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由于2月份霜冻为害及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柳江县2014年春季养蚕时间比去年推迟20~25天。经蚕业技术部门指导和蚕农精心饲养护理,采取加强桑园病虫害管理、小蚕房加温保温饲养、大蚕饲养加强消毒,开窗通风,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节蚕室温湿度,防治白僵病暴发等措施,第一批蚕茧喜获丰收。全县春蚕第一批发种2.44万张,预计产鲜茧800吨,5月12—15日蚕茧批量上市,收购价格38~40元/公斤。  相似文献   

3.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蚕饲养技术和共育水平,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专室专具实行“小蚕专业饲养”是行之有效的增产途径.实行小蚕专业饲养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实行科学养蚕和贯彻防病措施,保证蚕作安全.据国外资料,日本七十年代软化病、脓病受害蚕茧比例渐次下降,蚕病的发生率已控制在2%以下,也正是由于抓住了小蚕共育关.国内各地的生产实践也证明,小蚕专业饲养有利于消毒防病,保证养好小蚕,为养好大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江苏省如东县实行小蚕专业饲养后蚕茧产量提  相似文献   

5.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广西春季养蚕期间经常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产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很多共育户养蚕质量差,造成很大损失。针对连续阴雨天对小蚕生长环境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的小蚕共育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预防蚕病的大面积发生,提高共育户共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我区不少地方,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小蚕共育。小蚕共育的目的,是向养蚕户提供质优无病健壮的小蚕,以保证大蚕饲养的成功,确保稳产高产。 小蚕生理特性之一,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极弱,微量的感染也导致发病。因此消毒防病是关键的技术措施,是养好小蚕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做好消毒防病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共育成功,真正为农户提供质优、无病,健壮的小蚕。为此,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养蚕防病消毒工作细则,共同遵守,以保证共育成功。本细则是受玉林县桑蚕稳产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委托起草的,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岚皋县夏、秋蚕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晓艳 《北方蚕业》2008,29(3):39-40
针对夏秋季气候特点,多批次养蚕的生产实际,从桑园施肥,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管理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岚皋县在提高夏秋蚕茧产量、质量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钟山县小蚕共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蚕共育技术是实现蚕茧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从饲育形式、饲养技术、减少伏沙蚕损失、消毒防病等方面,总结钟山县蚕区的小蚕共育技术,以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是值得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省蚕房面积、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桑叶利用率等特点,尤其是进行专业化小蚕饲养,实现大、小蚕分养,更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蚕体抗病能力。俗话说:“小蚕养好了,  相似文献   

11.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蚕儿集中在一起,使其在良好的环境和饲育条件饲养,减少病源感染,3龄或4龄饷食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达到蚕体发育整齐健壮的目的,为养好壮蚕打下良好基础。现就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有阴雨天气,早晚温差大,如果蚕农不及时做好蚕期中消毒防病工作,就可能造成僵病暴发。因此,及时掌握僵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结合生产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晚秋蚕的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3.
介绍黄山地区小蚕共育主要技术措施,管理方法;从小蚕共育专用桑园、小蚕叠框式饲养管理、控制日眠和综合防病、净化饲养环境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保证共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爱玲 《蚕桑通报》2012,43(3):54-55
小蚕共育是促进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减少感染病原的机会,为大蚕饲养提供保证,是实现蚕茧优质高产稳产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可是最近几年生产中,很多蚕农小蚕共育技术不到位,影响蚕的发育。要养好小蚕,消毒防病是基础,补催青是关键,精心饲养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6.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市蚕种场建设原蚕小蚕共育技术体系的具体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蚕种场经过多年的推广实践,建立健全了基地共育基础设施、生产运营管理机制、专业技术培训制度、消毒防病技术细则、原蚕小蚕饲养技术规程,促进了原蚕小蚕优质安全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推广小蚕共育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在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饲养,四龄起蚕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各家农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效益.小蚕共育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区越来越多蚕区推广了小蚕共育,给蚕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桑蚕业发展速度快,群众技术基础薄弱,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给局部地区的桑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就我区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技术推广工作提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严格消毒防病。中、晚秋蚕期紧密相连,中间根本没有消毒时间。况且,此期病原量多、致病力强。因此,必须全面实行小蚕共育,才能解决上述矛盾。方法,先要对小蚕共育室及蚕具等彻底消毒,再是要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一般在各龄饷食前和盛食前各撒1次防僵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