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的审美价值及其拟人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是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自古以来,文人咏竹、墨客画竹、造园家种竹,竹景成为一种审美意象。竹之所以成为人人爱赏的雅洁之物,关键在于它的自然物性中的某些特征正与我们传统的人格道德美中的某些范畴相吻合,如节、直、虚心、幽等。而传统文化中的“比德”审美思维又从理论上规定了竹子拟人美的形象。所以历代文人墨客的尚竹意识,其深层次意义在于以竹铭志、借竹抒情,从而使什性人格化,人品具体化、对象化。  相似文献   

2.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3.
“东坡提梁壶”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它与苏东坡的一些轶事趣闻有关。传说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深深地被宜兴的山山水水所吸引,他曾在《乞常州宜兴居住得准》中表达了他的“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水”的愿望。在宜兴期间,他在游览、讲学、作诗之余,常常邀请二三知好,煮茶品茗。他依据品茗时的情况,别出心裁地构思了一种“提梁壶”,请当地紫砂艺人精心制作,烧制而成。这种茶壶可用三根杆子支撑,悬挂空中,燃薪煮茶。当茶香四溢时,踞座品之,倍添情趣。“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便是苏东坡登山抒怀  相似文献   

4.
“国兰壶”诞生中国明代茶具紫砂壶大兴之后,500多年来,壶的造型已达350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松等,除兰以外已问世数百年,兰花只是用刀刻在壶体上,没有以兰花本身为造型的。浙江湖州的寇丹先生不仅爱茶也爱兰花,他在进行紫砂壶设...  相似文献   

5.
说竹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3):208-210
字义 《本草纲目》:“从竹旬,谐声也。陆佃云,旬内为,旬外为竹,故字从旬”。外国名 Gambyk(苏联),Bamboo spmboo sprout(英),Bambou(法),Bambu(德)。一梅兰菊竹,古称“四君子”,又与松、竹、梅尊称“岁寒三友”,而竹笋更被誉为“寒士山珍”、“蔬食第一品”。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属于单子叶植物的颖花区。自古至今(如《辞海》)将其归隶于禾本种,近研究认为,与禾本类在本质和形态上有差异,乃为竹独立竹科。它共有四十七属,约一千二百五十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相似文献   

6.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7.
闲话茶壶     
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这实在是茶人茗客对茶、水、壶三者互为依存、相映成辉关系的独到精辟之见。中国的品茶艺术,从唐代开始就注重韵味、追求高雅情趣和深远意境。香茶配佳壶,佳壶倍添品茶意趣,香茗频增壶艺价值,恰似红花映衬绿叶,相得益彰。因而,自明代以降,会“玩”茶品茗的,必定会“玩”壶把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珠联璧合吧! 一茶壶,源于何年何代,出于何人之手,现已不可深究。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并没有茶壶的记载,《六之饮》中也只有“贮于瓶伍之中”。据考,壶是古代一种无柄、大口、无盖、短身、圆肚的盛水器或酒器。《周礼》在《夏官》、《秋官》两章中就分别注释为:“壶,盛水器也”“壶,酒器也”。《周礼》还提到一种祭祀用的玄  相似文献   

8.
80多个人站在一起,齐声击掌:“励志创业、文明遵纪、为国分忧、服务民众!”一旁的校长吴扬文说“:声音不够大,再来一次!”于是,声音和掌声更加热烈。2007年1月8日,19点30分,位于重庆闹市区解放碑雨田大厦15楼的农民工夜校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它的第九堂课。  相似文献   

9.
生活百科     
传统文化﹃鱼化龙﹄邵大亨作品的技艺,已臻完美,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后”之慨,那么对于他的作品的辨识也就不难了。细观大亨之作,真可谓增至一厘则太胖,削之一厘则太瘦,所有部件、搭当,都可显出他的饱满、大度的精、气、神来,后世即有所仿,也很难达到他的那种气韵。凡大亨壶,一入眼,便给人以大度不凡的感觉,确为“大亨”也。且他的技艺功力一直受到当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钦佩,令人肃然起敬。现就“鱼化龙”壶为例说明之。(附图)“鱼化龙”壶,盖印:大亨。香港茶具文物馆藏。这是邵大亨运用图案变化造器的杰作。题材取自传统文化鱼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移竹造林时,群众选择种竹,习惯地把毛竹分为“公竹”和“母竹”。竹秆节较稀,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单生一枝者称“公竹”;竹秆节较密,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双枝者称“母竹”。如九江、奉新、婺源、上饶等地群众认为“公竹”不会出笋或很少出笋,因而在移竹中只选用“母竹”,不选用“公竹”;又如安福县群众则认为“栽竹要成双,栽了不白忙”,意思是说栽竹时,必须把“公竹”和“母竹”搭配起来栽,才能发笋长竹。事实上,毛竹是双性花的一种单子叶植物,并非雌雄异株,没有公母之分,谈不上公母竹。至于第一盘分枝是单枝还是双株,这是毛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属,三百多个种。在植物界中,竹子既非草也非木,因为它的花与稻稷相同,“结实如麦”,故科学家把它列为禾本科,并在禾本科大家族中命名为竹亚科以示区别。竹子问世,历史悠久。据考证,我国栽培竹类已历经三千年,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最早的国家,也是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竹子的属、种和面积,在世界上都居领先的地位。早在人类蒙昧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曾高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从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北省阳新县现在竹类面积近1.33万hm~2(20万亩),占境内森林面积的19.4%,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对竹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阳新境内的用材竹、笋用竹、观赏竹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竞争潜力。特别是当地“把竹”竹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除销售江苏、浙江等16个省市市场外,香港、台湾和日本客商也曾多次到阳新考察、洽  相似文献   

