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榍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怍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细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忠苦,对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4%.其死亡率为26.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压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碱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顸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调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随机选择20例同等伤情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意识情况、CT改变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伤后l周内治疗组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高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觉醒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行综合治疗56例和常规治疗49例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对比分析,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预后情况。结果用药后1~15d综合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29、11、7、5、4例,恢复良好率为51.8%,病死率为7.1%;常规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16、7、10、9、7例,良好率为32.7%,病死率为14.3%。综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Hc=5.881,P〈0.01)。结论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能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米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高血压性边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西米替丁组(治疗组)31例以及对照组30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西米替丁0.88/d,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预防出血药物,10d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预防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为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P<0.05)。结论:西米替丁对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0~35℃)能减轻脑外伤后的损害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5]。为积累临床资料,本文对28例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了疗效观察。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重型颅脑伤(GCS≤7分)患者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8~70岁,平均35.4岁),随机分为(1)亚低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8例(其中脑挫裂伤10例,颅内血肿15例,脑干伤3例);(2)对照组36例(其中脑挫裂伤15例,颅内血肿19例,原发性脑干伤2例)。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止血、预防感染等基础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改善和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43例)和常温组(42例),通过观察其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来了解其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亚低温组8h CVS发生率为65.1%,常温组为50.0%(P>0.05),痉挛程度分别为(134.0±21.2)cm/s和(129.05±20.8)cm/s(P>0.05);24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51.1%和80.9%(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7.05±18.9)cm/s和(141.0±24.0)cm/s(P<0.01)。72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30.2%和83.8%(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0.0±11.2)cm/s和(146.0±28.2)cm/s(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预防晚期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3个月.干预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即在患者康复早期、中期、晚期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康复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的FIM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3.8642,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地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入院时发病时间不超过48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治疗组,再从入院时发病时间超过48h者中随机选出4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应用激素,抗生素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予尼莫地平60mg,每4小时1次,疗程为3周。3周后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照组为12.5%,治疗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病时间不超过48h)应用尼莫地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颅脑CT检查并结合血气分析确诊的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0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3例),病死率为6l—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早期诊治,对病情的转归有极大的影响。院前及急诊科内迅速进行呼吸功能衰竭的早期复苏和及时的头颅CT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因,拟定积极的治疗措施及建立高质量的ICU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6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行气管插管62例,插管后转行气管切开58例,发生呼吸衰竭35例.2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34.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并脑脊液口鼻漏、酒醉后脑外伤、头面部损伤者易致吸入性肺炎、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防治。早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冲洗、控制感染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机控呼吸和早期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果:7例治愈,l例伤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治念率为58.3%,死亡率为33.3%。结论:亚低温加大剂量疗法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0个相关指标进行讨论.结果 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到正确的诊疗,115例死亡.相关指标中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是否手术与病死率无关(P>0.05);而GCS评分、基底池评分、瞳孔状态、低血压、低血氧、并发症与病死率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醉酒后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1 1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46)和观察组 (n=72 )。对照组按分级护理制度 ,由医生决定护理级别 ,护士按医嘱执行护理 ;观察组则按 Orem自我护理模式 ,依护理程序 ,实施护理计划。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 30 d行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入院后 30 d观察组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用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 ,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是常见病,单纯药物治疗,时间长,预后差。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综合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治疗脑梗塞4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8岁。1.2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20例,中型14例,重型6例,平均积分16.38±7.42;对照组:轻型19例,中型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爽口漱口液治疗牙周炎和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牙周炎试验组(n=35)和牙周炎对照组(n=37),74例冠周炎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冠周炎试验组(n=36)和冠周炎对照组(n=38)。试验组均给予爽口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均口服替硝唑片和环丙沙星片,连续给药3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牙周炎和冠周炎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曲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除均有苦感外,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爽口漱口液对牙周炎和冠周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对17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组,n=105).第2组(药物治疗组,n=33),第3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治疗对照组,n=37)。结果:第1组。宫内妊娠77例(73.3%),异位妊娠12例(11.4%);第2组,宫内妊娠18例(54.5%),异位妊娠4例(12.1%);第3组,宫内妊娠20例(54.1%),异位妊娠2例(5.4%)。宫内妊娠第1组与第2、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组与第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次异位妊娠3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