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以拜城油鸡及地方土鸡为实验材料,对鸡肉、鸡皮中的总脂质进行比较分析,分离中性和极性脂质并进行成分鉴定,为开发功能性脂质利用于预防医学、保健品及化妆品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氯仿-甲醇改良法提取总脂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总脂质中的中性和极性脂质、薄层层析法(TLC)进行极性脂质成分鉴定。【结果】拜城油鸡和地方土鸡鸡皮中脂质含量分别为44.07%和34.88%;两种鸡不同部位鸡肉、鸡皮总脂质含量分别为胸体肉5.66%和2.8%、胸体皮分别为42.65%和27.40%;双腿肉分别为14.29%和6.55%、皮为33.33%和19.06%;翅膀肉分别为4.24%和3.97%、皮分别为23.35%和16.63%;头部肉(包括脖子)分别为9.10%和6.19%、皮分别为28.84%和23.13%。拜城油鸡和地方土鸡鸡皮极性脂质含量分别占总脂质含量的3.83%和2.68%;TLC分析结果显示拜城油鸡和地方土鸡均检测出功能性极性脂质,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丝氨酸(PS),鞘磷脂(SM)和甘油三酯(TL)。【结论】拜城油鸡的肌肉和鸡皮的总脂质含量以及总脂质中极性脂质占的比例均高于地方土鸡;极性脂质的TLC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拜城油鸡鸡皮极性脂质至少含有四种功能性组分。  相似文献   

2.
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 )对比的方法 ,对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低磷组 (低磷酸盐血症 )和血尿组 (血红蛋白尿症 )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发生明显改变 ,低磷组红细胞膜中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 PC+ PS)显著低于对照组 ,神经鞘磷脂 ( SM)显著高于对照组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神经鞘磷脂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磷组 ,磷脂酰乙醇胺 ( P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磷组 ;奶牛血清磷含量与红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神经鞘磷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代谢障碍 ,导致膜磷脂组分异常。  相似文献   

3.
陈旭微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1-2362
通过HPLC的二次操作,可将黄瓜子叶极性脂快速、经济地分离成各脂成分,并进一步分离成各分子种。通过第1次操作,黄瓜子叶极性脂被分离成各脂组分:单半乳糖二甘油脂(MGDG),双半乳糖二甘油酯(DGDG),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等;第2次经HPLC系统后,各脂组分被分离成C18∶3/C18∶3、C18∶2/C18∶3、C18∶2/C18∶2、C16∶0/C18∶3、C16∶0/C18∶2等分子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犏牛肉的营养价值,采用UPLC-MS/MS脂质组学技术对犏牛背最长肌的脂质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8个犏牛背最长肌样品中共检测到296种脂质分子类型,其中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占比较高,分别为97种(44.91%)、52种(44.40%)、42种(44.9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性腺的磷脂组成,对刺参性腺中的磷脂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ChromolithPerformance-Si正相整体硅胶柱(100 mm×4.6 mm)为固定相,使用正己烷(含0.04%三乙胺)、异丙醇和13%乙酸为流动相进行三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 L/min,柱温为25℃,整个洗脱程序仅需24 min,蒸发光检测器温度为45℃,雾化气(空气)流速为1.7 L/min,在此条件下,对所提取的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鞘磷脂(SM)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刺参性腺磷脂中PC含量最高,为4.637 g/kg,其次为PE和PS,分别为1.884、0.847 g/kg。研究表明,用此方法测定刺参性腺中的磷脂快速、准确,各磷脂组分分离良好,重复性高,对其他磷脂样品的测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鹿茸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沿用两千多年。本研究通过LC-MS-MS技术对梅花鹿鹿茸的脂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752种梅花鹿鹿茸脂质成分,共分为15个类别,其中磷脂酰乙醇胺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磷脂酰胆碱和甘油三酯;利用OPLS-DA多元统计方法与单因素方差检验筛选到133种显著差异表达脂质分子(VIP 1,P 0.05,差异倍数 2),包含58种甘油三脂,22种磷脂酰胆碱,7种磷脂酰丝氨酸,35种磷脂酰乙醇胺,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4种神经酰胺;相对定量结果显示,甘油三脂与磷脂类化合物在蜡片茸中高表达,而能够维持皮肤水分、调节细胞凋亡的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在血片茸中高表达;另外,筛选到5种甘油三脂在三杈蜡片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二杠蜡片茸。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蜡片茸与血片茸的脂质组分,为鹿茸有效活性成分的挖掘与鹿茸生长机制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硅胶薄板进行单向层析,从山楂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器中分离出了7种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已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L).除定性分析外,对山楂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膜磷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9.
