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奇台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由于灌溉区不同,作物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也不尽相同,为了达到保护性耕作的规范化生产,根据前茬作物和复播作物的灌溉制度,在前茬作物播种前应考虑到复播作物的农艺要求,即畦灌的合理宽度和灌溉量,在此基础上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之功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及在郯城县的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这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二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与作物残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相结合的覆盖耕作。三是保护性作物种植,即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作、套作、复种、插种等技术构建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农田的覆盖度和覆盖时间,防止土壤水蚀风蚀。今年,我县大力推广保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17日-11月17日,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南部中心菲克·伊斯兰姆博士邀请出访美国学习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2个月的学习、培训、交流了解到美国俄亥俄州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3年期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第二种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该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十分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3种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大豆-玉米隔年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免耕或少耕的优势特点,因而在玉米耕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作物产量,要求我国农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应用,并注重引进新型农业耕作技术,以此来提升玉米农作物等抗旱能力,满足作物耕种需求。文章从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影响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效益体现,旨在推动当前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改善水土流失、防止田间扬沙较为常用且相对有效的耕作方法是保护性耕作。据有关资料显示,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栽培技术随着耕作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保护性耕作很容易导致早春地温偏低回升速度延缓,对作物出苗造成了影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起始国家是美国,经过长时间研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总结,并在美国推广。近几年,我国开始采用研究保护性耕作,经过部分地区实践可知,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了作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玉米与大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轮换耕作种植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了轮作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保护性耕作的优点,二者优劣互补,对探索多种作物种植区耕作模式起到了积极影响。并对玉米与大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轮换耕作种植推广,提出了有效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用作物桔秆、残茬覆盖地表,采用少耕和免耕耕作技术,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作物残茬覆盖地面和不翻耕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绩;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应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梁栋  董文赫  周静 《吉林农业》2011,(12):147-147
保护性耕作是以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能够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7.
<正>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在保证种子发芽的情况下),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主要通过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使土壤有合适的容量、孔隙度,满足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和作物根系生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20.
宁南旱区保护性耕作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不同于传统铧犁式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每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都是将多项农艺、农机技术集成组装而形成的综合技术体系,都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按程序确定各环节的作业内容、作业工艺、作业方法及配套作业机具.总结归纳宁南旱区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地膜覆盖、土壤深松、表土处理、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