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10月10日,我县养牛厂的1头奶牛分娩出1头40多千克的母犊。第2天,母牛卧地不起,诊断为产后瘫痪,补充大量钙剂后,虽能自行站立,但食欲仍不恢复,现将该病例的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症"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提出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奶牛食饵性蹄叶炎的诊疗¥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邹风驰奶牛食饵性蹄叶炎的诊疗○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151400)邹风驰1995年11月,安达市种畜场四分场一栋奶牛舍的204头产奶奶牛,突然发生程度不同的跛行,以站立不稳、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2006年7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海西州柴旦镇柴旦村先后发生牛急性死亡6头.7月20日左右一头在放牧归来时未合群,寻找到发现已死亡;27日一头4龄犊牛口吐白沫、肌肉震颤、卧地不起,次日临晨死亡;8月9日一头6岁奶牛卧地不起,次日死亡;8月12日又死亡一头10岁奶牛;15日另一户畜主家一头3岁牛与一奶牛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5.
发生的洞口县首例牛尿素中毒,有7头卧地不起中毒现象,发病率33.3%,采取穿刺术放气、强心解毒、静脉输液方法,抢救及时,治愈率100%,并对科学饲喂尿素养牛进行研究,提出正确使用方法和防治方案,为养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常见营养代谢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牛肌肉无力,走路不稳,常卧地不起,甚至四肢瘫痪或者昏迷等特征。本病一般发生在膘情好,可产3-6胎的高产奶牛。发病初期,患牛不食,频繁起卧,站立时两后肢频频换蹄,四肢肌肉轻度震颤,步态不稳。随病程的发展,患牛卧地不起,头往往转向一侧,  相似文献   

7.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奶牛养殖户存栏奶牛95头.2009年8月3日发病.主诉:早上喂牛时发现突然死亡1头产奶牛,还有4头牛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死亡及发病牛都是高产牛.头天饲喂时未见任何症状,采食正常.4头病牛表现体温偏低为36℃~37℃,呼吸加快,急促,结膜潮红,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减弱、瘤胃胀满,腹泻,粪酸臭.卧地不起,呻吟,磨牙,口角有泡沫.有时兴奋,甩头.据介绍,由于当时正是青草旺盛季节,每天都打一些青草饲喂,精料的饲喂量正常.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0日,接岱岳区大汶口镇兽医站报告,有1奶牛饲养场13头奶牛发病,已死亡1头.主要症状是奶牛卧地不起,不食,出现神经症状,吼叫、头颈后仰.接报告后立即组织兽医专家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奶牛伪狂犬病.疫情发生后区畜牧局高度重视,对该奶牛场及周围环境立即采取有效隔离、销毁、消毒、免疫接种等强制性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指母牛在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产后瘫痪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笔者行医多年,接诊并治愈该类病牛20多头,现报告如下:病例1:2006年2月6日茈碧湖镇后堆村何某所饲1头6岁黑白花奶牛,4胎,产后第3天,突然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废绝。笔者前去急诊,经检查,该牛心率60次/min,  相似文献   

10.
奶牛卧地不起一般因缺钙、缺钾、缺磷或外伤性等因素而引起。因缺镁而引起的临床上很少见,报道也很少,但近一月来金山某场连续有4头奶牛在产前、产后出现卧地不起,经用镁制剂治疗后马上恢复。现就本病特征和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生产实际中。由于多种原因、奶牛产后出现四肢无力.卧地不起。但经常认为只要产后发生此病就是缺钙所致的生产瘫痪。有时治疗非但没有效果、而且易使牛死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经过10余年的观察实践。现就奶牛产卧地不起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1钙的缺乏由于突然间产生大量乳汁、血钙下降、使牛发生生产瘫痪。此种情况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出汗、头歪向一侧.脊柱呈S型.针刺无反应.严重时昏迷.麻痹.心功能衰弱。可应用钙制剂静注治疗,此病多发生高产牛.因此应注意这类牛在产前和产后进行适当补钙.产后头几天奶只…  相似文献   

12.
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因采食大量的谷物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导致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本病又称乳酸中毒,在奶牛中常发生,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的奶牛。表现为消化障碍、胃肠运动停滞、脱水、酸血症、运动失调等,如不能及时治疗则致死亡。1病例情况某农户家中1头15个月大的奶牛,在早晨8:00~9:00饲喂精料时,偷食过量的玉米面和麻饼(胡麻榨油后的副产品),之后放牧吃青草以及饮水,在中午13:00~14:00开始发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第2天早晨6:30左右卧地不起,在中午诊治时该奶牛已经处于濒危期。卧地不起,眼窝严重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征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奶牛分娩后血液中的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卧地不起,其中血钙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在损伤性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全、粗暴助产等引起肌肉损伤,常见臀中肌、髋关节周围组织、闭锁肌等这些肌肉在分娩过程中最易损伤。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症状、病变的综合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以卧地不起为主要症候的疾病,不但发病率高,致死率也高.究其原因,除疾病本身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以外,兽医未能做到及时和准确诊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总结近几年来诊治356例产后卧地不起奶牛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要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兽医临床上奶牛生产瘫痪、产后瘫痪、运动系统损伤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瘫痪的主要特征、及时对症施治,才能达到降低致死率的目的.几年来,我们加强了这个方面工作,奶牛卧地不起综合症的致死率由一九九一年的35.5%下降到1999年的6.5%,现将粗浅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奶牛场于1997年底,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有4头高产母牛,均在产后1个月左右发生出血性乳房炎.病后不久母牛卧地不起,按生产瘫痪实施补钙疗法无明显效果.卧地不久均出现特异性的蛙泳姿势.该场自建场以来从未发生过类似病症,请求会诊.现将诊治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突然发生,是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低血钙症。多发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 1发病情况 2008年10月,临海市大田镇山前村吴某饲养成年奶牛1头,于产后第3d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江苏射阳县耦耕镇东俊奶牛养殖场2011年8月18日,发现1头奶牛食欲变差,行走困难,进而卧地不起,日渐消瘦,四肢瘫痪,昏睡。据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奶牛产科临床多发常见病症。据文献记载〔1~3〕特别是高产奶牛,第三、四胎的奶牛产后常发本病。而2005年在青海省民和县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澳洲荷斯坦奶牛中,先后发生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6例均为头胎牛,笔者进行了探索性诊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