大豆磷脂是毛油精炼过程中得到的一种副产物。通常商业上获取的磷脂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主要含有 1 9%~ 2 0 %的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PC)、8%~ 2 0 %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PE)、2 0 %~2 1 %的磷脂酰肌醇 PI及磷脂酰丝氨酸等。根据磷脂的性质与功能 ,磷脂常作为乳化剂、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机基质盆栽,研究不同氮浓度水平(5、10、15和20 mmol·L-1) 对青花菜叶片膜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叶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磷脂酰甘油(PG)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 、磷脂酰胆碱(PC) 和磷脂酰乙醇胺(PE) 6种膜脂,同时检测出7种主要脂肪酸(C16:0、C16:2、C16:3、C18:0、C18:1、C18:2和C18:3) .MGDG和PC相对含量随氮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氮浓度为15 mmol·L-1时达到最高;而DGDG相对含量却随氮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氮浓度为20 mmol·L-1时,有利于PG和SQDG相对含量的提高,却显著降低了PE相对含量.增加氮浓度,有利于青花菜叶片总脂肪酸的积累,同时提高C16:0、C16:2和C18:3的相对含量.通过单膜脂的脂肪酸分析发现,MGDG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18:3和C16:3为主要组分,增加氮浓度有利于MGDG中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因此适度增加氮浓度水平有利于青花菜叶片中膜脂MGDG、PG、SQDG和Pc的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从而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育成期高能饲喂下开产与未开产蛋鸡的肝脏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探明高能饮食状态下蛋鸡肝脏中影响其开产的miRNA,为提高产蛋性能打下基础。【方法】以代谢能水平为12.14 MJ/kg的高能饲粮饲喂育成期蛋鸡,通过Illumina NextSeq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开产与未开产蛋鸡肝脏进行small RNA测序,使用DESeq分析miRNA表达量,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采用miRanda对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和靶位点预测,同时以超几何分布对差异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6个样本(3个开产蛋鸡样本,3个未开产蛋鸡样本)能注释到的miRNA均超过300个,约占miRBase中已鉴定鸡miRNA的30.00%,且前体鉴定结果显示各样本注释到的miRNA有部分定位在同一前体上。与未开产组样本相比,开产组样本有9个miRNA表达上调、3个miRNA表达下调。其中,gga-miR-132c-5p、gga-miR-132b-5p、gga-miR-2184a-5p、gga-miR-132c-3p、gga-miR-132b-3p及gga-miR-2184a-3p属于同一miRNA基因簇,且gga-miR-1682、gga-miR-132b-3p和gga-miR-2184a-3p等3个上调miRNA在未开产蛋鸡样本中不表达。通过miRanda共预测得到129个差异表达潜在靶基因,以miR-203a预测得到的靶基因最多,为32个;其次是gga-miR-2184a-5p、gga-miR-148a-5p和gga-miR-12211-5p,分别预测到30、25和23个靶基因;而miR-132c-5p预测得到的靶基因最少,仅为9个。129个靶基因显著注释到8条GO功能条目上,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主要注释到脂质代谢过程、细胞脂质代谢过程、脂质生物合成过程、磷脂生物合成过程、磷脂代谢过程、甘油磷脂生物合成过程和解剖学结构发育,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ion)仅注释到1条GO功能条目,即利钠肽受体活性,未发现涉及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的GO功能条目;在注释到的8条GO功能条目中有6条与脂质代谢相关,涉及的靶基因有22个,占总潜在靶基因的17.10%。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显著富集到7条KEGG信号通路,其中脂肪酸降解、脂肪酸生物合成、酮体合成与降解及PPAR信号通路等4条信号通路与脂质代谢相关。【结论】育成期高能饲喂下开产与未开产蛋鸡中共存在12个差异表达miRNA,涉及129个差异表达潜在靶基因,且主要富集在肝脏脂质代谢相关过程和信号通路,说明miRNA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而影响蛋鸡开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肝脏组织中脂肪酸变化的影响,丰富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研究。【方法】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设猪油组(L组)、猪油+豆油组(LS组)、豆油组(S组)、豆油+鱼油组(SF组)和鱼油组(F组)5个处理,分别制成饲料颗粒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6周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幼虾肝胰腺中各种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F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L组饲料对幼虾生长明显不如其他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肝脏中DHA(C22:6n3)、EPA(C20:5n3)含量与饲料中DHA、EPA含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比添加单一油脂更有利于脂肪酸吸收;幼虾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与饲料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一致,大量饱和脂肪酸C16:0、C18:0快速减少;其次是C18:1n9。【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对肝脏脂肪酸种类无影响;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对幼虾生长优于添加单一油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6只迪卡青年蛋鸡的胸肌和大腿肌作为材料探讨了鸡肉脂质脂肪酸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鸡肉脂质脂肪酸组成中C18:1/C18:2组成占支配地位;两种鸡肉组织间,大腿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比胸肉显高,而饱和脂肪酸组成则与此相反;鸡肉脂质C18:1/C18:0等胎肪酸组成的比值可做为鉴别鸡肉脂质与其它动物肉脂质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空气处理对冷藏橄榄果实抗冷性的影响及其与脂氧合酶(LOX)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后‘檀香’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cv. Tanxiang]果实38℃热空气处理30 min,采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橄榄果实冷害指数和细胞膜透性,果皮LOX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结果】与对照果实比,38℃热空气处理30 min降低冷藏橄榄果实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和果皮LOX活性,提高果皮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抑制果皮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结论】热空气处理通过降低冷藏橄榄果实果皮LOX活性而减少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维持较高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从而增强橄榄果实抗冷性、减轻冷藏橄榄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肉仔鸡胸肌和腿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将96只1日龄AA(Arbor Acre)雄性肉仔鸡用玉米豆粕日粮饲喂至3周龄,在3周龄末,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CLA日粮,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42日龄时屠宰,剥离胸肌和腿肌,检测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日粮中添加CLA降低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丙二醛(MDA)(P<0.01)和活性氧含量(P<0.05)。