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β-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 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 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哥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燕麦β-葡聚糖的合成与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燕麦β-葡聚糖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燕麦β-葡聚糖具有β-(1,3)(1,4)两种糖苷键,而且排列有序,主要分布于籽粒糊粉层,通常与其它物质结合存在。燕麦β-葡聚糖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但β-葡聚糖的合成过程目前还不清楚,β-葡聚糖合成酶(或复合体)可能是合成过程的关键酶。除遗传因素外,水分供应、总辐射、矿质营养、籽粒成熟期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对β-葡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取条件对裸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裸燕麦β-葡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温度、提取时间和β-葡聚糖酶水解等提取条件对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强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会导致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下降,水提取β-葡聚糖的分子量较高.β-葡聚糖的分子量随着提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条件下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在340~2 000 kD之间.β-葡聚糖酶水解会使β-葡聚糖分子变小,在几乎完全水解时分子量为2~5 kD.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燕麦区试品种(系)主要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收集2013年中国燕麦13个区试点的292份燕麦样品,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和p-葡聚糖含量,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燕麦样本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参加区试燕麦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4.07%、5.81%、3.62%;裸燕麦的营养品质优于皮燕麦;华北、西北、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华北生态区燕麦样品的营养指标平均值较高;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但粗蛋白、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低.不同试点比较,燕麦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宁夏固原(16.4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6.80%)、河北张家口(3.99%);内蒙古乌兰察布试点燕麦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较高;大区域种植的品种(系)营养品质较好的分别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燕2009、坝莜12号、冀品1号,山西大同市的白燕11号,宁夏固原市的坝莜12号.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淀粉、灰分和脂肪),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4个裸燕麦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β-葡聚糖和半纤维素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31.2%~49.0%和25.8%~48.7%,是裸燕麦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半纤维素、β-葡聚糖和果胶可作为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品质综合评价前10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张莜8号、迪燕1号、白燕16号、坝莜13号、魏都莜5号、白燕2号、晋燕17号、坝莜16号、坝莜18号和白燕18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裸燕麦品种可划分为5类,类群Ⅲ中品种的蛋白质、β-葡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类群Ⅳ中品种的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评价前十名的燕麦品种有1个来自类群Ⅲ,2个来自类群Ⅱ,有3个来自类群Ⅳ,有4个来自类群Ⅰ,这10个品种可用于改良燕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7.
氮肥和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及β—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199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播种期和孕穗期施氮或延迟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份及-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在孕穗期间施用氮肥能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减少含油量,但β-葡聚糖含量对增施氮肥无明显反应。通常,延迟播期可增加蛋白质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含油量,然而,1992年随播期的延迟,蛋白质和油含量有增加趋势,而-葡聚糖含量无明显改变。由于不同年份的试验结果有差异,生长季节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1990—199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播种期和孕穗期施氮或延迟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份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在孕穗期施用氮肥能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减少含油量,但β-葡聚糖含量对增施氮肥无明显反应.通常,延迟播期可增加蛋白质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含油量.然而,1992年随播期的延迟,蛋白质和油含量有增加趋势,而β-葡聚糖含量无明显改变.由于不同年份的试验结果有差异,生长季节的环境条件似乎会影响延期播种对蛋白质、油和β-葡聚糖含量的作用.虽然有些品种与栽培管理的互作是显著的,但4个品种生化成份的顺序在整个试验中一直是稳定的.因此,如果需要改进这些特性,基因型与栽培管理的互作不会过分影响后一代育种材料蛋白质、油份和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首先从食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α-淀粉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的功效,进而介绍了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因素——分子量和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对其降血糖功效的影响,最后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几种可能的降血糖机制,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燕麦作为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为比较皮、裸燕麦胚乳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探究皮、裸燕麦在食品等加工利用方面的不同,以2个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坝燕18)以及2个皮燕麦品种(蒙燕1号,塔娜)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燕麦胚乳淀粉颗粒的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以及13C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研究淀粉的理化性质,同时测定其支链淀粉链长和淀粉的消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燕麦胚乳中淀粉同时以复粒淀粉和单颗粒淀粉形式存在,复粒淀粉在淀粉提取中易破裂,形成不规则的多面体颗粒,粒径多在5~8μm。4个燕麦品种胚乳的淀粉均为A型晶体,但膨胀势和溶解度存在差异,裸燕麦坝燕18膨胀势最高,溶解度最低。皮、裸燕麦在淀粉晶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皮燕麦淀粉较裸燕麦有更高的结晶度和表层有序度,裸燕麦淀粉无定形比例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更高,导致皮、裸燕麦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差异。皮、裸燕麦支链淀粉链长分布不同,裸燕麦的长支链分布少,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高,尤其坝燕18的SD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品种,更适合作为减肥食品。  相似文献   

12.
