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2.
王纪安  刘娜 《大豆科学》1999,18(2):168-172
用五种剂量^60Coγ射线辐射4个大豆稳定品系的风干种子,研究海南繁殖岛加代在大豆辐射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种植M1比北方各上可获得更高的存活率放出现较多的不孕、半不孕植株。北方种植M1的半致死剂量为16KR左右,海南岛种植M1时可加大剂量至20KR。经南方加代后的M2在成熟期、百粒重及蛋白质含量方面比北方M1产生的M2变异幅度更大,出现早熟、大粒、高蛋白质含量植株机率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大豆种植制度的现状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大豆种植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品种类型丰富、耕作制度复杂,在用地养地中的重要性大于其他大豆产区.文章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南方大豆的种植方式,包括单作 间作和套作的具体内容,操作方式、产量水平。造成这种复杂的大豆轮作制度的原因,一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二是利于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三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光温资源.南方大豆的育种目标仍然是高产、优质、多抗.间套作大豆品种要特别注意抗倒性和耐萌性选择.在育种方法上,除了常规的杂交育种外,要逐渐进行远缘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大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张存信(天津市种子管理站,300061)由于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生产改变了历史上以春播大豆间、套种为主的种植方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近年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夏播大豆、平作大豆、及间、套作等多种种植方式。针对上...  相似文献   

5.
高蛋白大豆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斌  姜凯喜  井苗  李霞  王彩兰 《杂粮作物》2010,30(3):178-180
在黄土丘陵山区3个不同区域种植21个大豆品种,将这些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检测后,对化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小黑豆等6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中黄16等多个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试验的3个区域间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显著程度。在适宜区域推广适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能提高干旱山区大豆的生产效益,对大豆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成,脂肪含量增加时,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 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将中国大豆品质生态区域划分为五大区,即:1.东北大豆生态区;2.黄淮海流域大豆生态区;3.长江流域大豆生态区;4.南方秋、春大豆生态区;5.西北干旱大豆生态区。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8.
四川丘陵地区大豆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套作大豆主体栽培模式和规模化生产大豆的需要文章针对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套作大豆主体栽培模式和规模化生产大豆的需要,研究集成了以精量机播了以精量机播、高效机收为核心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实现了套作大豆全程机械化,形成了以旋耕机为核心的大豆人工撒播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旋耕机为核心的大豆人工撒播轻简高效种植技术,解决了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劳动力缺乏和规模种植大豆的难题种植大豆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设置2种种植方式,以1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模式下,参试的大豆材料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及含硫氨基酸在各材料间差异显著;套作对不同材料各蛋白特性的影响不一致,其中11个材料蛋白质百分含量在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4个材料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在套作模式下显著降低;不同大豆材料同种蛋白亚基以及同一个大豆材料不同蛋白亚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3个材料含硫氨基酸显著增加,5个材料蛋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组氨酸、精氨酸变化系数高。根据粗蛋白、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和氨基酸含量受套作的影响程度,分别对供试大豆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蒙庆6号、菜豆在套作模式下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11S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增加。说明通过套作种植模式配合选择特定大豆品种,可保证大豆蛋白营养组份、提高豆制品风味及口感,同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人们对豆制品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豆生产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快速扩大,至2011年达到630万亩,成为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仍然存在制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套作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良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严重缺乏;机械化耕作尚未起步,种植大豆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流通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大豆产业组织涣散,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发展对策: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攻关研究;加强轻小型大豆免耕播种机、收获机及脱粒机的研制与应用;加强"玉/豆"、"玉/豆+苕"模式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效益;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快速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大豆单产较低的问题,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2005年开展了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在五年的试验中,除2003年因气候原因没有达到300kg/667m^2外,其余4年均达300kg/667m^2以上,其中2001年309.7kg/667m^2;2002年324.7kg/667m^2;2004年313.2kg/667m^2:2005年398kg/667m^2。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300kg/667m^2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外早熟大豆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法国、波兰等20个国家的336份大豆材料进行大豆食心虫的抗性评价,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58份,抗性材料64份,抗虫材料占34.7%,主要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大豆品种抗虫性与大豆品种农业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不同地理生态区大豆资源的抗虫性结果表明:大豆品种抗虫性与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豆荚茸毛密度、种皮颜色呈显著相关,大豆植株矮小,籽粒小、豆荚荚毛少,种皮黑色的大豆品种抗虫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钼对大豆的农艺学性状、大豆生理特性、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今后继续研究钼在大豆上的应用提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商丘大豆种质的历史演变历程、种质体系的建立、种质特性及利用进行综合剖析,为合理利用商丘大豆种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生产田杂草防除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豆集约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大豆生产田应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的基础上,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提倡化学除草,做到高效率、低残留,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4个普通优质大豆品种与3个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组配,采用4×3 NCIⅠ遗传交配设计,对产量、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除草剂Bar基因能在F<,1>代得到显性遗传,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各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农大35306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农大15751×TS...  相似文献   

18.
大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大豆菌核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导致百粒重严重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应用加收米和菌克毒克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加收米和菌克毒克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9.7%,只用加收米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防效达51.9%,增产13.16%~20.28%。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镍的施用能增加植株干重、根瘤数、根鲜重、叶绿素含量、提高大豆产量。施用镍千分之三浓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9.14%。因此施用镍能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三年试验筛选出了黑龙江省密山市种植的优质大豆品种,为密山地区发展优质大豆生产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