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小城镇滨水绿道多功能兼容性设计的理念及定义。通过对小城镇滨水绿道相关案例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了小城镇滨水绿道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滨水绿道建设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滨水绿道的分类方式和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滨水河道水景楼盘选址建设于河道一侧或两侧,建筑依水而建设,沿水岸布局,因水岸而为水景房区,深受业主欢迎。以县域河道"凤凰寨"商业住楼盘为例,探讨了河道水景楼盘环境景观设计的方法及表现,旨在通过设计来提升居住空间环境质量,以彰显人居环境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尔滨滨水植物景观现状的评价分析,针对哈尔滨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缺陷,在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应用基础上,从植物营造空间、展现季相与色相变化、运用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营造野味滨水景观4个层面进行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建设哈尔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创新景观布局及主题设计,运用生态河岸布置手法,结合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滨水绿带景观。并就河道综合治理给出了几点思考,探究了浙南城镇狭长型滨水绿带的生态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河北省涉县为例提出了山区城镇绿化发展模式,并详述了绿化特点与风格的实现途径,旨在为山区城镇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地处藉河流域的天水市为研究区域,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及发挥滨水效益的角度入手,对天水市藉河流域城区段滨水景观及风景林带构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以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切入点对其河岸风景林与滨水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结合当地自然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滨河景观构建的总体构想,即"一脉、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构建道路防护林、观光风景林、护坡景观、旱溪景观、雨水花园、护堤坝六大景观林带构造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与环境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风景林带与滨水景观,开发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的亮点,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位,也是城市新区选址的重要导向,因此,一个城市对滨水地区的开发,首先应从城市的性质、区位条件等合理定位。该文着重论述了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及合理选择滨水地区建设城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大避暑山庄"战略,加快了滦河、武烈河城区段沿线综合开发与滨水新城建设的步伐。结合承德市绿化建设现状与滨水新城发展需要,笔者就滨水新城园林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鸟类作为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对城市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通过分析浙江省滨水鸟类觅食和营巢的栖息习性,从景观格局、植物群落、驳岸设计3个方面提出鸟类栖息地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出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延续历史遗迹,科学合理的塑造滨水景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从人文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的城市滨水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现存的城市滨水景观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城市滨水景观营造与改良的相关课题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立辉  方文  刘杨  何平  王海洋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1):108-111,118
阐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内涵及生态网络的特点,综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系统特征体现了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态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针对性和整体功能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格局的优化及同其他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以及群落组成与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营造城市河涌两岸的园林景观,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东江河道现状和特点,从完善生态环境、营造宜人景观、打造人文场所等角度,探讨了把小东江两岸打造成城市绿色走廊、最具活力的城市绿脉的景观设计构想,对提升茂名市的城市品位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滨水湿地相关定义、分类、指导思想、设计原则、设计途径等方面阐述生态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宁波春晓镇洋沙山春晓湿地公园为例,进一步说明生态湿地景观营造的理论;并将当今湿地水环境修复的先进技术引入其中,为今后湿地的生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地环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山地特色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以期为我国山地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韦松林  彭璐 《林业科技》2006,31(1):68-70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滨水景观的建设对于在有限的空间里追寻良好场所的人们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滨水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建设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从人的需求出发,营建美好景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