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小陇山"三北"防护林建设区人工林不同程度出现的退化现实原因,探讨分析出退化人工林修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按照《陕西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对渭南市秦岭北麓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调查分析,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总面积21 354.74 hm2,从面积结构上看,华州区>华阴市>临渭区>潼关县;从退化林起源看,天然林面积大于人工林面积;从退化原因面积分布上看,生理>立地>人为>灾害;从退化程度面积分布上看,中度>轻度>重度。退化类型主要有4种,提出更替修复、抚育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渐进修复、封育修复等5类9种修复措施,在制定小班修复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树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介绍了退化林分的界定指标,阐述了黄土高原北部项目区内杨树人工林的退化现状。从林木进入成过熟期、立地条件差、修枝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初植密度大、水资源缺乏5方面分析了项目区内林分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林冠下造林更新修复、伐桩嫁接更新修复、补造修复、抚育管理等修复措施,以期为杨树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义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义县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皆伐改造、更新采伐、森林抚育和补植补造等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得出导致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和人类干预失当,根据不同防护林种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封山育林和有害生物防治等5项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平县退化防护林推荐改造模式及实施的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平县为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对本地区退化防护林程度进行了分级,推荐了补植补造、更新改造、抚育复壮、封禁保护、病虫害防治五种改造模式,提出了退化防护林修复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确保原有防护林能够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河北省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退化情况和更新的必要性,针对不同情况的杨树退化林更新给出了具体更新措施和技术方案,其中采伐更新;择伐补造更新;抚育改造更新包括定株抚育、修枝养护、补植补造等措施;技术方案则具体到施工规划、树种和模式设计及后期管护,对于提高改进坝上防护林设计、营造和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坝上防护林的营造经营水平,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介绍了山西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资源现状,分析了造成山西“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退化林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析张掖绿洲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树种更新在退化防护林修复中的作用,分析俄罗斯杨育苗和造林关键技术,论述俄罗斯杨在张掖绿洲退化农田防护林修复中的适应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有序地进行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是我国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赤峰市防护林退化形势严峻,是我国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的首批试点区域。经调查分析,森林立地质量差、干旱与风沙、有害生物灾害、防护林生理老化等自然因素,以及造林树种选择欠慎重、经营密度调控不力等经营技术因素是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依照尊重自然、抗旱节水,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了树种结构调整、林分密度调整、地下水位恢复与灌溉、测土配方与施肥、有害生物防治与地力维持、林地环境监测等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技术,为我国退化防护林改造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修复东北退化防护林要有各省协同开展研究、创新和应用的理念。文章围绕东北退化防护林修复研究和应用的意义,分析了退化防护林的修复现状和修复的技术优势,提出了退化防护林的修复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以筛选高抗防护林良种和生态经济型树种为重点,着力缓解防护林良种缺乏、使用率过低的问题;以构建科学、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防护林修复模式为载体,为完善、深化我国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提供样板;以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三省联席会议、学术交流制度和争取有关政策为保障,修复东北退化防护林;以科学修复退化防护林及带动出台"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为目标,推进我国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研判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沙区、山区、原区退化防护林提出相应的修复提升方法和对策,有效的保障防护林健康有序更替,为全面建设美丽陕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准确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工程区退化林分面积、分布以及退化类型与程度,对科学安排修复任务,实行精准修复,提升修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三北防护林工程区退化林面积达到301.9万公顷,退化乔木林面积50.9万公顷,退化灌木林面积251.0万公顷,退化林总蓄积2598.0万立方米。工程区退化乔木林以重度退化为主,退化灌木林以中度退化为主;杨树、榆树、柠条、锦鸡儿是主要的退化树种,其中以杨树尤为突出;退化林中成、过熟林占比较大;树种单一,林分老化是导致工程区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退化防护林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造成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更新恢复的防护林。通过对静宁县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对策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为静宁县今后有效的开展退化林分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辽宁彰武地区防护林退化问题成为制约当地防护林建设的主要原因。通过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发现导致防护林退化主要原因有:树种选择不当、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治理对策建议有:采取采伐更新、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围栏封育等。防护林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做长远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护林衰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防护林是辽宁省的重要林种之一,在防风固沙、防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防护功能下降,经济效益低下。文章通过分析退化防护林现状,指出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防护林的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适地适树、抚育复壮、封山育林、防治有害生物等修复策略,推动退化林分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辽宁省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详尽介绍了岫岩地区的自然概况及林业资源现状,阐述了岫岩地区退化林分现状,具体分析了蚕场退化林分、人工林退化林分及天然林退化林分的成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补植补造这一修复措施。提出:加强退化林分改造与修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是岫岩地区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过程与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栽树种,如何维持和提高其环境调控功能成为当前沿海防护林经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概述了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防护功能以及育林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木麻黄人工林具有生产力高、光能利用率高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探讨干扰与木麻黄林生态系统退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恢复重建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部分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直接导致防护林功能下降,给国土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以泸溪县防护林建设为例,从防护林建设作用、经营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深刻阐述退化防护林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理提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途径,科学指出退化防护林修复是提升防护林防护效应的重要途径。搞好退化防护林修复对优化防护林结构,促进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遍红 《绿色科技》2021,(7):124-125,130
指出了林木退化是森林生长衰竭的自然现象,引起林木退化的原因很多,如病虫害侵蚀、自然衰亡、人为破坏等。修复是重现退化林生机的有效方法,只有及时做好补植补造工作,才能阻止林场林木退化。概述了甘州区九龙江林场现况,分析了林场退化林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林场退化提出了乔木、灌木、沙漠草搭配逐级恢复的相应修复对策,以期促进甘州区九龙江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