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基本情况 桐庐县2006年春开始开展示范和推广大棚养蚕.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07年全县共搭建各类临时简易大棚110只,总面积1.32万m2,饲养蚕种350张.根据对印渚、怡合等重点乡镇15户蚕桑大户的调查,2007年共建大棚19只,面积2 470m2,中秋期大棚饲养蚕种80张(占总饲养量123张的65%),总产鲜茧2 731-8kg,平均单产34.1kg.  相似文献   

2.
大棚养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金钱 《中国蚕业》2002,23(3):35-38
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有:①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大,而且受到建房政策的约束;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室外大棚养蚕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蚕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需要而涌现出的一种可有效解决规模养蚕大户设施和劳力不足矛盾的新型养蚕形式.近年来,各地同行对各种类型的简易蚕房和大棚养蚕进行了探讨和试养,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地域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在技术操作上有较大差异.从海宁市近3年大棚养蚕调查结果和蚕农的反映看,竹架大棚因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产量稳定、造价偏低和可兼营其他养殖业等优点得到蚕农的欢迎和业内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市涌现了一批 10亩以上桑园的养蚕规模大户 ,现有房屋已不能满足养蚕生产的需要 ,加上农宅装饰高档化 ,不愿用于养蚕。针对这一情况 ,2 0 0 0年我们进行了室外大棚养蚕的示范 ,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室外大棚搭建的方法首先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 ,紧靠桑园的地块。材料可选用竹片或钢管两种 ,同时要配备防雨彩条布、草帘、绳、小木桩、纱窗等。搭建时大棚要南北方向 ,每隔 1m用两根竹片或钢管从东西向中间弯成拱形 ,两边插入土中固定好 ,棚正中用立柱支撑 ,上面覆盖防雨彩条布 ,布上面再盖草帘 ,并用绳拉紧用…  相似文献   

5.
养蚕大棚桑园养鸡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每年4月中旬~10月中旬为生产期,其余半年的时间养蚕设施及桑园均为闲置期.在养蚕之余再利用桑园、大棚进行综合经营,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大棚及桑园利用率.嵊州市三界镇养蚕大户吴石炯开发桑园养鸡,实现了桑园与养蚕大棚、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以桑促副、以副增收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武义县从2002年开始在桃溪镇泽村陶连德户进行大棚养蚕试验,2004年出台每建667 m2大棚补贴2000元的扶持政策,2008年起调整为补贴10元/m2,使全县大棚养蚕技术得以推广,2013年达150只左右。王宅镇汤处村邱舍法户利用大棚全年饲养38张蚕种,平均张产量42.8 kg。现将武义县大棚养蚕技术作简要总结介绍。1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解决蚕室紧缺问题。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  相似文献   

