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在长期栽培条件的影响下,金丝小枣一般需要15年生左右方能进入开甲结果期,加之多习惯于稀植,因而造成了小枣结果迟、产量低、受益晚。目前,全省枣树平均单株产量仅6斤左右,沧州地区小枣平均单株产量也不超过8斤。为解决金丝小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于1977年开始了小枣矮化密植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1980年四年生小枣树亩产鲜枣414斤,相当于全省枣树平均亩产的两倍;1981年亩产鲜枣943.5斤,较1980年增产128%。现将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队有8,100多亩油茶山,被人们誉为“油茶之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油茶科学实验活动,使油茶产量不断提高。1971年全大队产油16.4万多斤,亩产20斤;1972年产油18.5万多斤,亩产22.8斤,创历史最高产量;1973年,虽然是油茶生产上的“小年”,仍产油13万斤,比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前的常年产量还高3—4万斤。三年内,全大队每人平均为国家提供商品油180多斤。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科学实验结硕果,增产增收增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金丝小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地膜覆盖、整形修枝、花期喷肥、防治病虫害等。到第二年苗木平均高2.46米,地径2.3厘米,产合格苗2935株;到第三年每亩留幼树666株,亩产鲜枣525公斤;到第四年每亩留幼树333株,产鲜枣1294.8公斤。  相似文献   

4.
王格庄公社小柱大队遵照毛主席“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教导,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和省果树研究所的积极帮助下,几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大力发展粮果生产的同时,于1969年在虎山的东南坡上,开辟了1.62亩板栗丰产田,1971年嫁接了111株,1973年补接了6株,共117株。其中红光品种107株,红栗10株。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板栗产量逐年增加。1973年产栗160斤,平均株产1.38斤,平均亩产100斤;1974年产栗623.5斤,平均株产5.3斤,平均亩产389.7斤;1975年产栗1,065.4斤,平均株产9.1斤,平均亩产657.7斤;1976年产栗976.8斤,平均株产8.35斤,平均亩产604斤。  相似文献   

5.
枣树是我县的一大干果,现有结果枣树80万株,人均7株。但是产量却很低,年总产140万至200万斤,平均株产2斤。为了探讨枣树增产的有效措施,于1980年在长泞公社南合流大队,进行了枣树增产技术措施的研究。南合流大队位于黄土丘陵区,全大队254户,1002口人,耕地2280亩,结果枣树12000株,主栽品种是榆次芽枣,树龄30至50年。1966年是最高产年,红枣总产24万斤,1979年是最低产年,总产只有1万斤,平均株产不足1斤。这里枣树产量低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麻城县五脑山林场现有油茶林1万余苗,其中结实面积3,500亩。1978年共产油茶籽26.5万斤,折油6.25万斤(比1977年增产60%),平均亩产茶油18.8斤。其中12.6亩高产试验林(1961年栽植),平均亩产茶油58.5斤;百亩丰产试验林(1961年栽植)平均亩产茶油30斤,5亩5年生速生丰产试验林平均亩产茶油5.9斤。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7.
汉中地区自1962—1978年,成片栽植油橄榄达2万多亩,目前已有1,000余株开花结果,总产量8,000多斤。其中引种最早的汉中县褒河林场和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在1977年分别获得亩产(鲜果)842.3斤和1,040斤高产基础上,于1978年又获较大幅度增产,前者总产鲜果,1,210.3斤(平均亩产1,286.5斤),比1977年增长34.5%;后者总产鲜果4,645.2斤(平均亩产1,720.4斤),比1977年增长39.5%。更为可喜的是1973年新栽植起来的油橄榄园(城固县油橄榄场1,100  相似文献   

8.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交城县林科所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出了枣树小冠密植栽培技术,当年亩产鲜枣138.9公斤,第二年亩产鲜枣456.3公斤,第三年亩产鲜枣1391.4公斤,以后连年丰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园地选择枣树小冠密植栽培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平川地建园应选择土层深厚肥  相似文献   

