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谷热湿梯度场物理参数及裂纹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谷裂纹产生机理的几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述了测定热湿应力场物理参数、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含水率与应力场相互关系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结合损伤力学与玻璃化转变理论量化稻谷裂纹的产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不同水分稻谷在25℃储藏过程中的细菌量、霉菌量及微生物种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的初始水分越高,水分下降幅度越大,细菌量下降幅度越小,而霉菌量上升幅度越大。稻谷的优势霉菌也会因初始水分的不同而有差异,初始水分为10.6%和12.5%的稻谷,黄曲霉为优势菌,而14.5%和16.6%的稻谷,白曲霉为优势菌。为了稻谷的防霉,应严格控制稻谷的初始水分。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同水分梯度的稻谷、小麦和玉米样品,用不同型号的水分测试磨的不同档位进行粉碎处理,得到不同粉碎细度的样品,采用GB 5009.3-2016中的第一法直接干燥法测定其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份样品在不同的粉碎细度下水分测定结果有差异,粉碎细度越高,水分含量越高,基本成正相关;A型水分磨的1~2档与B型水分磨的0档粉碎细度基本呈对应关系,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整精米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稻谷进行模拟储藏,探讨其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储藏稻谷整精米率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各类储粮技术尽量控制稻谷在安全水分以内、20℃以下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5.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和霉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水分、温度下模拟储藏的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进行定期的脂肪酸值测定和霉变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稻谷含水量越大,其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相比较而言,含水量分别为14.5%、13.5%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在20℃储藏3个月,脂肪酸值变化很小,也未发生霉变。在相同储藏温度下,同一水分晚粳稻谷的脂肪酸值比晚籼稻谷更容易上升,也更容易发生霉变。脂肪酸值与稻谷霉变相关,一般而言,当稻谷脂肪酸值超过25 mgKOH/100g,开始霉变,所以脂肪酸值可作为稻谷是否发生霉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稻谷储藏安全水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角甾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中的不同水分对其储藏过程中真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籼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3.5%,粳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4.0%;确定了稻谷安全水分曲线,可作为偏高水分稻谷短期安全储存指导.  相似文献   

7.
稻谷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谷储藏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稻谷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方法.将12.5%%、13.4%、14.5%、15.6%和16.2%水分稻谷样品,置于10℃、15℃、20℃、25℃、30℃、35℃恒温箱中储藏180 d,每10 d取一次样检测真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2.5%水分稻谷长期储藏是安全的;13.4%水分稻谷短期储存是安全的,长期储藏仍存在潜在风险;14.5%水分稻谷在15℃以下储存半年是安全的;15.6%和16.2%稻谷在实验的6个温度下储存20 d内均检出有真菌生长.不同温度下稻谷储藏真菌生长顺序为:35℃>30℃>25℃>20℃>15℃>10℃.基于上述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对稻谷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起始生长时间进行幂函数分析,得出稻谷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曲线,通过本曲线可进行高水分稻谷储存安全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储存,研究了不同储存条件下稻谷中水分、脂肪酸值及霉菌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和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水分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在模拟春秋季常温储存条件下水分下降最快。而稻谷的脂肪酸值和霉菌量在储存期间均呈上升趋势,且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上升幅度较大。研究表明稻谷脂肪酸值与霉菌量相关系数高达0.986,两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市大、小春收获季节时有霉雨气候发生,导致了部分高水分粮入库.对于高水分粮的熏蒸是否高水分对粮食吸附磷化氢有影响?还应作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对不同水分的稻谷、小麦等大、小春主要粮种对磷化氢吸附能力的实验测定,探讨水分对粮食吸附磷化氢能力的影响,以便对生产性熏蒸提供参考.我们在1983年以来的研究中发现稻谷对于磷化氢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玉米、小麦、大豆等粮种,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以稻谷外观变质米的发生为重点,对其耐贮性加以讨论。稻谷水分对贮藏品质有直接影响,易引起变质。发热的含水率是19%以上,因此临时贮藏也必须干燥到19%以下。