7.
陈浩 《四川蚕业》2015,(2):21-22,20
通过对大棚省力化简易活动蚕台的制作、饲养技术与常规蚕箔养蚕技术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出一套省力、省工、省投资的科学养蚕技术,这一新型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适应"三高"蚕业省力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调查和分析了刘涔村大棚养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改“闷罐式”为通风式;改“薄顶”为厚盖;改紧靠住房为适当远离住房等措施对现有养蚕大棚进行改造,以便提高简易大棚养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韦茁萍 《广西蚕业》2007,44(1):19-20
实践证明,户养蚕达3张/批左右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大棚养蚕作为省力化养蚕的一项新技术,可解决蚕室、蚕具和劳力不足的矛盾,可节省养蚕投资40%~50%,操作便利,提高养蚕工效,适合规模化养蚕。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跟上,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蚕农不懂技术而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棚养蚕失败的原因1.1大棚建造过于简陋。建棚地点地势不够高,造成雨季排水不通畅;大棚保温、隔热不好,夏秋季往往棚内温度太高,早春和晚秋棚内温度过低;大棚过于敞开或过于封闭,导致天敌为害和受不良气候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蚕农李玉花,近几年在县、镇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简易大棚养蚕技术,取得了节本增收的好效果,平均每张蚕种增收300多元,节省开支近百元,取得了较佳的养蚕效益。现将该饲养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棚养蚕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02,33(1):16-18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为了开发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我省2次组织了赴山东专题考察,并从2001年春蚕开始在桐乡市等地进行试验。本文概要介绍了春期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1):80-80
2008年1月中旬以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我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天气,寒冷天气已持续1个多月,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冻、雨雪天气,据调查,桑树生长受到冰冻危害,雨雪灾害还造成养蚕房屋和大棚等养蚕设施倒塌和不同程度的损坏,全区蚕房倒塌共80间,严重损坏有142间,为了帮助蚕农抗冻救灾,恢复生产,下面介绍养蚕大棚的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4.
郑作运 《北方蚕业》2001,22(4):48-49
大棚养蚕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适应蚕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在室外用塑料膜或塑料纺织布建成"温棚",在棚内进行养蚕的新的饲育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优质、高效等特点,目前,已在国内不少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省近年也开展了大棚养蚕研究与应用,同样取得了可喜成绩 .现将河南大棚养蚕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 大棚养蚕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养蚕是适合蚕桑规模化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一年来通过5期蚕的大棚养蚕试验,取得了蚕茧产量高、质量好,管理方便,省工省力的好成绩.本文概要介绍桐乡市5期蚕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大棚养蚕省工省力,产量高质量好,冬春空闲时段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是目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蚕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棚养蚕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大棚蚕的产量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县自1995年开始,在团林镇南泉子二村试行建起了五个高标准的养蚕大棚,当时由县公司、茧站和村共同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水通、路通和电通的同时,还配备了消毒池和贮桑室。当年,这五个大棚共饲育蚕种73.2张,产茧3103.7kg,全年平均张产达到42.4kg,比蚕室养蚕高8.2kg,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年,我县公司在各乡镇开始进行推广,并出台了每平方米给予2元补贴的优惠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展养蚕大棚1436个,2000年共承担饲育蚕种10321张,总产茧376716kg,平均张产达到36.5kg。特别是团林镇的南泉子二村,14.3公顷新老桑园共建有养蚕大棚86个,全年共承担放养蚕种681张,几乎全部是大棚养蚕,总产茧达29419.2kg,平均张产达43.2kg,比蚕室养蚕张产高出6.9kg。由此推算大棚养蚕每张种比蚕室养蚕可增加100元的经济收入,667m2产值可提高300元左右,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但也有的大棚户养蚕产量和质量却不怎么明显,甚至个别户比蚕室养蚕效益还要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运城市东北部,是中条山腹地的一个边远山区县,蚕桑业是垣曲一大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蚕桑取得了较大发展,目前蚕桑发展辐射9个乡镇、97个村,桑园面积达13.5hm2,盛产期桑园2004年养蚕1万张,涉及1万余户蚕农.在蚕桑生产上多数蚕农采用的仍是以普通育为主体的室内养蚕方法,要占用大量房屋蚕具,投资大、用工多,很不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为了改革现行养蚕技术,经过3年来在部分重点村搞了室外大棚省力化饲养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现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大棚养蚕系列技术中,养蚕密度的控制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大棚养蚕,由于棚内温度变化及其它气象因子与蚕室养蚕环境有一定差异。蚕在大棚内的食桑、生长速度、昼夜活动等情况与蚕室内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养蚕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在这种情况下,我县的室外大棚推广很快,凡养蚕两张以上的,都是大棚养蚕。2004年春,有大棚2100个,在重点养蚕区大棚蚕达95%以上,蚕农普遍反映大棚养蚕的产茧量从原来的25~30kg/张,提高到35—40kg/张,发病率下降了5%,蚕农真切体会到大棚养蚕的好处。现在又有蚕农为了更省事,待小蚕一出共育室就直接放进大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室、蚕具紧张的矛盾日渐突出,重点蚕区纷纷在探索大棚养蚕技术.泾县于1998年就曾进行了大棚养蚕试验,但未获得较为成熟的技术,一时不为蚕农所接受.笔者有兴趣作进一步研究,于年初带领养蚕大户赴江苏如东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本县实际,选择在琴溪镇进行大棚养蚕新式的进一步探讨,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