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炳贤 《农业考古》2000,(4):99-100
中国自古是茶文化大国,以茶奉客,世称礼仪之邦。嫁娶茶礼中,茶筵是很重要的。由于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鄂东南人相信茶植必生子,而且茶喜丛生,含多子多孙,在嫁娶喜事中,除了要备喜酒款待宾客和奉敬客人外,还要办茶筵,以示对宾朋的热情和周到。茶筵有多种,因地而异:接腰茶筵:男家请人早晨去女家抬嫁妆,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女家办茶筵接腰,一般以糖茶一碗,佐以糕点、花生、瓜子等小吃,吃喝后每人一碗肉片面。亲迎茶筵:花轿到,放鞭炮,长老贺彩:“茶花花开在喜堂。”众人应“发!”…  相似文献   

2.
寻茶问药     
陈树真 《农业考古》2003,(2):253-253
癸未年四月廿十日 ,应友之邀到邢台三剑茶艺馆小聚。诸友应时而至 ,各自落座。主人给每人奉上一杯新沏的香茗。茶香迎面扑来 ,一股清新的爽 ,使人顿觉心旷神怡。诸公以茶为题 ,各发宏论 ,内容涉猎之广 ,各自学问之高 ,见识之多 ,真是各领风骚 ,皆非等闲之辈。这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学识与学识的碰撞 ,碰撞出了火花 ,碰撞出了激情 ,碰撞出了品味 ,碰撞出了茶与人生的哲理 ,使茶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须臾 ,我偶得奇想 ,引发深思 ,以医论茶 ,寻茶问药。茶与中医中药有不解之缘 ,茶即是药 ,药即是茶 ,茶与中药皆为天然之品 ,均得天…  相似文献   

3.
出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的毛尖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茶的发展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适宜的自然环境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产品种类单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宣传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合理有效利用茶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实现都匀毛尖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茶的传承     
范振宇 《农业考古》2002,(4):277-277
台湾茶业在茶农及各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下 ,创造了傲人的经济成就 ,在农业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 ,是全世界被喝得最多的饮料之一 ,在提升茶叶色香味的潮流中 ,政府有关机关不断应用新的科技、新的技术 ,辅导茶农改进栽培及制茶技术。同时 ,不断育出新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各茶区栽种 ,奠定了茶叶高品质及高产量的基础 ,并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各茶区也依产制的环境 ,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 ,这些茶都是独具风味的好茶。近年我们尤重视茶有文化休闲方面的价值 ,发展休闲产业 ,也为台湾茶叶发展史上写下最璀璨一页。一百多年来 ,台湾的茶…  相似文献   

5.
正鼓韵潇湘,春意盎然,神农茶都,茶香四溢。"2016中华茶祖节开幕式暨潇湘·沅陵碣滩茶品评推介会"在长沙市神农茶都隆重举行,各级领导、特邀嘉宾和来自全国茶叶经销商1000多人出席了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典,拉开了"2016中华茶祖节品茗思祖活动月"的序幕。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省人大党组成员徐明华,省政协副主席刘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民革湖南省主委、中南大学副校长田红旗等出席了此次活动。2016中华茶祖节组委会、省委农村工作办  相似文献   

6.
庄云海 《农业考古》2006,(5):138-139
茶有茶语。关于茶的心得体会是自己告诉自己而不是茶告诉你。茶语无声、无影、无形、无忌、无边、无穷、用心倾听,得到的悟到的因人而异。茶府年龄不大,但道行不浅,茶府很静、因为来人心更静。来茗雨轩茶府品茗,再听茶艺师们讲茶,茶更有益味了。喝茶的不少,能品出感觉的不多,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似乎对龙总有解不开的情结。我国著名茶道专家、作家乔木森先生属龙,也是在千禧龙年喜庆的锣鼓声中,“上海乔氏茶宴馆”在本市曹扬路1013号开张了。 据了解,乔先生历经十余年的时间,挖掘整理出中国自汉代以来的神仙茶、太极茶、道茶、佛茶、观音茶、童子茶、罗汉茶、武士茶、君子茶、传龙茶,儒家的文人茶及各代宫廷茶道三十余套,形成了足以令国人荣耀的“乔氏茶道”表演艺术系列。如诗如舞的“乔氏茶道”有着独特的茶道艺术语言,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中许多失传千年的茶道艺术绝技绝艺 又重新展现在当代…  相似文献   

