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RCH类模型的中国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RCH类模型对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九种畜产品的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肉雏鸡市场没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仔猪、毛猪、猪肉、牛肉、羊肉、活鸡、蛋雏鸡和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簇性;牛肉市场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仔猪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即价格下跌信息引发的波动比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大。提出:防范畜产品价格剧烈频繁波动,尤其是仔猪和毛猪价格;完善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理性投资;关注引起仔猪价格下降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ARCH类模型对1995年以来我国育肥猪配合饲料、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等月度价格的波动性、非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 类饲料的价格均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其价格波动有显著的集簇性,在市场上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2)饲料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其价格上涨信息所引发的波动比价格下降信息引发的波动更大。为平抑饲料价格波动影响,建议加强饲料市场监测预警,出台饲料价格补贴政策,积极推行畜禽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峭  宋淑婷 《农业展望》2012,8(1):24-26
运用现代数量化分解平滑技术,将中国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分解成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4部分,进而分析了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发现生猪价格变化长期趋势呈阶梯型上升,40个月为一个波动周期,季节性波动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等特征,目前中国生猪价格正处于新旧波动周期转换阶段,未来20个月左右将处于新周期的下行阶段。  相似文献   

4.
梁俊芬  方伟  万忠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226-231
以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广东生猪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CensusX12 季节调整法 和H-P 滤波法将生猪价格波动分解为季节波动、长期趋势、周期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4 部分,深入剖析了 广东生猪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并运用随机成分与实际价格的比值衡量外部冲击因素对生猪价格波动 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广东生猪价格波动频繁,部分年份震荡剧烈;季节性波动特征非常显著,各年度变化 规律高度相似;生猪价格长期呈非线性缓慢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波动特征,且新一轮周期波动已经 开始;生猪价格受外部随机因素冲击较大,随机成分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贡献在5% 以上。针对广东生猪价格的 波动规律,提出了稳定生猪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02年1月~2012年3月江苏省的生猪、仔猪、猪肉市场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猪肉价格的波动进行分解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者的价格波动呈高度一致的周期性波动上升,短期内波动受外部影响明显,波动幅度较大;价格波动周期与生猪饲养周期相一致,大约39个月为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6.
2019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又开启了下跌行情,元月份活猪价格下跌了1.76元/千克,同比去年下跌18%。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再次引发大家对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思考。本文利用广西20个县(市、区)定点调查价格信息数据,对1993年以来广西生猪价格走势情况进行分析。25年来生猪价格经历了七个完整的周期,第八个周期在持续中。生猪市场每3-4年就发生一次大的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江西生猪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ensus-X12和HP滤波分解方法探索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结合逐步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LS-SVM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份季节因子最大,6月份降至全年的最低点;2000年以来生猪价格共经历了7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25.3个月;随机性成分对生猪价格的贡献日益增大,玉米价格、仔猪价格、猪肉价格、生产者预期、牛肉价格和疫情对生猪价格的波动有显著作用,其中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的影响较大;LS-SVM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很接近,平均误差仅为1.37%,LS-SVM能较好地反映生猪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江西生猪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ensus-X12和HP滤波分解方法探索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结合逐步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LS-SVM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份季节因子最大,6月份降至全年的最低点;2000年以来生猪价格共经历了7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25.3个月;随机性成分对生猪价格的贡献日益增大,玉米价格、仔猪价格、猪肉价格、生产者预期、牛肉价格和疫情对生猪价格的波动有显著作用,其中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的影响较大;LS-SVM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很接近,平均误差仅为1.37%,LS-SVM能较好地反映生猪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波动对CPI周期波动的动态冲击效应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归纳而言主要有支持论、短期冲击论和否定论三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在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问月度统计数据基础上,运用增益谱频域分析法,检验了猪内、肉禽及其制品、粮食、水产品、鲜蛋、鲜果、鲜菜7种食品价格周期波动对CPI周期波动的增益贡献.结果发现: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对CPI周期波动仅具有短期偶发冲击作用,其对CPI周期波动增益贡献在13%~18%之间;粮食价格和水产品价格波动对CPI周期波动的增益贡献大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冲击贡献;鲜蛋价格和鲜菜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具有明显的节假日特征.建立核心食品类CPI制度,降低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占食品类的权重对稳定物价周期波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X12季节分解和H-P滤波法,将我国4大类28种水产品批发价格分解成趋势波动、周期波动、季节波动、随机波动4种波动类型,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水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水产品价格趋势波动差别较大,同一类型内各品种也存在明显差别;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类价格季节波动大体呈倒"V"型波动,贝类价格季节波动年初至年末大体呈直线下降形态;几类水产品中,淡水鱼、海水鱼、贝类价格波动周期在2年以上,虾蟹类价格周期较短,约为10多个月;从各种波动对价格影响看,淡水鱼、海水鱼价格受随机波动、季节波动、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小,所考察期间变化不大;贝类价格受随机波动、季节波动和周期波动影响均较大,但几种波动对价格波动贡献趋于减弱。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调整水产品生产结构、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构建产业风险防范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将猪肉、鸡肉、鸡蛋、蔬菜和水果等5类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分解为趋势变动、周期波动(循环变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等4个部分。