分与新台糖16号相近,产蔗量较新台糖16号增12.4%,含糖量增10.2%;桂糖96-211,中大茎、早熟、丰产、高糖,宿根性强,产蔗量较对照增121%,含糖量增10.2%,蔗糖分与对照种新台糖16号相近;桂糖94-116,中茎、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产蔗量较对照种增4.7%,含糖量增8.9%,甘蔗蔗糖分增0.6%。综合适应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过程简洁,结果通俗易懂,可成为区试材料在各生态区域综合适应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推广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机械化收获后宿根蔗发株出苗差、缺苗断垄严重、宿根衰退减产等问题,从机收后蔗蔸破损程度、根系水分养分吸收状况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等方面对宿根蔗衰退机理进行了探讨。就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现状,对品种选育、农艺栽培、土壤改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台糖20号是广西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台湾引进的优良品种,经所内检疫、观察,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引进后,通过边试验示范,边繁殖推广,至2000年止,我区已累计种植面积10多万亩.表现出特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强特点.本文根据新台糖20号在广西不同生态类型蔗区进行区域化试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高产稳产的途径,以供蔗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