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蓖麻蚕自引进我国,已饲养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蓖麻蚕作为农村(桑蚕不发达地区)一项新兴副业,可增加收益,受到农民的欢迎.所以六十年代里,蚕茧生产很快发展起来.蓖麻蚕茧生产的发展,为我国绢纺工业提供了原料,对促进我国绢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七十年代以后,蚕茧生产虽然下降了,但是蓖麻蚕在农业生物防治方面,蚕卵为繁殖寄生蜂中间寄主,在发展农村经济作物一红麻生产副产物(红麻叶养蓖麻蚕)利用以及野生天然资源一马桑等的利用方面,都有一定前途.所以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仍有一定数量的蚕茧生产.广西、广东、河北、安徽、上海、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词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  相似文献   

3.
<正> 为活跃农村经济,充分利用凉山州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加绢纺原料,扩大州出口,从今年春季开始,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开始在凉山州布点恢复饲养蓖麻。目前已从中国蚕研所引进蓖麻蚕原原种,由凉山州蚕种场繁殖普种供农村饲养。蓖麻蚕,是一种绢丝昂虫,原产于热带地区,具有生活力强、生长快、一年四季均可饲养的特点。发展蓖麻和蓖麻蚕有较好的经济价值,用途广。蓖麻适应性强,不择土质,在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4.
桑蚕、柞蚕和蓖麻蚕,是当今世界绢丝业生产的三大资源.蓖麻蚕原产印度,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饲养历史,在产地已逐步形成了以家庭手工生产方式为主,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绢丝织工艺及产业,被誉为“穷人的至宝”.我国自五十年代初成功地引进蓖麻蚕并加发展以来,最高年产茧量1965年曾达到42000多吨(折茧皮6000吨左右),并初步形成了十多个主产基地省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绢纺工业的发展,活跃了国内市场,增加了出口创汇.后因十年动乱,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直至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才渐有恢复的起色.1985年据广西、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不完全统计,共产蓖麻蚕鲜茧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原产印度,一九五二年再次引进我国,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究研所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尤其是在驯化、防病、繁育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而扩大了试验区域.我区是一九五四年开始先后在南宁、宁明、象州、贵县、容县、岑溪等县试养的.当时是利用房前房后另星种植的蓖麻叶养蚕,限于饲料,养得不多,发展很慢.一九五六年岑溪县群众用木茹叶试养蚕成功,开拓了新的饲料来源,因此蓖麻蚕又称木茹蚕,尔后逐年发展.一九六四年已普及全区.一九六五年曾养到一百三十万合,产茧皮三万二千多担.养得较多的有岑溪、灵山、藤县、苍梧、玉林、平南、桂平、昭平、横县等均达五万合以上.还有三十多个公社养蚕超过了一千合,不少的生产队养蚕超过一百合.木茹蚕茧产量大幅度增产,带动了绢纺工业发展.自治区成立了绢纺研究所,先后兴建了五千至一万纱绽的田阳、桂林、南宁绢纺厂.广西的木茹蚕,从此从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农、工、商都有了专业机构,为进一步发展尊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属于鳞翅目天蚕蛾科绢丝虫类.原产印度.喜食蓖麻叶,木薯叶等,但以蓖麻叶为主.其茧为重要绢纺原料,也可制造丝棉等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四化建设.广西为我国饲养蓖麻蚕的主要基地.由于常年气温高,养蚕季节较其他地区长,但一年中有2—3个月无蓖麻叶饲养蓖麻蚕.而蓖麻蚕系多化性,无休眠期,终年连续发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饲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茧,只有18d左右,一年可连续饲养多次;四是蓖麻蚕一生需饲料很少,每条蚕一生只吃不足5g的蓖麻叶;五是蓖麻蚕的生活力强,不易染病,管理也比较简单。因此,对蓖麻蚕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饲养。 蓖麻蚕的饲养管理方法,大体上和桑蚕相同。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绢丝昆虫,可以取食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鹤木叶、马桑叶、乌桕叶、蒲公英叶等等.这是饲料植物很早就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就是野生的饲料植物分布也很广,遍及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因此,饲养蓖麻蚕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不需要专为饲养蓖麻蚕而种植饲料.这是饲养蓖麻蚕的有利之处.但是,蓖麻蚕目前还不能缫丝,只能用作绢纺原料,所以经济价值不高,这一直是蓖麻蚕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蓖麻蚕茧工艺性能,我们自一九七○年以来,对不同蓖麻蚕品种作了丝质普查,又对用不同饲料饲养的蓖麻蚕茧丝质作了初步调查比较,期望能为改进蓖麻蚕茧经济性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现将试验结果概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展蓖麻蚕生产,可增加蚕农收益,提供绢纺原料,促进蓖麻,木茹、臭椿、马桑的发展.同时蚕卵育蜂,推动生物防治工作.关于蓖麻蚕自然过冬问题,在理论上说是讨论蓖麻蚕化性,诱导蓖麻蚕冬眠,从生产应用来说,就是冬季保种问题,北方地区冬季如何把蚕种保存下来,以待来年大量凡育用于生产或春夏之间供凡蜂所需的寄主卵.本文着重讨论蓖麻蚕能否形成冬眠状态,自然过冬,怎样诱导蓖麻蚕自然过冬以及蓖麻蚕自然过冬种的应用.一、能否形成蓖麻蚕自然过冬:蓖麻蚕原生长在印度东北阿萨姆多雨的山区森林中.冬夏温度在14℃至37℃.相对  相似文献   