运用X12法和H-P滤波法对5类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价格波动周期长度方面,猪肉呈缩小趋势,鸡肉、鸡蛋和蔬菜呈扩大趋势,水果趋于稳定;在价格波动周期对称性方面,猪肉、鸡肉和鸡蛋呈下跌周期大于上涨周期趋势,蔬菜、水果呈上涨周期大于下跌周期趋势;在价格波动的贡献率方面,猪肉、鸡肉和鸡蛋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大于季节性波动,蔬菜和水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大于周期性波动,果蔬价格受随机波动的影响程度总体大于畜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苹果价格典型波动周期分析,研究其价格波动特征,并分析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苹果价格的稳定性,增加果农收入,保障居民对苹果的正常消费,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方法】文章以2009年7月至2019年6月全国苹果月均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使用HP滤波分析法对价格数据进行趋势分解,从苹果价格的季节性、周期性、随机性对价格进行特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苹果季节性价格呈现"U型"变化趋势,每年2月份为苹果价格的高峰期,每年9月份为苹果价格的低谷期;2009—2019年苹果价格可划分为6个完整周期和1个不完整周期,以陡降陡升型为主。【结论】近10年的苹果价格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波动周期较为显著,并且具有非对称性和不可重复性;随机冲击对苹果价格具有一定影响,且呈现出放大的趋势。根据苹果价格波动的周期分析出苹果的供给和需求对苹果价格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苹果供给的因素主要有苹果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出口量;需求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消费偏好及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构建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模型,将2000-2011年早籼米、晚籼米和东北米3种稻米品种价格月度数据分解为季节、趋势、周期和随机成分.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对主要稻米品种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2003和2004年,外部冲击促进了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上升.2006年以后,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对稻米价格波动的影响明显缩小,说明稻米价格波动随机成份所呈现出的异常性逐渐缩小.2007年以后季节成分基本消失,稻米价格波动因素中市场趋势和本身周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稻米价格波动呈现异常性的随机因素的解释程度逐渐缩小到3%左右.另外,早籼米和晚籼米价格季节成分的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月份类似,波峰都出现在2-3月,波谷出现在7-8月,早籼米和晚籼米价格2000年以来共经历了3个完整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39个月,东北米价格经历了2个完整周期,平均价格周期长度为47个月,并都于2011年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周期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琛  何忠伟  刘芳 《农业展望》2010,6(12):41-45
北京市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占到肉禽消费总量六成以上,猪肉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情况,需要识别其价格波动的周期,并研究其价格波动的特点。使用2000年1月~2010年4月北京市批发市场月度价格,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展开分析,确定存在5~14个月的短周期和34~40个月的长周期,且有波动加剧的趋势。虽然仔猪和活猪价格周期与猪肉价格周期有显著联系,互为价格变动的内因,然而外部冲击才是造成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控制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的根本目标是减少外部冲击对猪肉价格影响,这就有必要建立猪肉价格控制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产量与价格是渔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晴雨表,基于供给与价格紧密关联的基本逻辑,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水产品产量波动周期为12个月,且呈现"中间高、两头平"的特征,水产品价格波动周期为12个月,且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长期来看,水产品产量与价格具有稳定均衡关系,当水产品产量变动1%时,价格将增加0.982 3%;短期来看,水产品价格与产量存在偏离均衡,并以0.024 9的速度自我校正;水产品产量与价格相互作用,后者滞后5期对产量仍有显著影响,前者滞后3期对价格仍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提升水产品产量与价格之间短期偏离调节能力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河北省食用菌价格波动规律,以2009年1月—2018年10月香菇、平菇和双孢菇三种食用菌的月度价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季节调整模型和H-P滤波法对其波动来源进行分解;并建立ARIMA模型对未来5个月内的三种食用菌价格进行短期预测。结果表明:三种食用菌价格均存在明显的季节特性;波动循环接近两年一个周期;价格走势趋于一致;在未来短期内,香菇和平菇的价格会持续下跌,而双孢菇价格保持上涨。最后从调控食用菌生产规模、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建好食用菌市场信息平台、加强食用菌价格监测预警、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关注焦点。为研究不同大豆市场价格传导的差异,选取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大豆市场2014年1月—2021年5月的日度价格数据,采用小波模型与Copula函数对中国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关联程度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其中与巴西关联性最为显著;尾部价格联动效应存在差异,价格波动超过1个月,与阿根廷、美国分别对价格下降、上涨更敏感;中国与巴西、美国大豆市场价格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不同国家正/负向传导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国内油料生产,丰富进口来源,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界冲击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研究这一问题对理解猪肉价格形成和制定稳定生猪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猪肉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忽视了外界冲击发生时猪肉价格波动所处的周期。首先,将猪肉价格波动划分为上涨周期和下跌周期2个阶段,运用指数GARCH模型研究不同周期猪肉价格对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的非对称性反应特征。其次,从生猪养殖主体结构、养殖者价格预期、生猪市场交易机制3个方面解释猪肉价格非对称性波动的原因。最后,为养殖者选择生猪生产策略和政府部门制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军  梁俊芬  马巍  马力  万忠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32-33,45
首先对2011年广东生猪市场价格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生猪价格呈先扬后抑、总体上升走势;其次从生猪供应大幅波动、成本持续高位运行、猪周期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猪肉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并对2012年广东生猪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广东猪肉价格将振荡回调;最后针对2011年猪肉价格大幅度波动的现状,提出做好价格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我国羊肉价格区域之间的波动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政策提供参考,进 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方法】采用 2000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的季度数据,分别构建主产区、主销 区与全国羊肉市场价格作为价格序列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 3 个价格序列进行区域 差异分析。【结果】除主产区黑龙江省外,主产区、主销区与全国羊肉价格互为双向因果关系;主产区、主销 区的羊肉价格波动对全国羊肉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相比于其他省份,内蒙古、四川和上海对全国羊肉市 场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的贡献率普遍高于主销区,价格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应重点 放在羊肉生产方面。【结论】主产区和主销区羊肉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羊肉价格调控政策需考虑区 域差异。建议政府应重点加强供给层面扶持奖励政策、完善羊肉市场信息发布及预警机制,并健全完善羊肉主 产区和主销区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确保羊肉市场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