13.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103-104,114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是李白暮年写的诗。其中“壶中日月”是指道家生活的仙境。当然这“壶”不是紫砂壶。传说中紫砂壶的问世,是和一个怪异的和尚有关。和尚“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后隐去,村叟发现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出现,附会在一个怪并和尚身上,把做壶用泥“神”化了。其实紫砂泥是经宜兴陶工祖祖辈辈的长期实践发现的,用“本山土砂”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泥并非泥土,它是矿体,是一种块状岩石,开采时质坚如岩石,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含较多铁矿物,含铁量高,助燃荆含量低,与陶土相差较大,这些紫砂泥都是夹杂在其他泥土矿中,大约开采1千吨原料,才能得到1吨紫砂泥,开采后,还要用机械和人工反复加工,才可成为制壶用的熟泥。  相似文献   

14.
名壶有位老茶客,珍藏一把祖传名壶。此壶深褐色,其状扁平,正合名壶四字要诀:小、浅、齐(壶口、滴嘴、把柄三山相齐)、老(茶锈密结)。如此名壶,孤寡一人的老茶客只知祖传,不详何朝何代之物,平日视若珍宝,从不示人,常一人于内室执壶摩挲再三,说不清品还是品壶。相熟茶文亦只晓他藏一名壶,供春还是孟臣,不得其详。一天晚上,老茶客茶后熄灯上床,无意碰落壶盖,只听“啪”地一声。他立时大惊失色,脑袋“嗡”然作响,料定壶盖必破无疑。辗转反侧,越想越悔,盖已没有,见壶伤心,要它作甚?起身拿壶隔窗扔去,“哗啦”一响,再…  相似文献   

15.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论诗的一组绝句,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开创了我国诗论体系中以诗论诗的形式先河,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戏为六绝句》的具体分析,充分肯定了杜甫对庾信等的正确评价,最后指出“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是杜甫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紫砂茶壶在宋代已开始使用,他说在苏拭的诗词中都已提到。在《重阳·定风波》一首词中,就有“与客携壶上翠微”之句,又在《壶在九华卜诗中中,更有“五岭莫愁千蟑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句。这证词引得偏颇了,《重阳》携壶登高,此壶乃是酒壶,岂不见词的下阕有“酩酊但酬佳节了”这句么?再说“九华今在一壶中”的壶,更不知其玄妙,“一壶”是指盛放山石的盆景,苏武比作《神仙传》中的壶公,壶公常悬一壶在屋梁上,每天日落后,他就“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只有道士费长房能看到壶中别有天地山川,看到壶公孤独生活情景。实际…  相似文献   

17.
据考证,“工夫茶”的形成,至迟不晚于清代乾隆年间。如乾隆年间的俞蛟,在其《梦厂杂著》卷十《潮嘉风月》中对潮州“工夫茶”已有较详细的记载:“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为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之致”。“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皆制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当,用细火…  相似文献   

18.
博爱县是我国北方地区竹子的主要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北国江南”之称。这一竹林资源,被竹区群众称为“摇钱树”、“聚宝盆”。在当前充分利用和发挥竹业资源的生产优势,不仅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迅速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需要,而且也是竹区群众梦寐以求的迫切愿望。一、竹区概况博爱竹区位于东径112°56′——113°0  相似文献   

19.
一家名不经传的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仅10万元,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了年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他们依靠的就是一种叫做速生竹柳的新型林木,种了它简直就像有了一个“绿色银行”.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了响当当的品牌——“高峰竹柳”,而指挥这列“财富快车”的是一位60岁的老人——高峰,现任中国高峰竹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南昆高峰竹柳科技研究院院长.速生竹柳究竟有何神奇之处?高峰如何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财富速度的呢?  相似文献   

20.
父亲与茶     
整整一年了——这把紫砂壶失去它的主人! 壶是父亲的,中等大小,样子很平常:扁圆的壶身,壶嘴、壶把和盖纽做成竹节形状,盖面上还贴着几片竹叶装饰;壶身上刻着一行字“何可一日无此君”,是套用文人写茶常用的话。父亲确是不可一日无茶的,但是平日工作繁忙,上班或晚上读书看稿,往往只在杯中泡茶。用这把壶,得在星期天的闲暇时光。每到星期天下午,父亲就把壶洗净,泡上一壶绿茶,在录音机里放上一盘我从南方带给他的评弹磁带,背对阳台坐在旧藤椅上,边品茶,边听曲,边看书。幽幽的茶香,绵绵的吴侬软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