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非洲菊南燕F1种子无菌萌发的种子苗作外植体,在含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芽生根与移栽,以快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BA1.5mg·L-1+IBA0.2mg·L-1较好,诱导系数达到7;增殖培养基以MS+BA0.5mg·L-1+NAA0.1mg·L-1较好,增殖系数高达10,且增殖芽生长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2mg·L-1最佳,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量多,幼苗生长势旺.  相似文献   

2.
取牡丹石榴春季嫩芽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筛选出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确定了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培养基MS+BA0.7mg/L IBA0.15mg/L增殖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为5.7;培养基1/2MS+NAA0.1mg/L对牡丹石榴试管苗生根培养较适合,生根率为91.4%;在塑料小拱棚中利用蛭石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86 .7%。  相似文献   

3.
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索优良经济树种阿月浑子的繁殖方法,以种子胚为外植体,进行了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研究,筛选出了较适宜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将DKW培养基应用于阿月浑子的组织培养,选出了合适的芽增殖培养条件。在诱导生根试验中,根皮苷具有辅助生根作用,使生根率达80%以上,并移栽成苗。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非洲辣木(Moringa stenopetala)组培快繁再生技术,提升种苗品质,以非洲辣木无菌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非洲辣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辣木种子经清水浸泡30 min+75%酒精消毒1 min+0.1%升汞消毒10 min处理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种子萌芽率达81.1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KT 1.0 mg/L,诱导率为89.89%;初代芽在MS+6-BA 0.6 mg/L+KT 0.3 mg/L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可达4.62;在1/2 MS+NAA 1.0 mg/L+IB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数为5.92,根长为1.94 cm,生根率为96.67%;以泥炭土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94.44%).通过该组培快繁再生技术体系,非洲辣木诱导率和增殖系数高,生根效果好,苗木生长快速.  相似文献   

5.
虎耳草及其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虎耳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用途,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等。组培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虎耳草成熟植株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无激素培养基MS上诱导出芽;在MS 6-BA0.2mg/L(单位下同) IBA0.1培养基上继代和增殖培养,繁殖系数可达4~5;在培养基1/2MS 15g/L糖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系诱导及生长,生根率可达100%,开始生根时间3d,根系生长完成时间14~15d,生根整齐,同步性高。上述培养务件为本试验的最佳配方。虎耳草组培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观赏栽培对六道木种苗的需求,以具生长点的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生长点的生长、生长芽的分化、分化芽的生根、试管苗的生根及生根继代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6-BA0.8mg/L+NAA0.1mg/L是生长点伸长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0.5mg/L+ZT1.5mg/L+NAA0.1mg/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与分化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4MS+蔗糖15g/L+ABT0.9mg/L是分化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5.6%,定植成活率为98.4%,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六道木的植物学性状和观赏性状。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对种苗的需求,以大连地区绿化观赏栽培的何首乌萌动芽为材料,进行了萌动芽的生长、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移栽、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6-BA0.2mg.L-1+GA31.0mg.L-1+NAA0.1mg.L-1是萌动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ABT0.8mg.L-1是生长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0.2%,定植成活率为95.9%;定植的试管苗生长旺盛,保持了何首乌所有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紫韵’紫薇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对影响腋芽萌发、组培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韵’紫薇适合的初代培养基为DKW+BA 1.0 mg/L+NAA 0.05 mg/L,在该培养基中腋芽萌发率达94.80%,植株生长健壮。适合的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最佳配方分别为WPM+BA 0.5 mg/L+NAA 0.05 mg/L和1/2 MS+NAA 0.2 mg/L+AC 300 mg/L。在增殖培养基中增殖系数为5.26;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条数6.9条,平均根长4.90 cm。用泥炭土:珍珠岩为3:2~3:1作为基质,以穴盘和营养钵作为容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五唇兰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野生兰花资源不断减少,部分品种濒临灭绝;本项研究是从野生五唇兰植株直接切取茎尖进行离体组织培养,以五唇兰试管苗的原球体和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在13种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快繁与生根试验。结果表明,M4是有利于外植体诱导形成原球茎的培养基,M6是有利于原球体增殖生长的培养基;M9是既适于原球体增殖生长又适于幼苗根生长的培养基;M12是幼苗生根最适的培养基,在同一栽培基质中,试管苗经过斜射太阳光炼苗60d左右,污染率较低且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南洋楹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洋楹优树种子无菌苗单株作为初始外植体,通过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培养基配方,并对诱导增殖流程、培养条件、炼苗等技术环节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南洋楹无性系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南洋楹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诱导分化2周期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S+6BA 0.2 mg/L+NAA0.02 mg/L+蔗糖30 g/L,采用自然光源培养4周期,可显著抑制玻璃化现象,增殖倍数达4.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IBA 0.2 mg/L+蔗糖20 g/L,生根率72.3%;将生根与炼苗过程结合进行可增强植株抗性,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2.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人工种子发芽所必需的营养成份,以辽河杨的腋芽为材料,用4%藻朊酸钠和1.4%Ca溶液等物质做成人工种子后,置于5种处理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杨树人工种子置于培养基5 d后,A、B、E处理区尚无变化。C、D处理区开始发芽。20 d后,C处理区发芽率为100%、生根率60%。在D处理区中发芽率达70%,但未能生根。在A、B、E处理区中杨树人工种子既不能发芽也不能生根。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人工种子发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可能包括培养基和蔗糖。  相似文献   