刚脱粒的稻谷水分变化很大,所以在贮藏前需要通风干燥,使水分均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仓房仓顶内外、仓房南面和西面仓墙内外及仓内西南、东北角及正中间和粮堆表上层等部位安装数字式测温电缆,经过10个多月的跟踪检测,初步摸清了环境温度对折线型屋架平房仓及储粮表上层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分的高低,对新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分别储存在露天囤和高大平房仓中,将露天囤里的玉米通风降水后转入高大平房仓储存,再对玉米通风降温,并采取仓房密封、悬挂防晒网、空调控温等配套措施控制粮温,期间采取磷化铝多次补药熏蒸杀灭粮堆内害虫及霉菌,使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设置不同覆盖材料(地膜、秸秆)、覆盖时期(秋、春)、露地(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土层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显著降低0~25cm土层土壤温度0.6℃~0.9℃,降温幅度为秋覆盖大于春覆盖,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3℃~0.7℃。不同时期相比,地表覆盖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降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大于地膜覆盖,而增温效应地膜覆盖大于秸秆带状覆盖。地温日变化随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覆盖显著抑制地温波动。覆盖具有“双抑制效应”,在低温时段抑制了土壤热量向大气的散失,高温时段抑制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且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秋覆盖优于春覆盖,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覆盖温度梯度降低7.3~7.8℃/m,地膜覆盖降低3.4~6.3℃/m。秸秆带状覆盖增产14.7%,地膜覆盖增产25.3%,处理间单薯重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秸秆带状覆盖在西北雨养区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武塬区土壤热状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热状况来探讨该系统地气界面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和特征,为陆面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本研究从反照率、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及其与辐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土壤热状况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10~20 cm层外,各层月变化在5月份及6月份上旬最小,11月份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2)土壤热通量月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表现负相关;(3)反照率在1月份达到年最大值0.66,3-9月份变化不大,在9月份达到最低值0.14;从10月份开始,上升趋势明显,直到次年1月份;(4)在日变化中净辐射持续增强和减弱两个时间段内,同一辐射强度对应的热通量值相差较大,土壤热通量延迟不明显。增强时段的相关性(R12=0.766)小于减弱时段的相关性(R22=0.799)。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相关性远远高于林地,低于草地和稀疏灌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储存在常温仓、低温仓内的小麦品质指标测定,找出与储藏时问相关的敏感指标变化规律,提出了常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小麦合理的储藏期和轮换周期.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南方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下,不耐储晚粳谷"热皮"区域储粮粮温偏高且储粮品质下降很快的难题;利用现有仓房及控温设备条件实现准低温储粮,控制粮堆上层平均粮温低于25℃和全仓平均粮温低于18℃,实现全年准低温储粮目标;进一步提高储粮稳定性,减少储粮害虫发生;有效地控制储粮"热皮"层品质的劣变速度,延长整仓粮食储藏周期,为粮食轮换创造更好经济效益.通过空调控温储粮应用对比,试验仓储粮品质明显优于常规管理仓,该技术具有自动操作方便,投资成本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型节能储藏物冷却机对平房仓中的优质晚籼稻谷进行负压降温72h,能有效保水降温,增强储粮的稳定性。粮食温度最大降幅为13.9℃,平均降幅可达12.6℃;同时可以达到保水的效果;冷却机负压降温时的单位能耗为0.165kW.h/℃.t,仅为国家标准中冷却机通风降温单位能耗的33%,所以应用新型节能储藏物冷却机可以达到有效降温、节能减排、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粮温实测数据为例探讨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 《粮食储藏》2004,33(3):3-6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粮温进行跟踪检测,分析比较了粮温变化情况,并探讨了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将2007年9~10月份入库的几种泰国巴吞米分另q放在常温、准低温和低温条件下储藏,定期检测巴吞米储藏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巴吞米的各项品质都发生了变化,常温储藏条件下的变化最大,准低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coal seam having outcrop of coal seam and outlet on ground,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oalbed gas pressure from the one-dimensional stable gas flow equation by considering deeply the influence of in-situ stress gradient and geothermal temperature is presented. In some mine, the theoretically computing and measuring results of coalbed gas pressure show that the in-situ stress gradient and the geothermal temperatur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alculation of coalbed gas pressure, and if the factors are drew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coaled gas pressure,it will make the results much more accu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