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蚶升温促熟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事业的迅猛发展,毛蚶作为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之一,它的人工育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毛蚶基本上采取使用自然成熟的亲贝进行育苗的方式,此方式的不足之处由于幼贝暂养适温期较短、幼贝规格小、底播成活率低,特别是北方沿海必须经过越冬环节,严重制约了毛蚶浅海底播增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弊端,笔者于2005年进行了毛蚶亲贝升温促熟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3.
杨光  邵跃 《河北渔业》2014,(2):49-49,65
<正>毛蚶(scapharca suborenata)是重要经济贝类之一,在辽东湾上世纪8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5万t左右,但由于乱采滥捕,现已基本枯竭。为了保护和恢复毛蚶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对种贝及幼体死亡等问题做了探讨。1毛蚶种贝及幼体死亡原因1.1毛蚶种贝死亡原因1.1.1种贝采捕死亡原因种贝采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渔船拖网,另一种是人工手扒。渔船拖  相似文献   

4.
毛蚶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毛蚶[Scapharcd suberenata (Lisehke)]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为探索人工孵化毛蚶苗种技术,作者于2002年在500m^3的室内育苗池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共培育出壳长1.2-0.82mm、壳高0.8—0.55mm的毛蚶稚贝31000万粒,单位水体出苗62万粒;经中间育成至第2年4月初共获壳长4—4.5mm的稚贝9000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毛蚶育苗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5年,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承接的毛蚶人工育苗与底播放养技术项目,引进了高密度贝类育苗技术,稳步完善形成了毛蚶工厂化育苗与浅海底播放养技术,平均单位水体育苗获得受精卵为2亿~4亿粒/米^3:壳长300微米,壳高280微米,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40万~50万粒/米^3。规将毛蚶工厂化育苗与放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翟林香 《齐鲁渔业》2010,(10):36-37
<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沿海池塘、滩涂、浅海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近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毛蚶增养殖业发展迅速,人工育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毛蚶人工育苗生产中常出现幼体突然大量"下沉"死亡和幼体附着变态率低等问题,造成育苗中途失败或  相似文献   

7.
谢江宁 《河北渔业》2008,(10):16-17
在毛蚶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影响幼体附着变态的因素较多,除了亲贝质量等因素以外,幼体的培育密度和附着基是两个关键因素。笔者就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情况在2005年的生产中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为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毛蚶全人工育苗的过程和相关要点。亲贝通过蓄养促熟,经12h阴干、1h流水刺激可获催产成功;经选优、幼虫培育、附着基的选择和洗苗、疏苗等相关措施,在28-30℃,pH8.0-8.2,比重1.016-1.018条件下经40余天的培育获800~1.000um出池稚贝3.98亿。通过对无基质培育的试验,改变了毛蚶育苗模式,简化了生产程序。  相似文献   

9.
青蛤土池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获得低价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增殖,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利用新建土池进行了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在0.47hm~2土池中进行了亲贝暂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虫培育、稚贝附着及洗苗移养试验。越冬前获得2—8mm稚贝454万粒/0.067hm~2。越冬后稚贝成活81.4万粒/0.067km~2,实验证明,在北方地区用土地进行青蛤育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杜尚昆 《齐鲁渔业》2008,25(9):44-45
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事业的迅猛发展,毛蚶作为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之一,它的人工育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毛蚶土池培养饵料育苗与毛蚶育苗的区别是利用室外土池培养天然饵料,不用室内人工培养各种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11.
辽宁是重要渔业省份之一,海岸线较长,渔船渔港众多,全省沿海25个县(市、区)拥有渔民20余万人,各类渔船3万多艘。长期以来,因海上生产条件差,环境极其恶劣,渔船比较分散,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各类渔船海损事故频繁发生,给渔民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重心。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对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有效性已为一些国际协定和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所确认。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实践和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采用预警原则。因而,针对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养护不利的现状,我国有必要增订相关立法,将预警原则规定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各海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适用预警原则,以顺应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肋骨条藻的室内筛选室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条藻生长繁殖速度快、不容易污染。在室内水泥池中,从自然海水里筛选生产性纯种骨条藻藻液,在室外土池里通过对骨条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控制,快速培养骨条藻。该技术简单、生产操作容易,适应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4.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中游秋季浮游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汉江中游干流和支流设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5属173种。硅藻门80种,占46.24%;绿藻门48种,占27.75%;蓝藻门31种,占17.92%;裸藻门8种,占4.62%;隐藻门3种,占1.54%;甲藻门2种,占1.16%;金藻门1种,占0.51%。干流丹江口数量最高,为174×104个/L,回流湾数量最低,为31.8×104个/L;支流唐白河为2588×104个/L。生物量干流皇庄最高,为1.8328mg/L;回流湾最低,为0.1890mg/L;支流唐白河为3.3840mg/L。汉江中游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总的趋势是越接近下游越高,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水质越接近下游污染越重且污染逐年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沸石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继周 《齐鲁渔业》1999,16(3):10-11
在河蟹育苗中,利用沸石作水质净化剂.从幼体蚤状Ⅲ期始,每天在3个幼体培育池共90m3水体中投放200×10-6沸石。结果试验组每m3水体大眼幼体出苗量增加54g,效果明显。试验证实,投放沸石能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氨氮,净化水质,促进幼体正常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17.
The oogenic cycle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ovary of raft-cultured great scallop (Pecten maximu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April 1990–July 1991. The ovary condition index (FGI) and stere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two principal spawning periods, winter and late spring-early summer. No sexual resting period was found. Oocyte lysis was high throughout the year. Ovarian lipid levels displayed a clear seasonal pattern linked to the gametogenic cycle. Total lipid (TL, 16–21% dry weight), acylglycerol (AG, 20–65% TL) and free sterol (FS, 2.8–6.4% TL) levels were,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ripe ovary and a decrease coincided with spawning. Protein (59–63% dry weight), glycogen (<3% dry weight) and phospholipid (PL, 26–35% TL) levels showed no clear seasonal trend. The TL and AG were a good index of ovarian sexual maturity. The TL % of dry weight)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female gonad condition index (r s = 0.779, p < 0.001), and AG (% f TL)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mean oocyte diameter (r s = 0.630, p < 0.01) and the female gonad condition index (r s = 0.443, p < 0.05).  相似文献   

18.
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和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美国杂交条纹鲈的苗种培育试验,科学调节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初步探讨了美国杂交条纹鲈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认为美国杂交条纹鲈适温范围广,苗种培育过程中溶解氧应在4mg/L以上,碱度、硬度保持3me/L左右,pH8.0以上,COD应在10mg/L以下,对氮、磷营养元素和苗种培育饵料生物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三疣梭子蟹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三疣梭子蟹的摄食、领域、防御、攻击及清洁行为。三疣梭子蟹在水温12℃以上摄食行为加强,领域与攻防行为也很明显,攻防主要其螯肢。三疣梭子蟹的清洁行为比较复杂,在光强度变化较大时较为明显,一般要持续15~20min。随着温度的降低,三疣梭子蟹的摄食、攻防、领域行为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