8.
茶新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新菇栽培季节的安排和栽培场所的选择与修建,并介绍了袋栽茶新菇栽培技术,包括原料的选配、菌袋制作与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茶新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施故里石笕茶浙江省绍兴市地方志编篡办公室周芾棠西施故里─浙江诸暨,不但出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而且还出众多香郁味醇、甜美爽口的名茶。据清《补订诸暨县志》载:“邑茶之著者:石笕岭茶,东白山茶,宣家山茶,日入柱山茶,五泄山茶,梓乌山茶。”而“石笕岭茶”又...  相似文献   

12.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5,(2):297-299
我国文人自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品茗时不仅咏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诗,而且题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茶联。茶联是我国楹联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她既有清新秀美的绝句,也有蕴含哲理、妙趣横生的佳联。  相似文献   

13.
在仪征地区使用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开展了茶尺蠖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出了"茶核·苏云菌"的高效使用技术,防治适期应选择在茶尺蠖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期之间,茶核·苏云菌使用量为1 500~2 250m L/hm~2,施用方法上可优先选择细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4.
姜欣  黄荷 《农业考古》2020,(2):162-166
茶传记的发展历经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是中国茶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独特的茶语模因。在拟人化艺术的加持下,语言模因与其他强势因子相结合,构建出新的模因复合体,在变异的同时既保留了元模因的重要特质,又发展了深层蕴义,使模因产生了更强的生命力。本文以四篇最著名的茶传记:《叶嘉传》《清苦先生传》《味苦居士传》《六安州茶居士传》为评议对象,从名号中的茶称化用表征、形象中的茶质移就表征、叙事中的茶性借代表征三个方面,分析拟人化艺术如何增强语言模因的感染力和表征力。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茶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诗人一生与茶结缘,不可一日无茶。他歌咏了茶的清香与茶瓯的别趣,描述了茶的解乏、提神、驱睡等功能,也提及饮法不当导致疾病的烦恼。杨万里对煮茶之水,茶叶品质以及分茶技艺的生动描述,有利于读者认识宋代茶生活,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茶成为诗人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杨万里用茶来同文士交往,所作茶诗体现出浓郁的家乡情结。他还以茶来论诗和品诗,品题中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茶德三说     
笔者阅历浅薄,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相似文献   

18.
醉茶     
武夷山区是个出茶叶的地方。我所日作夜息的居处,便是江西与福建交界的大山窝窝。这里翠峰层叠,溪壑纵横,云雾缭绕,山土肥润。距我的房屋十几米的山坡上,就是一大片齐齐整整,绿意盎然的茶园,占此鳌头,我于是可每日开门见茶。每年到了清明前三天,便是采头遍茶的好时节。头遍茶又叫“明前茶”,采摘时是极讲究的,要挑选一芽一叶、鲜嫩粗壮的茶芯,稍微瘦小一点的芽儿,要保留到清明后至谷雨前三天作“雨前茶”。采茶时我是观望派。制茶时,我却是参加者。我的房东是位浙江老汉,平素闲时喜欢读些古书,在制茶上却是行家里手。他对我说:采茶有讲究,制茶更有工夫和绝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茶新菇栽培示范结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出茶新菇生产制袋、发菌培养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池宗宪 《农业考古》2002,(4):275-275
品茶可以是轻松平凡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 ,贵在好茶、好水之外 ,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的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 ;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序找到滋味与含脉 !那么 ,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 ,便成为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 ,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 ,就少了一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 ,就无法深思品茶原来潜藏了婀娜多彩的面貌 !《茶文化大系》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所编写 ,所筹划的 !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 ?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