2组肉仔鸡腿肌和胸肌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CLA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提高了21.89%和21.56%(P<0.0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8.57%和25.80%(P<0.01)。日粮中添加CLA提高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总CLA(P<0.01)及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CLA改变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的组成,提高了脂质稳定性,同时增加了GSH含量,淬灭了更多的自由基,从而降低了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鸡品种(配套系)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样性和起源特性,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速度的8个黄羽肉鸡配套系(中快速型5个、慢速型3个)、2个地方鸡种(固始鸡、藏鸡)、2个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安卡鸡)、1个白羽肉鸡(罗斯308)、817杂交肉鸡以及1个高产蛋鸡配套系(大午褐壳蛋鸡)共计15个鸡种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对15个鸡种共683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使用DnaSP 5.10软件分析各个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使用MEGA 4.0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分析起源和亲缘关系。【结果】15个鸡种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1 232bp,序列长度为1 231 bp的个体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683个个体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组合为53个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共4个单倍型群,其中中快速型肉鸡、817杂交肉鸡以及高产蛋鸡均是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48.89%);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鸿光黑鸡优势单倍型为B单倍型,京海黄鸡优势单倍型为A单倍型,雪山鸡4种单倍型相对均衡,3个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E单倍型比例≤38.46%;地方鸡种中固始鸡的单倍型为A和C型,藏鸡的单倍型为A和B型。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Hd)分布在0.496—0.853,核苷酸多样度(Pi)分布在0.00146—0.00673,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品种(配套系)是新兴矮脚黄鸡、雪山鸡、京海黄鸡和罗斯308;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配套系)是藏鸡、高产蛋鸡、安卡鸡、新兴麻鸡4号和墟岗黄鸡1号。15个鸡种Kiumura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16—0.0113,其中罗斯308种内遗传距离最大,而817杂交肉鸡和高产蛋鸡的种内遗传距离最小;种间遗传距离最大为高产蛋鸡与藏鸡之间,最小为高产蛋鸡与817杂交肉鸡之间;中快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相互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小,而与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以及地方鸡种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京海黄鸡和鸿光黑鸡均是与藏鸡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枝。【结论】不同生长速度鸡种之间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程度差异较大;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快速型群体均以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而慢速型群体E单倍型比例均低于40%;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显示其在中性选择下被驯化。研究结果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以及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日粮含不同水平的脱脂DDGS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960只67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DDGS占日粮的比例分别为12%、18%和24%,试验期8周。【结果】各试验组的采食量、蛋形指数、蛋壳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蛋黄颜色显著加深,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料蛋比、产蛋率和哈夫单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料蛋比和哈夫单位显著提高,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血清中钙、磷、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粮中脱脂DDGS使用量不高于18%时,对蛋鸡料蛋比、产蛋率、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但会降低蛋重;24%的用量会提高料蛋比,降低产蛋率和蛋重。  相似文献   

18.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8∶2n-6,DHA,16∶4n-3和16∶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1n-9和18∶2n-6。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至2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而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发育至1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两种卵黄囊仔鱼极性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均在1日龄时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卵黄囊仔鱼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脂类的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免疫抑制的调控效应。【方法】将270 只健康尼克褐产蛋鸡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E含量44.59 mg•kg-1),Ⅲ、Ⅳ、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1维生素E。试验第5、6、7天,对Ⅱ—Ⅴ组产蛋鸡注射80 mg•kg-1 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第Ⅰ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日粮中添加VE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养分表观代谢率(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脾脏和胸腺的相对重量和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ND)、H5和H9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血浆的PGE2、IL-1、IL-6和TNF-α含量(P<0.05)。【结论】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所产生的免疫抑制可显著降低其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抗体水平、抗氧化功能及PGE2和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免疫抑制蛋鸡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添加水平为50和100 mg•kg-1时效果优于200 mg•kg-1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