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行距和播量对麦宾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行距与播量对麦宾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二者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0 cm行距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都显著高于15cm行距,30 kg/hm2播量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播量处理(P<0.05),播量为15 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以生产饲草为目的 ,麦宾草播种行距为30 cm、播量30 kg/hm2较为适宜;若收获种子,播量可减小到15 kg/hm2。  相似文献   

2.
高山草原条件下一年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998年对自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野豌豆属(Vicia spp.)和山黧豆属(Lathyrus spp.) 的5个种50个品系在高山草原条件下的牧草和种子产量表现作了评价。1999年对其中能够完成生育期的春箭舌豌豆9个品系、法国野豌豆4个品系、鹰嘴山黧豆2个品系和栽培山黧豆1个品系做了进一步的测定。这16个品系1998年和1999年的平均产草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6509.5和5489.1kg/hm^2,法国野豌豆3398.0和2786.7kg/hm^2,鹰嘴山黧豆7610.3和4761.9kg/hm^2,栽培山黧豆5804.7和3858.2kg/hm^2,种子产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509.7和1010.0kg/hm^2,法国野豌豆536.0和1073.6kg/hm^2,鹰嘴山黧豆152.2和732.7kg/hm^2,栽培山黧豆16.5和12.8kg/hm^2。长柔毛野豌豆的所有10个品系、栽培山黧豆的9个品系 和鹰嘴山黧豆的8个品系在当地不能完成生育期。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从牧草和种子产量两方面综合评价,春箭舌豌豆更适合在高山草原种植。春箭舌豌豆2556、2560和2566等品系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品种333/A狭叶野豌豆相当,但种子产量比对照种高19.6%-77.4%,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值得进一步选育。春箭舌豌豆品系的牧草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3.
杨伟光  李红  刘昭明 《草业科学》2011,28(11):2061-2066
牧草种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植栽培草地,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本土化生产水平低,是长期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目前全省已收集牧草种质资源2 000余份,育成国审牧草饲料品种19个,制定牧草种子生产相关地方标准9项。重点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良种繁育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使苜蓿种子产量由原来的150 kg/hm2提高到225 kg/hm2。年生产各类牧草种子700 t,但现有的牧草种子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牧草种子产业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优良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和理论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P<0.01)。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小花数、种子数、穗长和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生殖枝数;回归寻优模型分析得出,当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区沙芦草种子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应为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5.
对艾温燕麦、天鹅03206燕麦、锋利18403燕麦、赣选1号黑麦草、中饲828小黑麦草5个牧草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赣选1号黑麦草和艾温燕麦两个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103325kg/hm2和91950kg/hm2,分蘖力较强,是适于江西种植的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主要种植模式适应区域牧草种名牧草品种名称栽培技术要点适养畜禽水稻-牧草-水稻轮作适宜海拔300~1000m的盆中平坝、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半农半牧区低山区的水稻田中多花黑麦草特优、利牧斯、先锋、速生、阿伯得、扬帆水稻在9月收割后,稻田开沟,沥干水分,然后播种多花黑麦草。多花黑麦草的栽培技术是,播种时间:9月上旬~10月上旬;播种量:1~1.5kg/667m2(一市亩,下同);底肥:农家肥3000kg、尿素27kg、钾肥37kg;追肥:农家肥适量、标氮10kg;播种方式:撒、条播皆可,行距20cm,穴距12…  相似文献   

