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养蚕生产中,不结茧蚕时有发生,不仅夏秋蚕期,春蚕期也有发生,然而,引起熟蚕不结茧的原因很多,因此,全面了解不结茧蚕发生原因,根据不同地区养蚕生产实际,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不结茧蚕发生。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1.1绢丝腺发育异常1.1.1蚕的遗传因素,导致少数蚕绢丝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
养蚕为了生产蚕茧,用以缫丝、织绸,如果蚕养大了,不会做茧,岂不浪费了人力物力!可是在生产上这种不结茧蚕或多或少常有发生,象今年春蚕就有一些生产单位发生不结茧蚕。那末,为什么会发生不结茧蚕呢?实验证明,除了少数丝腺畸形蚕外,发生不结茧蚕的基本原因是熟蚕的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仔细走访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保证供种质量、强化消毒防病、提高用叶质量、改善养蚕小环境等各项预防性技术措施,改变晚春蚕的饲养状况,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以增强蚕农饲养晚春蚕的信心,促进蚕桑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大丰市新丰镇2013年秋蚕上蔟期部分养蚕农户发生大量不结茧蚕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提出把握治虫节点、科学使用农药、强调划片治虫、变更采叶方法、弃用下部老叶、注重叶面消毒、调整养蚕布局等措施,防范不结茧蚕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6.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19,(4):48-51
对柳州市2018年春蚕大面积不结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加强蚕不结茧问题研究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养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桑园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及桑蚕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8.
赵明东  杨斌 《江苏蚕业》2006,28(3):27-27
<正>2005年春蚕期,通盐沿海蚕区的丝茧和种茧生产中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出现的大面积不结茧蚕,对蚕种产量和蚕茧产量、效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面积不结茧蚕,引起了许多技术人员的思考,笔者就蚕种生产过程中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冉平 《四川蚕业》2003,31(4):39-39
在养蚕生产中难免会发生低温对蚕的侵袭,受低温的刺激,造成蚕体不活泼,食桑量少,抗病力弱,钻沙蚕增多,上蔟易发生不结茧蚕等影响。但升温不采用排烟管,易在蚕室内积存CO、CO2等不良气体,造成煤气中毒和闷热环境,同时易引发蚕病,给蚕茧生产特别是春蚕和晚秋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提出通过适当调节催青发种日期,提高蚕农养蚕技术水平,改良簇具,改善簇中环境等途径,预防不结茧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吐丝结茧是蚕的本能,但在现实生产中会出现有些蚕熟后不吐丝,上蔟数天便死亡或吐少量浮丝不结茧的现象。而近年来在养蚕生产中不结茧蚕的现象发生越来越多,给蚕农带来一定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才能采取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提出通过适当调节催青发种日期,提高蚕农养蚕技术水平,改良簇具,改善簇中环境等途径,预防不结茧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叶丽娟 《中国蚕业》2005,26(2):35-36
建德市目前的养蚕布局是一年饲养春蚕和中秋蚕两期,全市90%以上的农户采纳这种养蚕布局,对桑叶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本市推广农桑12、14等桑树新品种已有400hm2,这些桑树新品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产叶量高等优点.一年养两期蚕的布局,春蚕结束夏伐后到中秋蚕大蚕用叶时,大部分桑树下部约14张左右的叶片变黄和落叶,造成极大的浪费.夏蚕、早秋蚕由于饲养量少,加上本市的气候条件不是很适宜,这2期蚕不受蚕农欢迎.为了充分利用新品种桑树这种产叶量高、生长势旺的优势,更为了探索一种在新形势下适合本市的养蚕模式,于2004年春蚕结束后,紧接着又组织饲养了1期春蚕(晚春蚕).晚春蚕是通过推迟桑树夏伐,利用常规春蚕饲养后桑树梢上再生长的叶片,在春蚕生产之后接着饲养的一批蚕.这种方法在不影响春蚕饲养量的条件下,在春蚕之后、夏伐之前增加饲养的一批蚕.由于采用这种新的饲养模式,使原来的养蚕布局发生了改变,同样也使桑树的夏伐时间推迟,桑树管理模式和肥培措施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对晚春蚕饲养的全过程和桑树推迟夏伐后的秋季生长情况等方面的认真调查,认为晚春蚕在本市的饲养是成功的,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广西蚕业》2007,44(A02):17-17
吐丝结茧是蚕的本能,但在现实生产中会出现有些蚕熟后不吐丝,上蔟数天便死亡或吐少量浮丝不结茧的现象。而近年来在养蚕生产中不结茧蚕的现象发生越来越多,给蚕农带来一定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才能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   

17.
<正> 据平利县蚕技站袁彪同志来稿,平利县秋坪区今年春蚕普遍出现不结茧的现象,给蚕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平利县秋坪区今春发蚕种950张(品种:皓月×菁松),蚕儿上蔟后,不结茧现象严重。对此,安康地区蚕种场,平利县蚕技站,秋坪区供销社、林特站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组,重点走访了养蚕比较集中的秋河乡、广佛乡4个行政村,8个组,11户蚕农。这11户蚕农共养蚕11.25张,总产茧84kg,平均张产7.45kg,其中最高张产14.4kg,最低仅1.6kg。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5,(3):57-59
<正>蚕桑生产中常常发生熟蚕不吐丝,上蔟数天后死于蔟中,或吐出少量的丝而不结茧等情况,严重影响蚕农收入,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笔者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期望对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有所帮助,促进蚕农增收。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分析1.1生理因素1.1.1丝腺异常。丝腺发育异常,出现丝腺过于肥大、丝腺内液状丝物质脱水不充分、中部或后部丝腺气管分布异常等,成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9.
张梅芬  赵晔 《江苏蚕业》1998,20(2):37-3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以及夏蚕、早秋蚕饲养量的减少,从1988年开始,宜兴市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种不相上下,成为全年蚕茧生产的重头。因此,其产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好坏,左右着全年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宜兴市中秋蚕茧产量低而且质量不稳定。从全市的张产茧看,从1988年到1997年,中秋平均张产茧只有30.4公斤,比春蚕平均张产39.8公斤低9.4  相似文献   

20.
广大蚕农在养蚕生产中,蚕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首先要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原因有: 1.病理因素。如脓病、软化病在上蔟前感染发病,它破坏了蚕的丝腺分泌功能;或是病原体在蚕体内产生大量有毒的代谢产物,使蚕的神经麻痹,不能吐丝结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