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当前 ,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绝大多数是转 Bt基因抗虫棉 (以下简称抗虫棉 ) ,它高抗棉铃虫 ,省工、省药、低污染、产量高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然而 ,抗虫棉面积的普及 ,改变了原有棉田的生态环境和害虫的生存条件 ,对棉铃虫和其它害虫的消长及防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抗虫棉各种害虫的防治技术 ,制定综合的防治措施 ,是新的生态环境下棉田害虫防治的新要求。1抗虫棉田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1 .1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下降据山东省植保站 2 0 0 1— 2 0 0 2年两年的调查显示 :在抗虫棉全生育期不用药 ,常规棉防治棉铃虫 5次的情况下 ,前者…  相似文献   

2.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棉花使用除草地膜与西瓜间作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军  张玉礼 《中国棉花》2002,29(9):41-41
近几年来,由于积极推广使用了杂交抗虫棉,基本上不用防治棉铃虫,较好地解决了因防治棉铃虫而大量使用杀虫剂的问题,保证了西瓜果实食用安全性.在棉花采用杂交抗虫棉种的基础上,使用除草地膜,能有效地防治杂草.  相似文献   

4.
1 抗虫棉田害虫发生规律与特点发生了变化 1.1 抗虫棉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出的抗性.抗虫棉对棉铃虫及玉米螟、造桥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高抗性,基本上不需要防治这些害虫.1.2 棉蚜、棉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李博  龙正  陈金湘 《作物研究》2011,25(6):634-638
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的消长动态的研究状况及对害虫天敌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靶标及非靶标害虫消长动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放宽靶标害虫的防治、注重非靶标害虫的防治及加强生物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棉田害虫的发生变化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 ,转 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主要品种为新棉 33B、菏棉 3号、CK—1 2等品种 ,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 ,减少了防治成本和农药的使用量。大面积抗虫棉的种植 ,使棉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 ,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了解不足 ,造成防治中出现一些失误。为了了解抗虫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 ,从 1 997年开始笔者对转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发生变化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抗虫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1 .1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危害新特点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年开始,引进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在连年种植抗虫棉的过程中,发现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了不同于常规棉的新特点,需要引起种植单位和种植户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使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江苏沿海棉区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抗虫棉株型高大,棉花红蜘蛛在棉田的扩散蔓延十分迅速,药剂防治难度较大,为寻求适应本地抗虫棉红蜘蛛防治的高效新药种,2001年在盐城进行了20%速杀净EC防治抗虫棉红蜘蛛的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由于棉铃虫的日益猖獗 ,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成功 ,抗虫棉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独特的抗虫机理 ,较高的抗虫性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减轻了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 ,降低了植棉成本 ,提高了植棉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已逐渐被广大棉农所接受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应根据它的抗虫特性 ,进行防治 ,以确保棉花持续高产稳产。1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由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 ,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1.
王合松  张四  高峰 《中国棉花》2005,32(3):33-34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都是转基因抗虫棉 ,主要抗鳞翅目害虫 ,如棉铃虫等 ,对非鳞翅目害虫无抗性 ,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 ,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鳞翅目害虫 (棉铃虫 )的抗性 ,也只在苗期 ( 1、 2代棉铃虫 )抗性良好 ,3代及 3代以后抗性明显下降。对抗虫棉主要害虫的防治要遵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1生态防治1 .1种植玉米诱集成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 ,可于 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于千挂 《江西棉花》2006,28(3):41-41
1 正确认识抗虫棉的抗虫要点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目前种植的抗虫棉只抗鳞翅目类中的棉铃虫和玉米螟等害虫,而不抗棉蚜、红蜘蛛、蓟马、盲蝽象、叶蝉等,这些在常规棉田不需专门防治的害虫,在抗虫棉田内往往需要专门防治,并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在新疆的应用表现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王波  孔宪辉 《中国棉花》2001,28(6):28-29
近年来 Bt转基因抗虫棉 (简称抗虫棉 )在新疆种植的总体表现状况良好。抗虫棉可减少防治棉铃虫农药和人工的投入 ,减轻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棉铃虫重发区种植具有抗虫、增产、节本、增效的积极作用 ,但在生产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抗虫棉在生产上的表现在新疆棉铃虫发生重的地区种植抗虫棉 ,其抗虫性表现良好 ,抗虫能力均在 80 %以上。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时期一般不需药剂防治。由于棉花生育后期抗虫棉抗虫性有所下降 ,当三、四代棉铃虫严重发生时 ,个别虫量大 ,受害重的棉田还需药剂防治 1次。据调查 ,抗虫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Bt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但棉花枯萎病在本地抗虫棉上发病严重,轻者缺苗断垄,贻误农时,重者毁田重播,给棉花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棉花枯萎病属土传维管束病害,在缺乏有效抗源的情况下,目前防治上主要依靠药剂控制,成本高、防效一般,并且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抗虫棉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录到棉花植株内后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抗虫棉的培育成功,是棉花育种史上的又一新突破,对综合防治棉铃虫、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棉花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抗虫棉育种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不断有新的...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品种更换 ,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主要是美国 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 GK系列品种 ,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 ,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特点是前期和后期病害较常规棉发病重 ;国产 GK系列抗虫棉由于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 ,病害发生表现为前期病害少 ,后期病害重 ,尤其以红叶茎枯等与早衰相关的病害更为突出。防治上应采取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措施防治苗期病害 ,对中后期的早衰则可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结合叶面喷杀菌剂防治。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棉田害虫危害尤其是棉铃虫的危害自9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新疆棉铃虫重发区积极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为了进一步掌握抗虫棉主要虫害发生规律,2003—2005年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主要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抗虫棉田害虫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技术措施。1抗虫棉田害虫发生特点采用系统法与普查法相结合。2003年抗虫棉观测品种为sGK321,大面积种植的常规棉为新陆早13号;2004年抗虫棉观测品种GK26,大面积种植的常规棉为新陆早13号;2005年抗虫棉观测品种为sG…  相似文献   

18.
鲁北棉区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广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扼制了棉铃虫的危害.但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发生特点等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害虫防治上,要根据其变化来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29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了解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生长发育动态,掌握各类害虫在抗虫棉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2000~2001年,在江苏沿海棉区有关市(县),统一种植本地抗虫棉的代表品种中棉所29,并以常规棉苏棉9号为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20.
江国安 《江西棉花》2010,32(4):66-67
安徽省宿松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0km^2左右。尽管抗虫棉的种植缓解了棉铃虫的为害,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且抗虫棉棉株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棉株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抗虫能力也不同,因此,还需要化学药剂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