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太和县2015年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小麦蚜虫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防治小麦蚜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2014年阜宁县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分析2014年阜宁县小麦蚜虫重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为今后小麦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和推广防治小麦蚜虫效果好的药剂,2018年度进行了4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在小麦蚜虫发生始盛期喷施使用,对小麦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吡虫啉、啶虫脒速效性好,吡蚜酮、噻虫嗪持效性好。生产上,小麦蚜虫一般发生年份可以选择上述药剂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即可,在大发生年份可以选择速效性好的吡虫啉或啶虫脒和持效性好的吡蚜酮或噻虫嗪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进行GF-2877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GF-2877是防治小麦蚜虫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在14天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20克/亩为宜,施药适期应在麦蚜发生始盛期,对水30公斤。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期7 d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300 m L/hm~2为宜,施药适期为麦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时兑水45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吡虫啉、吡蚜酮等6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吡蚜酮、吡蚜速灭威、烯啶虫胺等几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都较为理想。在小麦蚜虫大发生年份可考虑选择这些药剂交替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山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86-186,245
介绍了小麦蚜虫的危害特点,分析了凤台县2011年小麦蚜虫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蚜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旭  王金召  别海  赵建中 《农业科技通讯》2011,(10):138-138,165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探讨了近几年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多年田间调查小麦蚜虫发生规律,分析了小麦蚜虫的危害情况、发生种类和生活习性。明确了小麦蚜虫防治有两个关键措施,一个是拌种防治,一个是小麦开花初期(4月20日前后)施药,以小麦开花初期(4月20日前后)施药为主。施用化学药剂对天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药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镇平县小麦蚜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10年来镇平县麦蚜发生情况的历史资料,结合气象资料、麦田综合管理技术等因素综合分析,找出了2008年镇平县小麦蚜虫重发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做好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Leverage 360SCg/L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适宜的用药剂量及对小麦安全性,进行了Leverage 360g/L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探索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everage 360SC对小麦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区虫量极少,直观效果明显,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发生始盛期,每667m2用Leverage 360g/L悬浮剂商品量9ml(有效成分1.17g)进行茎叶喷雾,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Leverage 360SCg/L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适宜的用药剂量及对小麦安全性,进行了Leverage 360g/L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探索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everage 360SC对小麦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区虫量极少,直观效果明显,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发生始盛期,每667m2用Leverage 360g/L悬浮剂商品量9ml(有效成分1.17g)进行茎叶喷雾,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丰县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蚜虫是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也一直是危害丰县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摸清小麦蚜虫在该县的发生种类、为害习性、发生程度、发生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现将遵化市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病虫害防治1、小麦蚜虫。我市每年4月20日左右始见小麦蚜虫,进入5月份以后雨水较多,利于麦蚜发生,随着气温升高,麦蚜数量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防治适期为5月中下旬。药剂选择: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6克兑水30公斤,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小麦蚜虫作为危害小麦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是阻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分析小麦蚜虫的发生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建议及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会存 《农技服务》2010,27(6):722-722
小麦蚜虫是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蚜虫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为保护小麦生产安全,针对该虫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总结了该虫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对小麦蚜虫真有良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小麦蚜虫的首选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及其复配剂可以作为其轮换品种搭配使用,阿维菌素不适于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18.
刘凯 《农技服务》2011,28(3):288+294-288,294
为明确瑞华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防治适期,进行了瑞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这3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瑞华是防治小麦蚜虫的优良药剂,其防效高,持效期达7d以上,对小麦及小麦蚜虫天敌安全。推荐有效成分使用量为22.5g/hm~2,药液量675L/hm~2。  相似文献   

19.
5月份是麦蚜发生危害高峰期,6月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因此,抓住麦蚜和一代玉米螟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小麦和玉米丰产丰收的关键。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麦蚜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小麦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中、下旬。预计一代玉米螟2008年中等程度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下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麦蚜和一代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小麦蚜虫和一代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麦蚜虫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提高小麦蚜虫预测的准确率,将深度信念网络用于小麦蚜虫的短期预测,并对小麦蚜虫发生量以及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使用的深度信念网络预测模型含2个隐藏层,通过无监督逐层预训练对网络参数进行初始化,并用有监督微调对网络参数进一步优化,提高预测准确率。最后在国际标准数据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简称UCI)和小麦蚜虫数据集将深度信念网络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浅层学习模型相比,深度信念网络的预测误差较小、推广能力强,可以为小麦蚜虫的防治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