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为了找到最佳防治方法,笔者对闷棚温度、高温持续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以期为黄瓜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 1)闷棚前准备。闷棚应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闷棚前1天浇1次透水,将大棚门关严,用土压严四周塑料膜,以防透风。在大棚中间过道处挂5支温度计,分别离地面0cm、10cm、100cm、150cm、200cm。  相似文献   

3.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最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最佳方案。一、闷棚前的准备工作闷棚应选择晴天进行,闷棚前1d浇1次透水,将大棚门关严,用土压严四周塑料膜,以防透风。在大棚中间过道处挂5只温度计,分别离地面0cm、10cm、100cm、150cm、200cm。1.高温闷棚最佳温度高温闷棚时地面温度最低,越往上温度越高。当地面温度达48℃时离地面200cm处温度高达53.5℃。因此高温闷棚时应将一只温度计挂在植物的最高处,以确保植株的安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温闷棚防治保护地果蔬病害,近年来已有一些探讨,但系统详细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浙江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伏早期,此期正值大棚蔬果栽培的淡季,利用这一时期进行高温长时期连续闷棚是完全可行的。本所对此课题已进行了3年的试验观察,现将高温闷棚期不同闷棚方式与棚内土层温度变化规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高忠贤  仉会娟 《蔬菜》1999,(7):20-20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5~7天就可能全日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施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间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仿治措施。科学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间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高温闷棚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间棚的头一天必须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必须在睛天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日益严重的连作障碍,生产中通常采取夏季高温闷棚的方法,用塑料薄膜密封温室,在强光照射下,使温室内迅速升温,利用高温对大棚进行杀菌消毒。传统的闷棚方式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但均有明显的技术局限性:干法闷棚仅能提高地面以上的局部空间温度,对杀灭土层内的病虫作用甚微;湿法闷棚是将温室内灌满水,利用水的导热能力高于土的特性闷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棚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不同的高温闷棚杀菌方法,以本地传统的高温炕地杀菌方法为对照,调查不同处理对地温和土壤pH值的影响,调查不同处理大棚辣椒的根结线虫、疫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测量大棚辣椒产量。结果表明,应用石灰氮、覆盖地膜和大棚膜进行高温闷棚对大棚辣椒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温庆文  钟霞  王蕾  高念 《长江蔬菜》2018,(15):60-61
正导读:蔬菜接茬紧凑、连年种植,易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通过高温闷棚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在强光照射下,密闭大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到60~70℃及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可达到杀灭病虫杂草、改良土壤的目的。详细介绍了高温闷棚的几个关键,包括7月闷,干闷7天,旋根灌水,盖膜闷棚,二次闷棚等。  相似文献   

9.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10.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最大的障碍因子。我们依据黄瓜霜霉病病菌,在一定范围的高温下,不能繁殖生长,且在一定时间内可渐死至灭的理论,于1990年5月在联合村农科队进行了黄瓜闷棚试验。现将结论试析如下。1、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闷棚的温度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11.
姜阳 《中国果菜》2003,(2):23-23
由于大棚蔬菜特殊的生态环境,其病虫害种类发生多,扩展快,危害重,是目前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本人通过几年的观察实践摸索出了以下几种防治方法。高温闷棚法苗前闷棚。大棚建成后,选择在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天,使棚内温度达到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降低蔬菜生产期的染病机率。带苗闷棚。带苗闷棚前几天,应浇一次透水,进行一次田间清理。摘除病叶及老叶,并将其带出棚外,喷一次保护剂,辅助闷棚。并选择晴天中午,将大棚密闭,使棚内气温升至42℃~45℃,保持2小时。处理完毕后,通风口不可猛然放大,要缓缓降温,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繁育种苗、高温闷棚、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棚草莓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寄生性害虫多、病害重等问题,研究了石灰氮及高温闷棚措施对莴笋生长和病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高温闷棚处理能显著增加莴笋叶片数、株高、茎粗,提高莴笋产量,比常规大棚种植产量提高20.2%,经济效益增加14.3%,茎腐病、霜霉病发生率分别降低38.9%、52.6%,草害发生率降低56.5%。  相似文献   

14.
大棚甜瓜、小白菜(青菜)一年四茬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学田 《中国蔬菜》2019,1(12):100-103
江苏响水地区采用钢架连栋大棚,2 月上旬生产春茬甜瓜,春茬甜瓜采收后进行高温闷棚,7 月中下旬生产夏茬甜瓜,再利用冬季大棚空闲期生产两茬青菜,一年四茬每667 m2总产值约48 000 元。该模式在响水地区常年种植面积420 hm2(6 300 亩)。  相似文献   

15.
高温闷棚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抑制土传病害,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展了高温闷棚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防治番茄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蚜虫、烟粉虱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高温闷棚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棚不易搬迁,加上轮作不合理或者连作,易造成某些病虫害的孳生蔓延,所以在定植和播种之前,必须对大棚进行消毒。1棚室药物消毒方法1)空间消毒。①夏秋高温闷棚。在种菜前7~15天,在棚内施肥翻地后,盖好塑料薄膜,关好门和放风口,闷棚7~15天,让棚温尽可能升高,晴天时棚内可达70℃左右的高温,杀菌、杀虫、消毒一举数得,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措施之一。②药剂熏烟消毒。一般在蔬菜播种前2~3天进行,1m3用硫磺4g、锯末8g混匀,放在小容器内燃烧,时间宜在晚上7:00左右进行,熏烟密闭24小时。也可以1m3用25%百菌清1g、锯末8g混匀,点燃熏烟消毒。若  相似文献   

17.
白露佼  蔡芳  王鹏 《长江蔬菜》2015,(20):95-97
为明确青海互助县温室大棚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类,随机调查种植黄瓜的日光温室,采集发病的植株组织,对白粉菌进行无性型扫描电镜观察和 DNA 提取。试验结果发现,互助县温室大棚内白粉菌为苍耳单囊白粉菌,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可结合高温闷棚灭菌。  相似文献   

18.
<正>夏季多数温室大棚进入拉秧休闲期,此时要充分利用夏季高温、多雨的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消灭棚内病源、虫源,降低土地盐分,增加土地有机质,为接下来的冬春茬蔬菜生产做好准备。1深埋植株残体,高温闷棚将棚内病果病秧集中清理出棚深埋,再将温室大棚地里的植株残体就地粉碎,翻耕还田,大水漫灌后密闭棚膜,并在棚内地表面覆盖地膜提温,以高温灭菌杀虫,持续1周即可。这样  相似文献   

19.
辣椒、西瓜为江苏省重要的设施蔬菜作物。淮安区苏嘴镇通过大棚早春小西瓜与秋延后辣椒(红椒)轮作的栽培模式,集成优良品种、嫁接育苗、高温闷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了大棚蔬菜的周年生产和优质产品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噻唑磷颗粒剂、生物制剂B1619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10%噻唑磷颗粒剂和生物制剂B1619均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危害,防治效果分别为52.92%、68.46%和61.39%。经过"石灰氮+高温闷棚"处理后,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53%、84.98%和93.43%。由此可见,采用"石灰氮+高温闷棚+B1619"进行土壤处理是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