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据对凉州区永昌镇2009年、2010年胎衣不下母牛进行的统计,2009年发病率达1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后,2010年胎衣不下发病率降到了8%,治愈率达98%。结果表明,治疗母牛胎衣不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较单一的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和发病症状,提出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以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胎衣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诊断较容易。治疗时,可采用促进子宫收缩药和子宫内投放抗生素和中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奶牛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胎膜,称为胎衣不下。胎儿分娩后,奶牛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是4-6小时(不超过12小时)。  相似文献   

5.
张梅 《云南农业》2014,(11):29-30
母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正常情况下,胎衣排出时间不超过5h,产后12 h仍未见胎衣排出就认定是胎衣不下.导致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牛本身胎盘结构、营养状况、个体差异、各种应激等.结合临床实践,浅析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奶牛胎衣不下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47头奶牛血液,其中25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22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项血清生化指标被聚类成3个主成分,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临床采集样品的分类结果一致;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表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别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因此可以通过此方法对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进行提前诊断;还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不仅与蛋白质代谢、离子代谢和肌肉代谢紊乱有关,而且肝脏和肾脏的机能损伤也可能导致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一般在我国的发病率在12%-30%,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经过8—12小时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正常情况下胎衣排出时间,黄牛不超过4—6小时。分析黄母牛胎衣不下病因,采用药物治疗、中草药治疗、手术剥离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从1994—2004年共治疗黄母牛胎衣不下28例,治愈28例,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9.
对于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很多,通常使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促使胎衣排出,或采用手术疗法进行胎衣剥离,并用消毒液对子宫进行冲洗。然而,碰到重危胎衣不下的病牛,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为此,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对两例病重胎衣不下病牛进行综合治疗,收到良效,现总结于下。一、治疗方法: 1、补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毫升。 5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  相似文献   

10.
母畜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叫胎衣不下或胎膜滞留,牛正常排出胎衣时间为12h。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母牛的发情及再次受孕,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养牛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治愈了多例胎衣不下的病例,本文例举一例典型母牛胎衣不下的诊治过程,为母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母畜产后胎衣停滞又称胎衣不下,是兽医临床常见的产科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加ORS液疗法治疗本病118例,治愈11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用药方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各种家畜分娩后都可定时自行排出胎衣(马和驴35分钟、牛12小时、羊5小时、猪3小时)。如果超过上述时间胎衣仍不排出,即可认为胎衣停滞不下。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全部和  相似文献   

12.
在工作中遇到养殖户母牛胎衣不下的两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在阴门外有部分胎衣残留,产道检查时可摸到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对病牛给予预防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的药物,并采取补充营养、增加运动等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结合本地区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对奶牛养殖户提出了胎衣不下一些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经12个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这个过程被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类疾病,随着奶牛养殖产业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奶牛生产过程中胎衣不下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奶牛生产的较为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导致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从而影响到奶牛正常发情,使得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  相似文献   

14.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原来采用剥离法,操作不慎易损伤子宫或引起局部感染等。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奶牛和黄牛的胎衣不下389例,治愈378例,治愈率达97%以上,无副作用,无后遗症,现予介绍,供同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母牛分娩后,经过8~12h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排出时间奶牛一般不超过4~6h,胎衣脱落时间超过12h,存在于子宫内的胎衣自溶,遇到微生物还会腐败,尤其是夏季,滞留物会刺激子宫内膜发炎,故牛超过12h内未排出胎衣,  相似文献   

16.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6):101-10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8小时以内排出胎衣。若超出上述时间不能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复杂,与多种生理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牛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24h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近些年,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实胎衣不下是养牛业常见病之一,如治疗不当容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如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使母牛妊娠间隔延长,会引起不孕症,甚至危及母牛生命,成为母牛过早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极大.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一直是养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介绍一下该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胎衣不下也可以称为胎衣的滞留,主要是指指母畜在分娩之后胎衣在正常时限内胎衣不排出。可以分为部分的胎衣很全部胎衣不下。不同种类的家畜所排出胎衣的时间是不同的,其中奶牛为12小时,如果奶牛在生产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及时排出胎衣,就可以称胎衣不下。1发病原因1.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在怀孕期间,所饲喂的饲料太单一,其中所必须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都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钙盐、硒与维生素  相似文献   

19.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将胎衣排出。一般正常胎衣排出时间,牛12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是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20.
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经过8~12h仍排不出胎衣,即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牛特别是奶牛常发病。此病一般不致引起死亡,但常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不孕,导致有些母牛被提早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