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寒地水田区最佳的育秧模式,以优质粳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超级大棚、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等3种棚式,分析不同棚式育秧对寒地水田区秧苗素质、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大棚的增温、控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小棚,适宜春季水稻幼苗生长;超级大棚所育秧苗的株高、根长、穗长和根重等秧苗素质数据均优于其他2种育秧棚式,传统小棚的弱苗率最高达24%,超级大棚的弱苗率最低为8%;2种大棚所育秧苗的生育期较传统小棚缩短1周时间;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有效穗数较传统小棚分别提高15.83%和4.80%;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全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3.52和1.47粒/穗;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每穗实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2.10和2.16粒/穗;标准大棚水稻结实率较传统小棚提高0.18%;超级大棚的产量较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分别提高3.21%和7.7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和营养土配比对水稻硬盘育秧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配比基质与营养土混合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健壮秧苗,测定成苗数、秧苗形态指标、种子根数、穗粒结构及产量等。[结果]应用不同基质与营养土混合育秧,秧苗栽插后发苗迅速,分蘖较早,比全营养土处理提前1~3 d,低位分蘖多、够苗期早,比全营养土处理提前0.4~0.6个叶位达到够苗期,群体质量好,成穗率较高,穗数较足,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尤其以80%大华生物基质+20%营养土处理比对照增产达760.5 kg/hm~2。[结论]80%大华生物基质+20%营养土配比在江苏大丰地区机插水稻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分别对沃柑网棚、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环境温湿度、果实物候期及生长发育、品质等进行测量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8月,网棚内日最高温、最低温整体高于露地,最高温、最低温分别相差0.7~5.8、0.1~5.5℃;2016年7月网棚内平均湿度比露地高1.9%,8月、9月、10月、11月网棚内平均湿度较露地分别低0.1%、2.6%、1.6%、1.0%;网棚栽培的沃柑花期、生理落果期分别较露地栽培提前4~7 d,果实成熟期延后8~10 d,果实发育周期增加10~15 d;成熟期时,网棚栽培的沃柑果实果形指数为0.72,明显小于露地栽培的0.77;网棚、露地栽培的沃柑果实纵径、横径增长率峰值出现在8月中下旬,此时网棚、露地栽培的沃柑果实纵径、横径增长率分别为21.08%、24.49%和12.55%、16.03%;网棚、露地栽培的沃柑平均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02.44、180.73 g和14.17%、15.01%,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正1.壮秧标准秧龄35~40d,叶龄4.1~4.5叶,株高17cm左右,100株地上干重4g以上。2.秧田地选择及大中棚规格2.1秧田地选择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做新基质育秧田。2.2秧本田比例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1:100倍计算。2.3大中棚规格大棚高1.8~2.2 m,宽6~7 m;中棚高1.5 m,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药渣和粉碎稻草为基质代土育秧,探讨中药渣基质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渣体积比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3%~98%,成秧率在91%~97%。播种后7 d之内秧苗生长较慢;7 d之后秧苗生长随药渣比例的增加,生长加快。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提高秧苗素质,表现出苗高更高,叶片数多,假茎宽增大,壮苗指数提高;发根数增多、根系氧化力提高。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可提高水稻秧苗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植株中全氮33 mg/g、总糖38 mg/g左右,氮/糖比接近1的秧苗素质最佳。基质比例为药渣70%、稻草10%、红壤粘土20%,培育的秧苗综合素质最好。中药渣是一优质取代土壤培育水稻秧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7.
经过三年的不同棚式水稻旱育秧对比试验,得出采用大中棚(大棚床宽6~7m,床长40~60m,拱高2m,边高1.2m左右;中棚床宽5~6m,床长20~30m,高1.5m.)水稻旱育秧具有操作方便、增温、增光等特点,从而使秧苗根多、根壮,插秧后发根快,返青期短,分蘖早,生育旺盛,早熟高产。大中棚育秧秧龄大,一般35d以上,叶龄4叶以上,带蘖率高,有利于应用水稻超稀植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1育苗前准备1.1苗床地选择苗床是秧苗生长的基地,是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的基础。要选在房前屋后或村屯周围,灌排方便,地势平坦,背风朝阳,土壤性状良好,微酸性,杂草少,茬口为蔬菜、大豆、…  相似文献   

8.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覆盖渗水地膜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采用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渗水膜的处理 0~ 6 0 cm土层含水量为 17.5 g/ kg,分别较覆盖普膜、降解膜和膜侧种植、液膜处理提高 1.0~ 2 .4、1.1~ 2 .4、0 .3~ 0 .5、0~ 2 .4 g/ kg;渗水膜处理比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出苗提前 1~ 5 d,拔节期提前 2~ 6 d,抽雄期提前 3~ 5 d,全生育期缩短 5~ 10 d;渗水膜处理产量最高 ,为 1170 1.95 kg/ hm2 ,较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分别增产 12 .78%、15 .5 9%、18.88%、2 6 .2 2 % ,纯收入为 12 317.34元 / hm2 ,产投比为 8.14  相似文献   

