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各地     
陕西开展"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据陕西省科技厅消息,7月10日,由陕西省科技厅举办、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承办的"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科技服务现场会暨首席农艺师培训活动在咸阳市长武县拉开序幕。目前,陕西省已选派700名首席农艺师进入7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将省联社"千人工程"计划落实到实处,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桦甸联社在全辖范围内开展"以师带徒"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共结对90余对。重方式。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开展活动。联社将各条线选出的骨干人员、管理人员为师傅人选,并合理安排与技能一般的员工、转岗员工、新员工结成师徒对子,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师带徒"格局。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浙江现代农业》2010,(4):F0004-F0004
五月份以来,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农业法律进千企入千社”活动,活动以“加强企社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生产经营安全合法”为主题,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围绕有效推进农业普法工作,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法制意识,着力构建农业普法长效机制,全省农业系统掀起了农业法制宣传新高潮。  相似文献   

4.
永定区位于武陵山腹地,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河中上游,区内多山,地表地形复杂,直接影响到地方水利设施的建设,"雨养农业"为该区农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集雨节水技术适应性强、工程量小,与永定区复杂的地形特点十分相符。本文就针对旱作集雨节水技术在永定区的推广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永定区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机制,开展精准培育,使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升级。累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期,培训学员1676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65名。2016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期,培训学员353人,支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从事农业创业,支持30名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张家界市永定区观测站1961~2010年间年、季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永定区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永定区气温总体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增长速率为0.23℃/10a,期间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限,体现为"前冷后暖"趋势,其中永定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暖造成的,冬季增温速率最大,达0.28℃/10a。  相似文献   

7.
<正>一、总体情况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1月,2017年被县信息中心授予益农信息企业服务社,信息社按照"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通过"农户+菩堤基地+民丰合作社+延刚果业公司"的发展模式,取得卓越成效,信息社成立以来,秉承"服务社员、让利群众、壮大实体、共同富裕"的宗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依托三加模式,服务以菩堤咀头村为中心的向阳、党家塬、菩堤村等7个村,服务果农800余户,2600余人;信息社拥有冷链运输车1辆,选果线2条,现代化苹果贮藏冷库9座,千  相似文献   

8.
2013年张家界永定区引进了新的红肉猕猴桃品种"脐红"进行试栽试种。通过4年引种观察,初步了解了"脐红"猕猴桃在张家界永定区的生长特性、适应性和丰产性,并探索出"脐红"猕猴桃在张家界各地的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砧木筛选、定植密度、测土配方、整形修剪、花果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3月22日,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文化旅游广场十分热闹,云南省农业科技"送政策、送科技、送物资""三下乡"暨赶街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活动将结合农业春耕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实施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围绕"千家科技下千乡,万名专家带万户"目标,组织农业、科技、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和涉农企业,向广大农民群众"送政策、送科技、送物资",宣传中央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普及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处澧水流域上游,是张家界市政府驻地,东毗慈利县、桃源县,南抵沅陵县,西邻永顺县,北依桑植县、武陵源区。2018年9月以来,永定区教字垭镇先后有3个村被确认为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导致永定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基于此,重点探讨永定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多方面的非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作用;有助于改变我国农民"袋装的马铃薯"的低组织化现状;有力地促进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培育农村信任文化;成为弱势群体的农户参与公共事务的组织载体;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认为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农产品生产过剩的结果;根据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组织成功运作的基本理论及如何将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总结出农业合作组织需要认识和运用农产品"数量决定价格;消费的有限性;贮存的贬值性;消费的替代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需要农产品供应达到‘按时、足额、价格稳定’"等商品特性;将该理论运用于建立农业合作组织的实践,需要建立全国(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全面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全面了解市场消费情况及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进行统筹细分。  相似文献   

13.
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对深化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以四川省的99家果蔬类合作社为例,从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共5个维度构建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普遍不高,超过一半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都处于全部样本的平均值之下。具体维度上,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服务、分配制度规范化的得分依次降低。分组类比发现,成立时间较早、社员规模较大、理事长为非村干部和年营业额较高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论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多数同意规则下大股东权益易受侵占,导致生产资本激励不足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分配附加表决权等保护大股东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3家国家级示范社为例,从利益产生、利益分配、激励制度与风险防控4个方面分析其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各利益联结关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必须考虑与内部社员、与外部资本建立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应设立“一社两制”;应建立基础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层级递进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社员利益;引入外部主体需注意盈利项目的吸引力和外部资本利益诉求,但也要确保合作社自身的主导地位。建议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时:一是推进“一社两制”利益联结新思路的推广;二是精准推进社员利益的稳定和升级;三是与外部主体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三产融合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作用机制,利用黑龙江省254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以治理机制、利益机制、技术进步和政策供给为中介变量,构建多重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第一,三产融合对提升合作社绩效的直接效应显著。第二,以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和技术进步为中介变量的两条中介路径成立。第三,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在完善内部利益机制以及获取政府政策供给方面有促进效果,但利益机制与政策供给发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发挥治理机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处理好三产融合过程中的利益关系、避免政策供给落实不到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合作社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隐患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弊端出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分别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经济意义、功能定位、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多角度分析了其在推动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等方面所起的有效作用.提出当前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彪  叶得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217-220
通过对文献的概括总结,分别从宏观环境、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生产能力、销售能力以及制度规范6个方面构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S市18个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销售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应该加强对相应能力的培养与扶持,从而达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明显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笔者对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项调研,对各区县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经营服务概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向联合社、国际化,并将承担部分准政府职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法对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其特点,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发展创新。结果表明,农机合作社由单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向土地经营者和农业服务者双主体转变,其业务也有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农户现状和期望的土地经营方式对比发现,农户对土地经营权的控制意愿弱化,绝对控制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农户由现状的34.13%大幅下降至期望的13.77%,而采取全托管的农户由现状的14.37%大幅上升至期望的27.54%,流转土地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由现状的21.56%上升至期望的26.95%。研究表明,单纯农机作业将日渐式微,全托管和土地流转等模式逐步得到农户认同,有望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双主体特征将日益明显。因此,建议政府对农机合作社出现的双主体化和业务多元化模式及时加以政策支持和引导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