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白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变化,采用的方法是自发气调法。将白菜分别置于1、6、11、16和21℃条件下,测定体系中O2和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测得的O2和CO2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样品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呼吸速率和呼吸商等数据。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6℃范围内贮藏时其呼吸速率变化不大,但温度继续增加则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O2含量为17.7%、CO2含量为1.5%时是维持白菜有氧呼吸的临界值,当O2含量低于17.7%、CO2含量高于1.5%时呼吸商大于1,出现了缺氧呼吸现象。  相似文献   

2.
果蔬采后继续进行代谢活动,维持这种代谢活动可用呼吸来表示,也就是果蔬消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呼吸期间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由于呼吸要消耗采后产品的营养物质,所以延长果蔬自身寿命的关键是降低呼吸的速率。有关呼吸与果蔬品质的关系早有很多的研究表明:①贮藏寿命与呼吸速率呈负相关;②以不同呼吸速率的同种产品,当排出CO_2的总量相等时,就可对它们的贮藏寿命进行比较。降低温度是降低呼吸速率的有效措施,而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温度(5、10、15、20、25℃)下,气调包装的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利用Langmuir吸附理论对双孢蘑菇呼吸速率的测定值进行了解析,建立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模型。结果显示,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随贮藏环境中O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升高,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最大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贮藏温度之间满足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4.
李泽霞  陈爱华  田晋华 《节水灌溉》2023,(9):100-104+113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半干旱区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以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灌溉方式下侧柏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不同月份的月均值表现为漫灌[2.07μmol/(m2·s)]>穴灌[1.65μmol/(m2·s)]>喷灌[1.36μmol/(m2·s)]。地表温度、5 cm土壤温度和10 cm土壤含水率与喷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在1.54~2.34之间,喷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另外2种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人工林调控土壤碳排放,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条件下温室番茄土壤呼吸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光温室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率对樱桃番茄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为90%~100%田持时,番茄在生长季大部分时间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0℃后,水分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变水处理对土壤呼吸存在后效应,高水变低水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恒水处理和低水变高水处理差异...  相似文献   

6.
气调包装下双孢蘑菇呼吸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娟  王相友  李霞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0):102-105
研究了双孢蘑菇在2℃和20℃下,不同薄膜包装中O_2、CO_2体积分数在蘑菇呼吸作用及薄膜渗透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和气调条件能有效抑制其呼吸作用。采用Michaelis-Menten型酶动力学方程,建立了2种温度下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O_2、CO_2体积分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考察了不同包装薄膜厚度对呼吸模型参数的影响,为气调包装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用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节水灌溉(无水层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同时还分析了相同生物炭施用量下不同灌溉模式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趋势均呈现多峰型特征;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生物炭施用可以促进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高量生物炭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相比,施用中量生物炭的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增大了2.85%~17.80%,施用高量生物炭的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增大了9.36%~30.58%。除了生物炭施用,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与淹灌模式相比,控灌模式促进了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较淹灌稻田增大了2.03%~62.61%。另外,各生育期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均大于淹灌稻田。研究结果旨在丰富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同时为进一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夏玉米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试验于2017年6-9月在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兴试验研究基地开展,采用密闭静态箱法监测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夏玉米农田各施肥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大致出现在15∶00,最低值大致出现在6∶00;且增加施肥量,土壤呼吸速率也随之增加。土壤表层(0~10 cm)温度、含水率与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水平;二者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23.1%~69.9%与15.3%~50.8%,各施肥处理的Q_(10)值依次为1.73、2.20、2.29,随着施肥量的提高而增加;建立土壤表层温度、含水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联合模拟方程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在棉花生长期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连续观测垄上、垄间和裸地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结果表明: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4:30;月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中下旬土壤呼吸速率最高.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差异性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垄上、垄间、裸地,且垄上的土壤呼吸总量最大,是垄间和裸地的1.5倍和2.8倍,而土壤温度的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垄上、垄间.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较弱,与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能够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性的75.1%~84.4%,两者表现出较高的指数正相关关系;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系数差异显著,敏感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垄上(2.208)、垄间(2.160)、裸地(1.67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施氮量)对果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共设置0,0.749,1.248g/L3个不同的肥液浓度水平,分析不同肥液浓度水平下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果树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呈不对称单峰变化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会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7月左右达到最大值,成熟收获期时降到最低;肥液浓度为1.248g/L时,蓄水坑灌条件下坑壁的土壤呼吸速率比地面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10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土壤呼吸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加气灌溉下气候因子和土壤参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温室内气候因子和加气灌溉下土壤温度、氧气含量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加气灌溉和地下滴灌(对照)下,各因子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5 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加气灌溉和对照处理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和0.564,且两处理下5 cm处土壤温度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化的46.6%和32.4%。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氧气含量也影响着土壤呼吸的变化。加气灌溉和对照处理下,大气相对湿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35.2%和23.7%。两处理下土壤氧气含量分别解释了20%左右的土壤呼吸变化。各因子交叉混合影响了76.8%(加气灌溉)和42.5%(对照)的土壤呼吸变化。由此可知,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控制性因子,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氧气含量也是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重要因子。各因子对土壤呼吸速率存在交叉影响,且加气灌溉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加气灌溉下土壤含水率略有下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氧气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提高了33.16%和16.61%。加气灌溉明显改善了根区土壤环境,土壤呼吸的其他限制因素减少,因此加气灌溉下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氧气含量对土壤呼吸的交叉影响更明显,对土壤呼吸变化的拟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主要由作物光合作用和农田的呼吸作用引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准确评估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对全球碳通量的研究意义重大。使用甘肃省会宁县大山川村(属陇中半干旱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的涡度和土壤水分及温度监测数据,分析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速率(Reco)的日平均变化和呼吸敏感性指数(Q10)在生长季内的月平均变化,探讨Reco对温度的响应,并用不同模型进行拟合评估。陇中半干旱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在年内呈单峰变化,日均最大呼吸速率11.49μmol/(m2·s),相比呼吸速率对空气温度(Ta)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Ts)的响应,深度20 cm处的土壤温度(Ts20)对该地区Reco全年拟合效果最佳。Q10指数在生长季内表现出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5.52μmol/(m2·s)。通过各个模型拟...  相似文献   

