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养殖大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鑫生 《淡水渔业》1999,29(1):33-34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七十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近年来,由于鳖价下滑,许多养鳖场也转轨养殖大鲵,现将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濒危两栖动物,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野生大鲵几近灭绝,其人工养殖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大鲵仿生态与工厂化繁殖和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饲料与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尚未成功,虹彩病毒病无法有效防治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鲵品质、养殖成活率,文章从大鲵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饲料研发等方面综述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为大鲵人工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云祥 《内陆水产》2006,31(11):33-33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因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养殖中防治病害也有许多不同于常规鱼类的地方,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鲵(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最大个体可达100 kg以上,具有极高的科研、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  相似文献   

6.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商品大鲵工厂化流水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活化石”的美称。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从2003年开始,湘西武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基本掌握大鲵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无污染的大鲵原生态区水体,建造大鲵工厂化养殖基地,利用天然水体进行流水式养殖,通过3年的养殖试验,证明工厂化流水养殖大鲵比常规养殖方式(静水养  相似文献   

8.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珊 《内陆水产》2001,26(6):33-3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1 腐皮病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  相似文献   

9.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其肉质鲜嫩、味道独特,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和食用价值。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推广,大鲵的人工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养殖业。目前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原生态、仿生态  相似文献   

10.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由于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为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资源,应积极提倡开展人工养殖。本文是对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一些生态习性观察,旨在更好地掌握饲养规律。一、一般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代勤 《水产学报》1990,14(4):351-356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亦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大鲵的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长,因此如何提高养殖大鲵的生长速度至关重要。同时,扩大大鲵的养殖规模,规范大鲵工厂化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鲵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文 《水产养殖》2004,25(5):41-44
本文介绍了大鲵人工养殖模式、大鲵的摄食生长情况、大鲵的病害及防治技术,重点阐述了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金立成 《科学养鱼》1998,(11):29-29
在自然条件下,幼鲵生长缓慢,一般要经过4~5年的饲养期才能达到性成熟。养殖大鲵可加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介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鲵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面积200平方米,系水泥结构,池内设置三分之二的穴洞。2.放  相似文献   

15.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  相似文献   

17.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1):39-40
三年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幼体均重30克.成体均重500克;结果大鲵年净增重分别为90克和1150克;饲料系数分别为3.2和2.8。试验亦表明大鲵幼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2.3-45.6%,成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3.8-48.9%.饲料中添加1%的花粉有促进大鲵生长发育的作用.配合饲料比动物饵料养殖大鲵幼体和成体,其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3.3%和37.5%。  相似文献   

18.
陈云祥 《河北渔业》2006,(11):23-2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大鲵人工繁殖早在70年代取得成功,在人工养殖上存在养殖周期长的特点,要想提高其养殖速度,则要按照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来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湖南湘西州利用大鲵原生态区自流水体,进行雌性和雄性大鲵分池分级饲养.中国大鲵雌雄分类分级养殖模式的优点:大鲵群养有相互撕咬的现象,常常造成大鲵受伤,影响其摄食和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鲵死亡,影响成活率.分养则可以解决相互撕咬的问题,摄食均匀,促进大鲵生长,同时管理方便,能够大大降低大鲵养殖的成本,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其快速生长,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四、大鲵的人工养殖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来造福人类,必须大力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酉、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外,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  相似文献   

20.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大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市场价值的直线攀升,大鲵的人工养殖成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