12.
赤桉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微芽繁殖体转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包裹后的微芽繁殖体的生根和萌发生长即转株是以微芽为繁殖体制备人工种子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以及微芽发育状态与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微芽转株的关系,研究了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及微芽生根预诱导对包裹后微芽转株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较IBA和IAA有较好的诱导微芽生根的效果;选取幼嫩及活跃生长的微芽是获得较高生根率的重要环节;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未能解决包裹后微芽转株的问题;微芽经生根预诱导再附带生根介质包裹对微芽转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微芽包裹后二周生根率可达813%,三周后转株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13.
以紫丁香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进行组培诱导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中间切割方式的种子萌发率较高,最高可达59.72%;NAA与BA组合诱导丁香种子效果较好,NAA0.1 mg/L+BA1.0 mg/L的诱导率可达88.89%,MS+BA3.0 mg/L为顶芽和带芽茎段的最适增殖继代培养基;茎芽在试管内、外生根时间分别为20天和4-6周,生根率均为100%,紫丁香成熟种子组织培养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种子无菌育苗获得的外植体为材料,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条件优化筛选研究,以建立其高效稳定的离体再生技术。结果表明,泥炭土中蓝花楹种子萌发最快,芽最健壮;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0 mg/L +IBA 0.1 mg/L +蔗糖30 g/L +琼脂6 g/L,继代周期20 d,增殖系数达4.7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0.5 mg/L,20 d 生根率达100%;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2∶1混合基质上,30 d 移栽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种嫁接栽培试验,美国巴旦杏不仅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而且具有适应性广,开花晚、抗逆性强、结实早和高产等特点。美国巴旦杏品种的嫁接引种成功,为解决我区南疆巴旦杏产区主栽品种结构单一,加强良种的繁育和推广,促进巴旦杏产业的商品化和良种化发展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毛竹种子“以芽繁芽”组培快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种子为外植体,通过“以芽繁芽”方式找到了较好的外植体消毒技术、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移栽技术等,初步建立了毛竹种胚外植体“以芽繁芽”组培快繁体系。其中最佳消毒时间为10%次氯酸钠溶液0.1%升汞各20min,消毒成功率可达3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TDZ0.5mg/L+KT2.0mg/L,增殖4-5代则衰退;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1.0mg/L+KT0.5mg/L+AC0.1g/L效果较好;炼苗移植成活率可达69%,可应用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杜鹃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野生杜鹃花的种子无茵发芽获得试管苗,然后用试管苗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用二步法建立杜鹃花的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是1/4Anderson+2,4-D1mg/L+TDZ0.1mg/L;芽诱导培养基是1/4 Anderson+IBA0.1mg/L+TDZ1mg/L+2-IP0.5mg/L;生根培养基是1/4Anderson+NAA0.1mg/L。  相似文献   

18.
绣球荚蒾花白色,形似绣球,观赏价值高,但其为大型完全不孕花,不结实,故开展绣球荚蒾不同繁殖试验,对提高其生根率、成活率,为绿化提供种苗繁育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2015-2016年采用单一变量3次重复进行绣球荚蒾不同基质、不同季节、不同砧木高度以及不同压条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绣球荚蒾在黄泡沙扦插生根率最高,春季扦插生根率最高,嫁接时砧木高度在25 cm^45 cm时其半年存活率与1年后存活率最高,压条采用"夹接"方式其生根率、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荻植株再生体系。荻成熟种子经20%“84”消毒液处理20min,接种于MS+4%蔗糖(pH5.5)培养基中培养5d,萌发率为92%,褐化率为8%,污染率为0。萌发种子继代转入愈伤诱导培养基MS+lmg/16-BA+1mg/12,4-D+0.5mg/lNAA+4%蔗糖(pH5.5),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黑暗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64%。荻愈伤组织在Ms+1IYlg,L6-BA+0.1mg/L2,4-D+0.5mg/LNAA+4%蔗糖(pH5.5)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发生率为91%。无根丛生芽继代转入不定根诱导培养1/2MS+0.25mg/LIBA+0.25mg/LNAA+4%蔗糖(pH5.5),5天可见不定根形成,15天后不定根发生率为92%。研究还发现,荻种子萌发后可直接继代转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形成健壮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为95%。  相似文献   

20.
二色胡枝子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建立植株再生系统技术,以二色胡枝子种子为材料,对该树种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0.1%升汞对种子灭菌2 min,发芽率较高,污染率仅为5%;基础培养基为1/2 MS,直立苗比例达到80%以上,显著高于MS和B5培养基;在增殖培养中,BA对分化系数影响最大,NAA其次,ZT的作用不明显,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1/2 MS BA 1.0 mg/L NAA 0.01 mg/L,分化系数可达3.15;随着NAA浓度提高,对生根抑制作用加强,其浓度不宜超过0.5 mg/L, IBA对生根有促进作用,浓度以IBA 1.5 mg/L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