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更系统地了解我国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对2008—2017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进行汇总,本文重点分析我国马铃薯四大产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晚疫病、早疫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各产区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不同,晚疫病作为马铃薯最主要病害之一,高发于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造成年均产量损失分别占各区总损失的42.41%和64.22%,远高于其它病虫害;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均对产量造成威胁。在四大产区中,北方一作区年均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实际产量损失最高,二者均超出该产区种植面积占比。当前,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防控仍太过依赖化学农药,应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预测其发生趋势,为马铃薯病虫害分区域防控提供依据。对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情况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总体趋势。除了2008年外,历年病害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均明显高于虫害。马铃薯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其中,晚疫病在北方一作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大,年均损失产量超过12万t。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蛴螬、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其中,蚜虫为害最重,年均发生面积391.58万hm~2次,年均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超过1.5万t。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8~9月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防控关键时期。7月29日,农业部在山东召开全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提出今年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力争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发生区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发区控制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贵州省都匀市马铃薯生产上常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该研究对目前常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7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生产安全,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实现马铃薯的保产增收.其中,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g/667m2、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g/667m2和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g/m2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连续3次施用防效可达70%以上,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可达20%以上,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近年内蒙古地区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严重威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笔者于2017—2019年在内蒙古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开展了以"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及微生物菌剂拌种"为技术要点的马铃薯黄萎病绿色防控综合示范,结果表明,该综合防控技术主要应用15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5%用种量拌种)、使用抗病品种冀张薯12及禾本科作物(燕麦、玉米)轮作,对马铃薯黄萎病平均防效为22.01%~80.66%;马铃薯商品薯增产达5.02%~43.37%。该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有利于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加工原料。近年来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特点为病害重于虫害,地区间、年度间发生不平衡,马铃薯晚疫病重发频率高,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呈加重趋势,以及新发病虫为害增多等。在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防控中存在着重视不够、技术规范缺乏、薯农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研究、加强监测防控技术培训及新发病虫害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在贵州省锦屏县常年发生为害,往往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018年4-5月,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工作协作组和黔东南州植保站共同在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开展相关药效试验,评价了5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687. 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整株喷雾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推荐施药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田间开始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期间,每隔7~9 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次.旨在更好地指导广大农户有效防治田间马铃薯晚疫病,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和危害的监测与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性毁灭性害虫之一,现已入侵我国新疆及东北的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农业损失。本文根据马铃薯甲虫的入侵情况,在现有的有害生物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管理条件下的计算方法。由于黑龙江地区马铃薯产业具有经济重要性,本文结合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适生情况、主要寄主的分布情况及经济产量等,重点对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经估算,在35%的防治前产量损失率下,若未进行任何检疫管理措施,无防治下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潜在年经济损失约为28亿元,防治后为1.76亿元;若优先对前沿区域进行检疫管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因防控马铃薯甲虫的经济成本为1 000万元。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区域管理、源头清查、物理清除、种植结构调整和公众科学5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为做好2015年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提高病虫害防控效率和效果,降低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国农技中心于1月21一2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5年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专家会商会。与会专家充分研讨了2015年玉米、水稻、棉花重大病虫害以及蝗虫、草地螟、马铃薯晚疫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玉米二点委夜蛾、黏虫、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防控策略、防控目标、重点区域、技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早疫病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通常导致产量损失达30%以上[1-2].目前关于马铃薯早疫病菌的鉴定主要是基于形态特征进行.然而,该病菌在离体培养时不易产孢,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马铃薯早疫病的早期诊断在早疫病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分子鉴定和早疫病的田间早期诊断技术将有助于防控措施的制定.本研究选择ITS序列作为早疫病菌分子鉴定的目标区域,通过ITS序列分析设计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早疫病菌的分子鉴定技术并探索早疫病早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属中等程度发生年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2.35亿hm2次,防控面积2.93亿hm2次,挽回产量损失928.5亿kg,为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了贡献。文章总结了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控工作的成绩、基本经验以及绿色防控的具体进展,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部署了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发的重大毁灭性病害,长期在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暴发流行,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目前大田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仍主要依赖化学防控。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市场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产品发展趋势,对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控策略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田间调研结果,探讨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中的新情况,并对未来化学精准防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快发展病菌致病型和抗药性监测技术,注重新型农药与精准施用技术的源头创新,以期为未来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准确识别马铃薯甲虫,对该疫情进行及时防控,本文将马铃薯甲虫与同期发生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同时阐述了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类以及综合防控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忻州市是山西省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呈现出中心病株始见早,发生面积大,流行速度快,不同品种、不同种薯方式发病率有差异,降水少的年份发生轻,降水多的年份发生重,为害损失重的特点。除气候条件外,其频繁重发与主栽品种抗病性差、农民防病意识薄弱有关。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选用优质健康脱毒种薯、种薯药剂处理、健身栽培、适时药剂防控、精选并妥善保存种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植马铃薯地区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田间产量损失一般为20%-60%,严重时损失达1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新疆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前沿区木垒县防控阻截经验。介绍了马铃薯甲虫在新疆木垒县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特点,并基于多年防治实践总结出有效的马铃薯甲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咸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咸宁市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发生较重,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2012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发生。1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