燕麦籽粒特性与理化及加工品质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燕麦籽粒特性与理化和加工品质特性的关系,综合分析了燕麦籽粒特性(长、宽等)与理化指标(水分、蛋白质等含量)和加工品质指标(出粉率等)之间的相关性及品种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理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加工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较小,籽粒特性在品种间的差异居中.籽粒宽度和宽长比均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宽长比与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宽度、体积、表面积和千粒重均与燕麦米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色泽与燕麦窝窝评分呈极显著相关,籽粒特性与出粉率相关性不显著.品种对燕麦籽粒特性、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影响显著,籽粒特性与理化指标和加工品质关系密切,籽粒宽度和宽长比可以用于蛋白质、淀粉、β-葡聚糖和灰分含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王慧  杨富  姜超  施毅  李刚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203-211
为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系),对72份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4个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供试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平均分别为1.57%、19.35%、41.98%和4.13%;粗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2.48%;β-葡聚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2.59%。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px0412、8928-2-2、3121-3、8928-7-5,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综合排名位列前4。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灭酶处理对燕麦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灭酶方式对燕麦籽粒磨粉品质及燕麦粉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炒制、蒸制和红外烘烤三种灭酶方式处理燕麦籽粒,测定了出粉率及燕麦粉灰分、β-葡聚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对燕麦粉的黏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用不同灭酶处理的燕麦粉制作燕麦-小麦混合粉馒头并对其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燕麦籽粒经过灭酶后出粉率较对照组平均高出3.12个百分点,其中红外灭酶处理出粉率增加了6.84个百分点;炒制和蒸制处理使燕麦粉灰分和β-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高于对照组,而红外烘烤对样品组分影响不大;炒制、蒸制和红外烘烤均降低了燕麦粉的糊化起始温度,蒸制和红外烘烤提高了燕麦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低谷黏度;经红外烘烤后的燕麦粉制作的燕麦-小麦混合粉馒头感官评分最高.红外烘烤灭酶有助于提高出粉率和适合燕麦传统食品制作.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不同燕麦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燕麦品种,以国内外17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各品种主要农艺、品质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7个燕麦品种可聚为5类,第一类为G148、G113两个品种,表现为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产量较高,粗脂肪与粗纤维含量低;第二类包括G145、G125、G141、G142、G124、G149、白燕2号、草莜1号、蒙燕1号、蒙农大燕1号、蒙农大燕2号共11个品种,表现为β-葡聚糖含量高,其他性状差异较大;第三类为G144、G140两个品种,表现为粗蛋白含量低,β-葡聚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较高;第四类1个品种(G132),表现为粗蛋白、β-葡聚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较高;第五类1个品种(G138),表现为粗蛋白含量及产量较低,β-葡聚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较高。在盐碱地条件下,籽粒产量较高的品种为G148和蒙农大燕2号,分别达到2 240kg·hm~(-2)和2 040kg·hm~(-2);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为蒙燕1号;高蛋白、低脂肪的品种为G148和G113;综合指标最好的品种为G113。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7.
谷物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如何快速、准确、经济地检测β-葡聚糖含量已成为燕麦、大麦等谷物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法、色谱法、刚果红法、荧光法、粘度法、近红外法等,各方法采用不同的原理,在准确度、检测效率、检测成本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酶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已被开发成试剂盒并成为谷物β-葡聚糖的标准检测方。法,但是高纯度酶价格昂贵;近红外法检测简单快捷,可大批量检测样品,甚至可以选用全谷物籽粒进行无损检测,然而该方法在建立时需要大量已知含量的样本确定定量模型。本论文综述了当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西藏12个青稞品种(系)籽粒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膳食纤维、β-葡聚糖、黄酮、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青稞不同品种其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选取西藏具有代表性的12个青稞品种(系),通过测定其基本成分及主要营养成分,如水分、β-葡聚糖、粗蛋白、总黄酮和淀粉含量等11种营养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其综合分析,评价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质。结果表明,藏青2000、1127号青稞品种的β-葡聚糖、粗蛋白含量较高,12-10556、13-6927品种(系)的总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地区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采集了西藏青稞主产区的不同青稞品种,并对青稞中的水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矿质元素以及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等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色青稞中淀粉和微量元素Mn、Cu、Zn的含量在年度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有色青稞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青稞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14%~0.42%,均值为0.23%;β-葡聚糖含量范围为2.65%~6.52%,均值为4.59%;有色青稞花青素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0.022 7~0.649 7 mg/g,均值为0.133 2 mg/g。总黄酮含量、β-葡聚糖含量年际间差异不大,花青素含量年际间差异巨大。总黄酮含量有色青稞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而β-葡聚糖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基因型燕麦在沈阳、彰武、台安3个试验点和引种地坝上地区的β-葡聚糖含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因素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有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基因型影响最大。环境因素与品种互作因素的相关分析,AMM I模型中的PCA1的环境指数大体上可理解为是7月的积温,且呈负相关,PCA1与各月的积温和四月的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和其他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同样,AMM I模型中的PCA2的环境指数大体上可理解为4月、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PCA2与4月、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