10.
我州利用马桑叶饲养蓖麻蚕于1965年试验成功后,在州委重视下,全州进行了大面积推广.1967年全州十个县养蚕7万余合,产茧皮2100多担,同时推广到四川、贵州、湖北等邻近地区,受到群众的欢迎,社员喜称为“马桑蚕” 由于马桑蚕系野生资源,除我州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外,在全国分布也很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也有丰富的野生马桑资源.从我州大面积推广饲养效果看,利用马桑叶养蚕,成本低,收效快,收益也大,是山区农村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的茧子封口不紧,茧丝松乱,丝胶牢固,缫丝较为困难,一般都是剪取茧壳卖给国家作为绢纺工业原料,或加工利用制造丝棉;但剪茧取蛹是一项花工大、效率低、群众感到很麻烦的一道工序。 我区镇平、桐柏两县群众,在生产中摸出一种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与我国原产的樗蚕同种而異亚种,因此我们想一定能够利用陕西地区普遍生长的樗叶(臭椿叶)来大量饲养蓖麻蚕,增加农村付业,给祖国增产丝织原料。我们与西北农学院姚鋈教授,从55年8月到今年5月先后数次利用樗叶饲养蓖麻蚕,初步獲得了成功,成绩与用蓖麻饲育的相等,证明西北地区在春期蓖麻未成长之前和没有蓖麻之地,可以利用樗叶饲养蓖麻蚕、茲将西北农学院和绥德園艺站二年来用樗叶饲养蓖麻蚕的成绩简略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继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利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后,一九六五年在推广饲养木茹蚕的群众运动中,岑溪县蚕业工作人员和波塘公社禾屋生产队贫下中农一起,通过反复试验又发现乌桕叶可养蓖麻蚕.忻城县厂上公社李富林同志发现马桑叶也可以养蓖麻蚕.这两种野生饲料的发现,给蓖麻蚕又增添了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蚕学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四日至八日在广西柳州市召开了全国蓖麻蚕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广西、广东、山东、安徽、湖南、河北、山西、贵州、云南、上海、北京等11个省市.共有代表38名.中国科学院四个有关研究所应邀派员参加了学术讨论;中央农业部经济作物局程宜萍副局长也专程到会.会议由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高一陵同志主持.会议共收到论文39篇,其中有对蓖麻蚕恢复发展的建议,有围绕提高茧丝质方面的研究,蛹茧过冬与人工受精方面的研究,也有绢纺、外贸情况的分析等;与会代表感到高兴的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生化、昆虫、动物等研究所在蓖麻蚕遗传性状方面做了研究探索,这不仅对我国目前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益,且对蓖麻蚕绢丝品质研究提高,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我省蓖麻蚕生产60年代初期开始推广,发展较快,1967年蓖麻蚕茧皮收购量曾达14000担,后来由于工商关系及生产管理等问题处理不当而下降,几年来只作了越年种茧保育和饲养试验,很少推广.1981年重点恢复发展,共养原种243合,由于严重干旱仪繁殖饲养普通种:二千余合,予计收购蓖麻蚕茧皮约九千多斤.一、蓖麻蚕越冬种茧保育1971年从河北承德蚕研所引进白血系统中的蓝皮,经过低温饲育,增强蛹体越冬性  相似文献   

16.
自解放以来,已有許多省份大力推广蓖麻蚕生产,所以关于利用蓖麻叶饲养蓖麻蚕的利益,早被广泛认識。但由于各地蓖麻蚕生产发展,势必引起蓖麻的普遍栽植;又目前工业,交通和国防等方面,对蓖麻油的需要,日见增加,所以党和政府在今年春间,曾号召全国各公社利用荒地和边地,栽植蓖  相似文献   

17.
邓启辉 《广西蚕业》1996,33(2):59-61
广西自从1956年用木薯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到现在已有40年了。当年,这一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商品生产,全区有75%以上的县市都在推广养木薯蚕,由于木薯蚕生产的发展,农民增加了收入,为绢纺工业提供了原料,国家增加了税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1966年以后,由于“文革”的破坏及茧价偏低等原因.饲养量急剧下降,有的年份已濒于停产,处于奄奄一息的状况。现在仍有少数县坚持生产,但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与樗蚕种间杂种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前言蓖麻蚕(Attacus risini,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于鳞翅目)Le pidoptera天蚕蛾科(Saturniidae)绢丝虫类。原产印度。喜食蓖麻叶,木薯叶等,但以蓖麻叶为主。其茧为重要绢纺原料,也可制造丝绵等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蓖麻蚕原产于印度,自引进我国以后,从1955年开始推广生产,数年间,生产地区除某些边远省份外,目前几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尤以安徽、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等省饲育生产数量为最夥,但蓖麻蚕终年生育不停,一代接着  相似文献   

20.
蓖麻蚕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泌丝昆虫,可全年人工饲养,除生产绢纺原料外,还是很好的昆虫食品资源。在对23个蓖麻蚕品种5龄幼虫、蛹、蛾的主要营养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食用开发的专用蓖麻蚕品种。对23个蓖麻蚕品种蚕体营养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蓖麻蚕5龄幼虫、蛹、蛾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23个蓖麻蚕品种基于5龄幼虫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B、广白黄、B2,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幼虫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蚕蛹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南一、红蚕、广白黄,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蛹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雌蛾和雄蛾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花白、B2、白友,681、南一、小花白,可分别作为蓖麻蚕雌蛾、雄蛾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上述可作为蓖麻蚕食用开发的品种,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蓖麻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