10.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11.
代县新高乡沿村农民果树技术员张美善,1989年.他用根接技术,利用田埂地头的野生酸枣嫁接红枣。五年以后.经他嫁接的2000多株枣树平均株产鲜枣10斤。收入达9000余元(每斤鲜枣可得干枣0.3斤.销售价为1.50元)。就这样.老张的一项根接管理技术,使酸枣一改以往与农作物争水争肥的状况。变成了摇钱树;既不破坏植被.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半坡丘陵地区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有了用武之地。实践证明.采用根接技术进行红枣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掌握该项技术须做到以下四点:一、修埂。对原地埂进行必要的加宽加厚工作,地埂宽约1.5米,以便于枣树的各种田间作业.地埂边缘可种植绿肥作物.以保持水土,提供肥源。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曲峪大队,位于晋西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历史上是个“有雨冲,无雨旱,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全大队土地总面积1.9万亩,其中有1.5万亩山地被十二条大沟和七十多条支毛沟分割得支离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1955年调查,每平方公里表土年侵蚀量达到13,900吨。因而过去粮食产量极低,丰收年景粮食平均亩产不过百斤,总产不过六、七十万斤。解放后,曲峪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水、土、林”综合治理。从1952年起到现在,营造起万亩林,占到宜林地总面积百分之九十以上,四旁植树27万余株,人均百株以上。目前,林已成材,果树已结实,  相似文献   

13.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4.
<正> 枣锈病俗称“枣雾”,是红枣的主要病害。我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产枣区发生均很普遍。它主要为害叶片,能引起爆发性的早期落叶落果,常因此病使红枣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如年产枣3,000万斤的河南省内黄枣区,1970年、1976年和1977年都因枣锈病造成严重减产,仅收红枣300—400万斤,且绝大部份为等外枣,严重地影响着国家收购任务和枣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队地处戴云山区,一九六四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油茶生产。油茶山一千多亩,平均每人一亩。一九七一年共采茶籽十四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七十一斤,售给国家一万五千多斤,平均每户交售七十二斤。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肥料(茶饼)、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费县五圣公社周家庄大队的2.049亩板栗实验园,是1976年3月份新开垦的河滩地。当年四月上旬,分2×1.5米(0.964亩),2×3米(1.085亩)两种密度定植嫁接,完成了建园任务。第二年就有结果;第三年(1978年)2×1.5米园片折合亩产689.4斤;1980年是建园的第五年,据九月份栗树长势调查,2×1.5米园片的210株,平均干高2.96米,干粗7.46厘米,冠径2.44米,叶面积系数为4.41,单株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一年栽竹,三年成林,五年取材,十年高产”的毛竹速生丰产技术措施,我场于1958年12月9日选定蒿山工区一块土层深60公分以上、排水良好、PH6.5、砂质壤士的丘陵平山熟荒地,面积1.78亩,栽竹98株,成活率达98%,栽后三年累计出笋成竹741株(即1959年为142株,1960年为261株,1961年为338株),基本上新竹满园。从第五年林地清理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取材达1693株。我们在1970年12月18日进行了林分调查,当时宅竹蓄积保存766株,其中1966年新竹最粗围度12寸,折算总产量为22513市斤,亩产12647.7市斤。在1974年11月24日又进行了林分调查,现在毛竹蓄积保存985株(其中一伐竹444株,二伐竹29株,三伐竹374株,四伐竹12株,五伐以上的156株),折算总产量为38131市斤,亩产14117市斤,  相似文献   

18.
我区地处黄土丘陵,群众历来有种乌桕的习惯。桕籽产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过去种植乌桕多数采用实生苗,品种混杂,而致产量很低(平均株产仅1斤左右)并有不少植株长年不结实或结实甚少。为提高乌桕产量,我们于1979年在钱村公社西何大队对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120株乌桕树进行环剥试验,效果显著。1980年春在全区推广,共环剥67920株。据后胡、伍联、东山顶三个大队185株环剥桕树测定,平均株产比前一年增加3.79斤。三个大队65株桕树的半株对  相似文献   

19.
枣树在阿克苏地区已广为栽培,成为经济林的主栽树种之一。为了使枣树提早进入结果年限,我所进行了枣树矮密早丰产试验,使枣树栽培以最短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1990年定植枣实生苗四亩地面积,1270株。于1991年嫁接赞新枣、梨枣、不落酥三个枣树品种。嫁接第二年,(即1992年)赞新枣平均株产3.72公斤,梨枣平均株产3.52公斤,平均亩产鲜枣1143.5公斤,创造了快速成林丰产收益的新成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于后,供林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区自1962年引种油橄榄以来,特别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1979年底,全区整片营造油橄榄成活保存面积达3.5万亩(计50多万株),为发展规划面积25万亩的14%。城固县柑桔育苗场1965年栽植的2.7亩油榄橄,年平均亩产最高达1720.4斤,最高株产(贝拉)达233.3斤。亩产、株产均创全国先进水平。垣山林场1973年种植的城固32号油橄榄,1978年株产达68.5斤。地区园林站1976年栽植的自育实生苗,4年即开花结果。实践证明,油橄榄在我区生长好、结实早、产量高、含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