13.
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之间进行碳交换的关键途径。以莫莫格湿地内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为样地,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利用ACE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羊草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单峰曲线,芦苇沼泽的日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二者土壤呼吸速率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7月和2014年5月14:00前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23:00前后。生长季是该两种群落土壤中CO_2主要释放时期。影响因素中,土壤5cm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分别可以解释羊草草甸和芦苇沼泽土壤呼吸作用的72%和68%。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浸泡方式和烫漂方式对菠菜中草酸和硝酸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泡时间是影响硝酸盐去除率的最重要因素,烫漂时间是影响草酸去除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只要对菠菜的浸泡时间超过45min,浸泡液采用4mL/L的果蔬清洗剂,烫漂温度采用95℃,烫漂时间1min就可以让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40.36%;若烫漂温度为100℃、烫漂时间为2min、浸泡45min和浸泡液浓度为3mL/L,则草酸的去除率为45.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保水剂在菠菜种植中的节水效果及其对菠菜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不同拌施深度以及不同灌水定额对菠菜叶面积生长及菠菜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了总产量与全生育期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保水剂的施加有效促进了菠菜叶面积的发育,并提高了菠菜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当保水剂施用量为285.6 kg/hm~2,拌施深度5~10 cm,滴灌灌水定额150 m~3/hm~2时菠菜叶面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达到较大值;不同生育阶段菠菜对水分的消耗表现为发芽期耗水量较少,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幼苗期和生长前期较大,分别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1.9%和23.42%,生长中期耗水量达到最大值,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1.21%,生长后期耗水量较少,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8%;菠菜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全生育期最佳耗水量为129.65 mm。研究成果可为今后保水剂在蔬菜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滴灌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再生水滴灌对菠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0%再生水滴灌条件下,追肥量为传统追肥量的30%情况下,菠菜品质最好;50%再生水滴灌条件下,追肥量为传统追肥量的50%情况下,菠菜产量最高.此外,追施大于50%传统施肥量的氮素可降低菠菜干物质、V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但却显著提高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菠菜有序收获夹持输送过程中极易出现挤压损伤的问题,基于菠菜植株的流变特性对夹持输送过程中工作参数对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菠菜夹持输送装置,阐述其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分析了浮动夹持机构与菠菜植株的互作关系;通过Burgers粘弹性模型构建了菠菜植株夹持输送作用下的流变本构方程,利用菠菜植株的蠕变试验,确定流变本构方程系数;在不考虑弹性变形和粘塑性变形前提下求得菠菜塑性变形表达式,并将菠菜塑性变形量作为衡量菠菜机械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选择对损伤影响较大的夹持轮当量弹性系数和输送速度,分析其对菠菜塑性变形量的影响,得到最小塑性变形下的作业条件;选取输送速度和当量弹性系数三水平的5组参数组合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夹持输送过程中夹持力与时间的关系方程,以菠菜最小塑性变形量为目标,实现低损伤收获。为了验证用菠菜流变特性分析工作参数对菠菜损伤影响的可行性,进行了夹持输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输送速度为25 mm/s、当量弹性系数为2 N/mm时,输送成功率为93. 3%,菠菜损伤率为6. 7%,夹持输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立秋是菠菜栽培好时节,光照时间缩短,温度逐渐降低,叶片增多,茎叶肥壮,生长良好,便于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本文在阐述菠菜栽培适宜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秋菠菜高效栽培进行了论述,为今后地方菠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加气灌溉技术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完善加气灌溉技术下土壤呼吸排放机理,以国家土壤质量湛江观测实验站为平台开展为期3年(2019—2021年)的定位试验,每年开展2次试验观测,研究加气灌溉(Aerated irrigation,AI)和不加气灌溉(CK)两种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含水率、含氧量、土壤细菌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analysis,PLSR)方法建立两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率、含氧量、土壤细菌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筛选出加气灌溉技术下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AI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氧量分别提高12.30%~20.54%和19.90%~25.70%,同时植株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细菌生物量分别提高15.30%~22.67%和35.10%~69.17%,土壤含水率降低3.36%~14.30%,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回归拟合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均呈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氧量呈线性正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幂函数正相关,与土壤细菌生物量呈指数正相关。PLSR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值表明土壤温度(VIP值为1.48)、土壤含氧量(VIP值为1.40)、根系生物量(VIP值为1.25)和细菌生物量(VIP值为1.09)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加气灌溉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含氧量、根系生物量及细菌生物量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加气灌溉下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响应机理、合理制定有效的土壤碳排放调控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速食菠菜蛋花汤冷冻干燥的工艺条件,探索出了其最佳工艺条件:预冻温度-30 ℃;升华干燥阶段,冷阱温度-30 ℃,升华温度-18 ℃,真空度60 Pa,干燥时间10 h;解析干燥阶段,加热板温度8 ℃,真空度100 Pa,干燥时间7 h。采用此种工艺可以得到复水性较好,色、香、味和营养兼备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