7.
室温保存不同年限的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钟声  奎嘉祥 《草业科学》1998,15(6):26-28
对室温保存5至13年的228个牧草品种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室温贮存5年,豆科绝大多数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贮存10年,多数具有一定发芽率,加大用种量还可在生产中作用;对于禾本科,贮存5年后仍具较高发芽率的仅有鸭茅、意大利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贮存10年后,除意大利黑麦草外,其余禾本科种子几乎全部丧失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9个草种的18个品种进行混播,得出豆科牧草年鲜草产量大于禾本科牧草,其中以豆科牧草白三叶的Lisepa品种年鲜草产量最高,为122 279.4 kg/hm2。同时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施磷可使草群中白三叶明显增加,增产显著。氮、磷混合施用,施氮180 kg/hm2、磷120 kg/hm2时增产鲜草21 429.0 kg/hm2,干物质收获量达14 656.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8个豆科牧草和5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哈巴河县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豆科牧草阿尔岗津-1表现最好,生物产量达873.38kg/667m^2;禾本科牧草皖草2号表现最好,生物产量达1466.74kg/667m^2.这两个品种可作为新疆牧草产业发展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都匀地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进10个牧草品种在黔南州作生产性能和抗逆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出苗时间不同,禾本科牧草较其它牧草出苗早,鸭茅抗早力最强,多年生黑麦草抗寒力最强,菊苣抗病虫能力最强。在夏季7—8月高温月份能安全越夏和持续生长的牧草有菊苣、苇状羊茅、鲁梅克斯和紫花苜蓿cs813(8级),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则停止生长,越夏率仅为7%—8%。牧草鲜草产量最高的是菊苣,达6543.4kg666.7m^2。综合认为:菊苣、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紫花苜蓿(8级)的抗早、抗病虫害和抗寒力强,能安全越冬和越夏,生产性能稳定,可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大麦品种,本研究以12PJ-051,12PJ-007,12PJ-067、12PJ-068为参试材料,以蒙啤麦3号为对照,测定各品种饲草的草产量和营养指标,确定各品种最佳的刈割时期。通过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麦品种饲草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PJ-067在抽穗期刈割效果最佳,鲜草产量2947.78kg/666.7㎡,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时期(P<0.05),达到564.99kg/666.7㎡,粗蛋白含量14.0%。12PJ-007在灌浆期、乳熟期、乳熟后期,鲜、干草产量均表现最好,鲜草产量均在3000kg/666.7㎡以上,干草产量均在500kg/666.7㎡以上,粗蛋白含量均在12%以上。各品种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在8.4%~18.5%之间,其中12PJ-007在乳熟期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各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行距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4种行距种植特高一年生黑麦草,对其产草量、分蘖数和再生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分蘖数之间差异显著,再生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行距38 cm时的产草量最高,每666.7 m2鲜草产量达到3 113.5 kg。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筛选小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进行饲用种植和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用小麦适应性好、产量较高,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10 kg/667 m2时,其鲜草产量可达4 780 kg/667 m2,干草产量为1 070 kg/667 m2、全株收货时干物质29.85%。在南方冬闲田合理种植小麦,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适宜进行刈割鲜饲或青贮加工利用。本文可为本区域及相似地区的饲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冬季饲草严重缺乏等实际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铭  景芳  边芳  任生兰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0,28(6):1635-1642
本试验对6个裸燕麦(A.nuda)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引洮灌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裸燕麦农艺性状、群体形态、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莜1号’平均株高125.5 cm,实际倒伏率最高,鲜草与干草产量分别为36 835.1 kg·m-2,6 733.6 kg·m-2;‘燕科2号’抗倒伏,种子产量最低,为1 811.2 kg·m-2。‘远杂2号’种子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最高,分别为3 382.5 kg·m-2,62.2%和35.5%,但相对饲用价值最低,为91.60。‘草莜1号’相对饲用价值和饲草品质最高,分别为123.33和173.45。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得出‘草莜1号’适宜在该地区生产饲草,‘远杂2号’适宜在该地区生产种子,‘定莜8号’适宜粮饲兼用,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坝莜3号’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大多数的取样期,林纳燕麦的株高随着播种量增加表现为减小的趋势;随着播种量增加,茎粗呈下降趋势,尤其在生育期后期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播种量对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生育期进程,茎叶比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在高播种量(E、F)下,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增大趋势,产草效果最佳;在开花期,低播种量(A、B、C)的气孔较活跃,而高播种量(E、F)胞间CO2浓度较低。在该研究区域,在行距30cm,播种量300或345kg·hm~(-2)下,林纳燕麦的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最理想,产草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的高产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引进试种了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中原单32号、科多4号、迪卡656、沈单16号、中单16号等5个品种,其中中原单32号、科多4号、迪卡656三个品种鲜草产量在6.5 t/666.7 m2以上,可在河西灌区大力推广;通过密度试验表明,中原单32号在河西灌区的适宜密度为4 500~5 500株/666.7 m2,密度过大不仅影响产草量,也影响品质,密度过小产草量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适宜的收割期应在乳熟后~蜡熟前,此时产草量,营养物质总量已达最大值,此期也是青贮原料品质最佳的时期。在此阶段,选择晴好的天气,及时收割,抓紧青贮。  相似文献   

17.
春播禾本科牧草品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行杂交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hybrid,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饲用高粱Sorghum vulgare,墨西哥饲用玉米Euchlaena mexicana联5个春播禾本科牧草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能适应试验地环境条件,试验期内未发生病虫害.其中以饲用高粱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56 285kg/hm2,且草质好,适口性强,是继墨西哥饲用玉米后值得推广的优选品种.杂交狼尾草、美洲狼尾草不宜作高产栽培品种.试验为象山县丰富春播牧草栽培品种、推广常年牧草轮作模式、提高牧草生产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燕麦品种在坝上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河北坝上地区,对11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籽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对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累积贡献率达到92.091%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分析表明,坝优5号燕麦综合得分最高,其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单株分蘖数多,千粒重达28.4g,籽实的粗蛋白和亚油酸含量较高,为供试品种中最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9.
张炳武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13,30(2):259-265
本研究综述了我国南方主要牧草种植系统,其中包括粮草轮作系统、高大禾本科牧草种植系统、多年生混播草地种植系统及饲用玉米(Zea may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针对饲用玉米-黑麦草系统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畜禽转化及时空配置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并提出了高效牧草种植系统在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广西饲用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单958、桂单0810、桂单162、兆丰588、兆丰788、桂单0811、耀青5号、青饲2号、苏玉10号9个饲用青贮玉米品种春播和夏播的比较试验,并观测其植株出苗率、植物学特征和生物产量。结果表明,耀青5号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且其风干物质含量和生物产量较高。春播时耀青5号的鲜草产量为4604.52kg/666.7m^2,比郑单958增产24.89%;夏播时耀青5号的鲜草产量为4987.55kg/666.7m^2,比郑单958增产47.08%,可在广西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