9.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北方高寒地区利用温室和大棚两段育秧移栽,然后将秧苗再插入大田的一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生产实践表明,水稻两段育秧栽培比常规大棚育秧栽培插秧时间提前1个月,有效积温增加了250℃,水稻平均公顷产量由9387kg增加到11250kg,增产19.8%.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实际大田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育秧盘和毯式秧盘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均优于常规纸盘,其中钵育秧盘表现最好,产量为559.3kg/亩,较常规纸盘增产4.1%,但毯式秧苗更适合在实际大田生产中使用,且其产量及抗逆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是最新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大棚育苗可比小棚提前7~10d,实现了提前插秧,水稻提前成熟5~7d,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  相似文献   

12.
蕨菜适宜生长条件及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3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环境条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蕨菜适宜的出芽气温和地温分别为13~14℃和11~12℃;适宜的出茎气温和地温分别为15~16℃和12~14℃;适宜的孢子形成气温和地温分别为26~27℃和20~22℃.塑料大棚促进蕨菜提前出芽、出茎,采收期较其他模式提前25~39 d,产量达20 800 kg/hm2,分别比小拱棚和露地增产25%和40%.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侧条施肥处理的分蘖期较对照提前3d,抽穗期较对照延后1d;底/侧施肥处理的分蘖期较对照提前1d,抽穗期提前1d。侧条施肥处理的单株分蘖个数较其它处理多0.1~0.19个,平方米茎数较对照多10个,株高较其它处理多3~5cm,叶长较其它处理多2~4cm,平方米有效穗较其它处理多5~55穗,株高较其它处理多1.4~3.9cm。侧条施肥处理实脱产量为10480.5kg/hm2,较其它处理多165.0~409.5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剖析大、中、小3种棚膜旱育苗方式在吉林稻作区的孰优孰劣,以‘通引58 ’、‘通禾836’、‘通禾835 ’为试材,采用吉林稻区目前普遍推广的大棚、中棚、小棚旱育苗方式,就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秧苗素质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3种旱育苗方式不同时间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低均表现为:大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不同旱育苗方式出现超过水稻生物学上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大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出现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大棚旱育苗.在秧苗素质方面,不同旱育苗方式之间的株高、根数、地上干重和出苗率差异显著,其高低、多少均呈现大棚旱育苗方式>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规律;叶龄、茎数上大棚旱育苗显著高于其他2种旱育苗方式,而中棚、小棚旱育苗差异并不显著;大棚和中棚旱育苗的地下干重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都显著大于小棚旱育苗.生产中提倡使用大棚旱育苗方式,其次是中棚旱育苗,但大棚一定要加强通风炼苗;而小棚旱育苗在吉林省夜间积温较低地区建议不用或少用,若用应留意夜间低温,进而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番茄大王”(又名合作906)以其果实大(平均单果重400g,最大可达750g)、易座果、产量高、耐运输等优点在宜城市流水镇迅速发展。其高产高效裁培的关键技术如下: 1 根据不同栽培条件,合理确定育苗期 如采用大棚+小棚+地膜+草帘四层覆盖进行特早熟栽培,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育苗;采用大中棚+地膜裁培,  相似文献   

1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播量(80、100、120 g/盘)、育秧基质(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耕层土+有机质)对不同秧龄(20、25、30、35 d)机插水稻郑稻18号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播量分别为80、120 g/盘处理的产量提高11.7%、12.5%,比同一播量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1.3%、12.5%、29.1%;在播量为100 g/盘条件下,当基质为耕层土+有机肥、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5.3%、7.7%、5.2%,比同一基质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3.7%、16.0%、27.7%。综上,在耕层土+有机肥为育秧基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且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剖析大、中、小3种棚膜旱育苗方式在吉林稻作区的孰优孰劣,以'通引58'、'通禾836'、'通禾835'为试材,采用吉林稻区目前普遍推广的大棚、中棚、小棚旱育苗方式,就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秧苗素质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3种旱育苗方式不同时间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低均表现为:大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不同旱育苗方式出现超过水稻生物学上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大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出现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大棚旱育苗。在秧苗素质方面,不同旱育苗方式之间的株高、根数、地上干重和出苗率差异显著,其高低、多少均呈现大棚旱育苗方式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规律;叶龄、茎数上大棚旱育苗显著高于其他2种旱育苗方式,而中棚、小棚旱育苗差异并不显著;大棚和中棚旱育苗的地下干重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都显著大于小棚旱育苗。生产中提倡使用大棚旱育苗方式,其次是中棚旱育苗,但大棚一定要加强通风炼苗;而小棚旱育苗在吉林省夜间积温较低地区建议不用或少用,若用应留意夜间低温,进而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早稻机插叠盘出苗育秧与常规小拱棚育秧(对照)的模式表明,叠盘出苗育秧较对照出苗期提早3~4 d,出苗率提高8.5%,秧苗重量提高40%左右;机插后秧苗早发早长,成熟期提早2 d;产量提高5.2%,亩增效益78元。水稻叠盘出苗育秧表现出苗快而整齐,秧苗素质好,提高早稻机插效果;促进早稻早发早长提早成熟,为晚稻生产留出种植时间,可缓解季节矛盾,确保连作晚稻安全齐穗成熟;增产增效明显。该机插育秧模式的应用可促进水稻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无土育苗的秧苗素质好于常规育苗,从根上看,无论是鲜重、干重还是根数量,无土育苗较有土育苗都要重的多,分别重0.08g、0.18g、多4.3条根,单株根平均长度无土较有土长0.2cm。无土育苗的产量是649.8kg/亩,较常规增产45.0 kg/亩,增产率为7.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