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常温下已储藏1年的3种不同水分(12.6%、16.3%和18.1%)的自然带菌冬小麦为材料,测定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密闭储藏空间内小麦呼吸时释放CO_2的量,研究储藏环境中不同氧浓度(0、2%、5%、10%和21%)对自然带菌小麦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速率随氧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安全水分小麦的呼吸速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受氧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高水分小麦的呼吸速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受氧浓度变化影响差异显著。在本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氧气浓度变化的呼吸速率数学模型,用以预测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自然带菌小麦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4种不同温度(15℃、20℃、25℃和30℃)条件下,自身呼吸消耗O2的百分含量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呼吸速率随储藏时间和氧浓度变化均呈非线性变化,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含水量越高的玉米粮粒呼吸速率越快,对相同水分的玉米粮粒,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快。15℃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047~0.431mL·g·d-1、安全水分0.059~0.574mL·g·d-1、偏高水分0.071~0.707mL·g·d-1;20℃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43~0.520mL·g·d-1、安全水分0.183~0.734mL·g·d-1、偏高水分0.173~0.707mL·g·d-1;25℃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99~0.910mL·g·d-1、安全水分0.192~1.170 mL·g·d-1、偏高水分0.241~1.197mL·g·d-1;30℃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94~1.360mL·g·d-1、安全水分0.203~1.541mL·g·d-1、偏高水分0.256~1.964mL·g·d-1;相同水分的玉米粮粒呼吸速率随氧浓度的降低而减弱。通过对玉米粮粒呼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和氧浓度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呼吸速率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密闭环境条件下储藏玉米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4.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25℃条件下,储藏密闭环境内N2、O2和CO2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无差异,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并且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其中储藏环境中CO2浓度在各时间段的大小为:偏低水分玉米安全水分玉米偏高水分玉米,且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安全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偏低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CO2的累积量在有氧呼吸阶段随耗O2量增加而增加,在无氧呼吸阶段CO2累积量和耗O2量无关。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25℃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7.
将2012年新收获粳稻谷的水分调至14.5%,定量装入多个密封袋中,通过充氮,将氧气浓度分别调为2%、5%、8%、21%后分别置于20℃、25℃的人工气候箱中模拟储藏180d,每30d测定1次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研究气调储藏粳稻谷对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其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低氧条件下GABA减少的幅度小于自然条件下,20℃下GABA的减少幅度低于25℃下。通过SAS软件分析,发现温度、氧气浓度、储藏时间对发芽糙米GABA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且相互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在本实验储藏条件下,通过F值比较可知:储藏时间对GABA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储藏温度和氧气浓度。  相似文献   

8.
对粮食烘干温度和粮食储藏温度对马拉硫磷粉剂和乳剂的降解作用进行了测定.烘干前马拉硫磷施于湿玉米(水分19%~20%),或烘干后施于热的(71或48℃),或冷却的(21℃)水分为12%的玉米.在21、48和71℃三种温度下,玉米的最终水分都为12%.对这几种处理玉米的储藏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即在3℃下储藏4个月,以后在16℃下储藏7个月.烘干前施于玉米的马拉硫磷经烘干过程明显降解,降解程度根据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20℃烘干温度条件下,不同烘干时间测定的小麦、玉米、稻谷水分数据,与GB 5497-85中105℃恒重法及定温定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探讨粮食水分快速、实用、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试验表明:120℃烘干温度条件下,烘干30min、40min、1h的测定数据在90%置信区间内与GB 5497-85中的105℃恒重法比较,其准确度、精确度无显著差异,其中烘干30min是最经济、最易控制的测定方法。试验省去了空置称量盒恒重过程,用烘干后倒掉样品的称重盒重量代替,缩短了测定时间。试验为粮食水分便捷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紫苏精油对短期温度变化的稻谷品质的保持效果。方法:13%左右水分的稻谷分别经0、1μL/g和4μL/g终浓度的紫苏精油处理后使用恒温恒湿箱储藏,期间隔日调升0.5℃(储藏温度由13℃逐渐上升至25℃),储藏30 d,每10 d取样一次,检测稻谷的不完善粒和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并采用平板计数法跟踪稻谷霉菌的带菌量。结果显示:未添加紫苏精油的常规组稻谷不完善粒数量增加约50%;脂肪酸值由初始的23.2(KOH/干基)/(mg/100 g)上升至33.9(KOH/干基)/(mg/100 g),增加46.1%;稻谷中的霉菌数量由3.6 log CFU/g增加至3.9 log CFU/g。1μL/g终浓度的紫苏精油处理组的不完善粒数量增加25%、脂肪酸值由23.2(KOH/干基)/(mg/100 g)上升至27.9(KOH/干基)/(mg/100 g),增加20.3%;稻谷中的霉菌数量由3.3 log CFU/g,增加至3.6 log CFU/g。4μL/g终浓度的紫苏精油处理组的不完善粒数量没有增加、脂肪酸值由23.2(KOH/干基)/(mg/100 g)上升至27.7(KOH/干基)/(mg/100 g),增加19.4%;稻谷中的霉菌数量由3.3 log CFU/g增加至20 d时的3.39 log CFU/g后降至30 d时的2.9 log CFU/g。试验结果表明:紫苏精油处理的稻谷品质优于未处理的稻谷,紫苏精油处理可一定程度上用于控制稻谷品质的劣变,为稻谷的短期保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收割机和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开展玉米籽粒机收收获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探索不同类型收割机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籽粒收获收割机的选择和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根据试验取得的数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中稳住高、密度、穗粒数、单产分别对玉米籽粒破碎率、损失率、...  相似文献   

12.
