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要求。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更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从构建良好班级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正面渗透和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班风、学风建设活动都以班级为组织形式而具体展开。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催人上进的无形的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有益于充实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内容,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其成为具有鲜明个性与健全人格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总结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认为树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抓好基本道德建设、严格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加强学生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业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心理问卷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对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9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1次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的心理基本健康,但是在人际关系、择业、环境适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指出要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合格林业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同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丽霞 《河南农业》2012,(14):40+42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中职生的道德教育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着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修养,用有效可行的方法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教育中班级治理的有效性探究日渐成为教学开展的关注重点。对此,身为高职院校的班级导师,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受教环境中学习,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掌握先进的学习知识,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班级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班级治理能力,以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的科学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为着手点,分析治理现代化视城下高职院校班级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分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和学校外部心理环境。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就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和学校外部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心理环境的创建,以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三种模式,强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整合,建构新的模式,即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为主,以班级与同年级、同专业参与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或咨询方式为依托,以心理治疗整合为辅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全面健全学生心智,培养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校区学生工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新校区的学生工作在队伍建设、校际间认识、生活园区育人环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重视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大新校区生活区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加强新校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开拓新校区学生工作新局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结合学校实际,致力于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以实施学风建设五大工程为牵引,以学风建设量化考核为抓手,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形成了"工程+考核"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拥有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他们在成长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因此职业学校如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正确的择业观,如何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础未来的职业竞争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只有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UPI调查显示,有72.83%的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一类学生筛选率为15.69%,二类学生筛选率为11.48%;SCL-90调查显示,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者占施测人群的比例为0.68%,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37%,大一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应有效利用入学后的心理适应期,以积极理念为指导,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的主要阵地与抓手。以辅导员的角度,围绕学风建设,本着"建设示范班级、推进学风建设"的思路,阐述了优秀学风示范班评建的意义,重点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旨在通进一步推进高校班级的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班级建设内动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 创建和谐班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主任是构建和谐班级工作的关健点和核心。作者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担任四年班主任的心得,从新生入学的适应期开始,选拔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强调需要做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问题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特殊性,从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参照国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走势,提出国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经费投入将持续加大;课程体系建设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日趋规范化与标准化;增设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教育场所,学生则是这个教育场所的核心。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是否有好的学习成绩、班级是否有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否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作为施教主体的班主任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使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经历、受过不同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下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昵?  相似文献   

17.
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适应环境、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对于尚处在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应具备一些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高职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解决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采用scl-90,EPQ对农业院校的475名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做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5.68%,特殊群体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呈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注重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高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几个方面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9.
刘东芳 《河南农业》2014,(16):50-51
基于对创建和谐班级重要性的诠释,发现了当今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诸如班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班干部队伍不够完善、班委桥梁纽带作用有待提高、班级组织意识淡薄、学习氛围不浓、缺乏自我管理等问题,得出完善班级制度建设要加强班风建设与管理、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制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巧妙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组建合理分工的班干部队伍等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班级是高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团体心理辅导与和谐班级建设中的联系,提出强化团体心理辅导手段的方法.实施者必需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提升大学和谐班级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