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倪凡 《粮食储藏》2017,(1):28-36
将改进的智能预测技术应用于储粮横向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预测,为粮食通风智能预测与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选取河北清苑国家粮食储备库冬季横向通风的实时监测数据,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三种智能优化算法——网格寻优算法、GA遗传算法寻优、PSO粒子群算法,结合回归支持向量机理论,对粮堆的通风过程进行建模。结果表明,优化过的回归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粮食温度与其他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尤其是当样本数量较为有限时,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更适合对储粮通风这一强非线性过程的预测研究,对于人工干预操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高大平房仓磷化铝粮面投药后磷化氢自然扩散渗透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熏蒸杀虫效果进行了试验,检测分析了不同仓房不同温度和同一仓房不同温度下磷化氢的扩散速度和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由于粮堆内外温差的存在,粮面施药后磷化氢气体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借助粮堆内的微气流扩散到粮堆的各层,并能分布均匀,而且粮堆内温差越大,磷化氢气体扩散速度越快,气体分布达到均匀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3.
粮食的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是关乎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储粮对于温度要求十分严格,机械通风是保持粮仓环境温度的重要方法。针对传统机械通风不能准确识别通风时机而导致的风机损耗和粮食损害问题,选用RBF神经网络建立温度预测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及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Levenberg-Marquard,LM)优化网络的参数。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用PSO算法和LM算法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加准确,与用PSO优化后的RBF神经网络进行比较后可知,PSO-LM-RBF算法预测误差小,模型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粮食储存过程中,干燥和通风是重要的单元操作。对粮堆进行强制通风,可以干燥或冷却粮堆,调节粮堆的温度和水分。探究气流通过粮堆的流动和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粮堆通风阻力是科学设计通风系统的关键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储粮通风流动和阻力的方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通风阻力的理论、半理论和经验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影响通风阻力的各种因素,可以为储粮通风阻力的研究、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储藏小麦和玉米的高大平房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温度检测,将测温区划分为粮堆“热皮”测点区和“冷心”测点区,对粮堆“冷心热皮”现象给予描述,分析了在气温和仓温变化的影响下粮堆“热皮”和“冷心”温度的变化规律,组建了气温、仓温、“热皮”和“冷心”粮温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全年的气温、仓温和“热皮”温度数学模型为二次方程。“冷心”温度的数学模型为直线方程。说明外界气温影响仓温非常明显,对粮堆“热皮”区域温度影响也非常明显,而对粮堆“冷心”区域影响很小。在相同的条件下,玉米和小麦粮堆的“热皮”温度变化稍有差异,两者的“冷心”温度差异较大,这与玉米和小麦粮堆的物理特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粮堆对立两侧分别设置25℃-30℃、20℃-30℃、20℃-35℃、30℃-30℃温度梯度,观察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在粮堆中的迁移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在一定粮堆温度梯度内的分布趋向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p0.05)。米象除了在粮堆温度梯度25℃~30℃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外,与赤拟谷盗在一定温差的粮堆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趋温性,谷蠹在粮堆温度20℃~30℃范围内趋向于聚集在粮温较低的区域,粮堆温度大于30℃时趋向于聚集在粮温较高的区域。降温后,谷蠹受低温影响停留在粮堆外围区域,赤拟谷盗没有明显趋势,米象趋向迁移到温度较高的粮堆中心。  相似文献   

7.
对平房仓中仓温、墙温、地温不同的部位温度对粮堆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仓、墙、地"三温对粮温的影响幅度和规律,可对综合控温、机械通风、害虫检查等储粮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从而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地下仓储粮期间小麦粮堆的温湿度变化,采用TOPRIE-TP700多路数据记录仪和TOPRIE-TP2305温湿度传感器对模型仓内小麦粮堆的温湿度进行了96 h实仓测试,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简化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对相同尺寸的地下仓进行了相同时长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仓内空气域温度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波动幅度最大为1.2℃,且表现出滞后性,滞后时长达4h;随着纵向深度的增加,环境温度对小麦粮堆温度的影响越来越小,且浮升力的存在使得湿空气向空气域逸散,进而粮堆的相对湿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区普遍采取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方法,使粮堆平均温度下降至10℃以下。夏季,粮堆内部温度较低,但粮堆表层温度受气温、仓温影响,形成温度较高的热皮,造成粮堆表层结露,影响储粮品质。在平房仓内安装制冷空调,在气温回升时,启用制冷空调,营造准低温储粮环境,确保稻谷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高大平房仓内采用PEF隔热材料压盖粮面,通过在2004-2006年期间测定环境和粮堆内部不同部位温度,研究了外温对仓温和粮堆温度的影响,粮堆内部上、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PEF保温隔热压盖粮面效果对比以及试验仓储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研究表明PEF隔热材料压盖能够减小外界温湿度对粮堆的影响,压盖处理的小麦的水分变化小,且延缓了小麦粘度和发芽率降低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第四储粮生态区)采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对高大平房仓进行冬季机械降温通风,同时与常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系统能较为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粮堆内外温度、湿度参数变化,较为准确地判断通风条件,捕捉最佳通风时机,避免低效、无效以及有害通风,通风电耗较常规通风方式降低64%。同时减少了水分过度散失,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储粮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仓房仓顶内外、仓房南面和西面仓墙内外及仓内西南、东北角及正中间和粮堆表上层等部位安装数字式测温电缆,经过10个多月的跟踪检测,初步摸清了环境温度对折线型屋架平房仓及储粮表上层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导了ZC—4型微机测温测湿系统在储粮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重复测量稳定性好,能准确有效地反映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及仓内外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测量快速、方便,储量大,节约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施永祥 《粮食储藏》2002,31(6):32-34
本试验选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GR6作为隔热材料进行粮面压盖隔热保冷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GR6均有一定隔热保冷作用,GR6的隔热性能略优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试验表明墙体传热也是促使整仓粮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本试验还初步分析了谷物冷却后粮堆各个部位粮食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拱板仓储粮度夏粮温偏高、分层明显和温差较大的特点,利用自来水自动循环装置对仓顶屋面进行喷水降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盛夏仓顶曝晒后的积热,缩小了仓顶与粮堆之间的温差,延缓了粮温的上升速度,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储粮在盛夏的高温环境,抑制了害虫的生长繁殖和粮食品质的陈化,是拱板仓储粮安全度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预报方法,利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2-2013 年度春、秋、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温资料,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天气条件(晴天、阴天)、一日内不同时段(白天、夜间)温室内气温变化特征和增温保温效应及温室内气温的变化与一日时间变化、室外气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室气温日变化及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厚墙体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型浅圆仓机械入粮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南,探讨了储藏期间粮堆内粮温的变化和冷芯范围的大小,对储藏期间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浅圆仓机械入粮未对稻谷整精米率产生影响;大型浅圆仓密封性和保温性能优良,对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储存小麦的不同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温”检测,分析了气温、仓温的变化对粮温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扒皮”试验研究“冷心热皮”现象中“冷心”、“热皮”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高温季节外温对靠墙粮堆及粮堆表面影响程度,明确了临界点及整个粮堆中“热皮”区域范围。试验表明仓温直接受气温影响,气温和仓温对粮堆“热皮”区域影响明显,而“冷心”区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