Suitable variety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maturity,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potential of maize hybrid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realizing higher maize yield, quality and photothermal resource utilization. Thirteen hybrids widely planted in maize production with three maturity types [medium-early maturity (MEM), medium maturity (MM) and 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MLM)] were selected to clarify the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maturity hybrids, by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grain filling and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ield,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different maturities and hybrids. Average yield level showed MLM (13,813.0 kg hm-2) > MM (12,970.4 kg hm-2) > MEM (10,729.0 kg hm-2), with MLM was 28.7% and 6.5% higher than that of MLM and MM type, respectively.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 showed MEM (0.034 g 100-grain-1-1) > MM (0.031 g 100-grain-1-1) > MLM (0.027 g 100-grain-1-1), average dehydrating rate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PM) showed MM (0.027% ℃-1 d-1) > MEM (0.025% ℃-1 d-1) > MLM (0.018% ℃-1 d-1).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 and dehydrating rate after PM of MEM representative hybrid Jingnongke 728 were 38.5% and 112.5%, 28.6% and 54.5%, 28.6% and 13.3% higher than those of representative hybrid Zhengdan 958, Xianyu 335 and Nonghua 101 for three maturity type; the yield of Jingke 968 was the highest (14,813.0 kg hm-2),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 and dehydrating rate after PM was7.7% and 18.8% higher than the same maturity hybrid Zhengdan 958. Yiel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filling period, corresponding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 and 100-grain weight; grain moisture content at harvest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filling period and corresponding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ut negativ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hydrating rate before and after PM;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ehydrating rate before and after PM with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 Maturity,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for higher maize yield, quality and photothermal resource utiliz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aize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different maturity types and hybrids. Maturity,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for variety arrangement in maiz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maize yield, quality and photothermal resource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籽粒含水率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璐璐  薛军  谢瑞芝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高尚  李少昆 《作物学报》2018,44(12):1747-1754
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出现的籽粒破碎、果穗遗漏、籽粒散落等影响收获质量的现象是机械粒收推广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展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是确定适宜粒收时期、指导品种改良等的基础, 对于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院新乡综合试验站, 以黄淮海夏玉米区生产用品种为试材, 采用同一收获机和操作人员分期收获, 调查不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变化以及破碎率、杂质率、落粒率和落穗率等机械粒收质量指标, 分析籽粒含水率与粒收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 随着收获期推迟, 籽粒含水率逐渐降低, 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杂质率逐渐降低, 落穗率逐渐增加。2年参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分布在9.68%~41.36%之间, 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 = 0.068x 2-2.743x+31.09 (R 2= 0.79 **, n = 140)模型; 含水率在15.47%~24.78%之间时, 破碎率低于5%; 含水率为20.05%时, 破碎率最低。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 = 0.0158e 0.1111 x(R 2= 0.66 **, n = 140)模型, 杂质率随着含水率降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落粒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 = 0.006x 2-0.236x+3.479 (R 2= 0.42 **, n = 127)模型, 含水率为20.37%时, 落粒率最低。落穗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 = 2578.7645/x 2.2453(R 2= 0.35 **, n = 140)模型, 当含水率低于16.15%时, 落穗率将超过5%。研究还发现, 即使籽粒含水率相近, 不同品种的收获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破碎率是决定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破碎率5%和落穗率5%为标准, 黄淮海夏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范围为16.15%~24.78%, 籽粒含水率在20%左右时, 收获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子鼻技术对粳稻谷中霉菌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德国Airsense公司生产的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系统分析检测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通过PCA分析,不同储藏条件的粳稻谷样品可以很好的被区分;利用Loadings分析传感器贡献率挑选W1S、W2S、W5S、W3S、W1W、W2W作为新传感器阵列,对15℃、25℃、30℃条件下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LHT-1型粮食回弹模量测定仪对玉米堆在不同条件(预压力,水分)下的无侧向膨胀回弹模量进行了实验测定,分析了不同预压力(0、100kPa、200kPa)、不同水分(13.89%、15.12%、17.71%、18.74%)对玉米堆回弹模量的影响;弹塑性形变之比与预压力的关系以及每次加卸载时塑性形变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水分下,玉米堆的回弹模量随着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预压力下,随着水分增大,玉米堆的回弹模量减小;第五圈的弹塑性形变之比随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每次加卸载后塑性形变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